乾隆敢把洪承畴打入《贰臣传》中,却为何不敢动范文程?

小神烧香


什么是贰臣?所谓贰臣,就是先后侍奉两个不同朝代的大臣。

范文程从来没有在明朝当过官,而且他效力于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和康熙四代君主,贡献颇多,是清朝的奠基者之一,居功至伟。因此范文程不属于贰臣的范畴。乾隆若是把范文程强行写入《贰臣传》,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清朝的汉臣,会让汉臣寒心。这是要把自己孤立起来,乾隆没有这么傻。

洪承畴不仅当过明朝的重臣,杀死过很多清军,而且兵败投降后帮助清军剿灭了南明。相对于范文程,他是半路效力清朝。当时他兵败时,崇祯皇帝举国哀悼,没曾想,他转眼投降了清朝,而且献出了很多狠毒的计策,这让明朝的大臣寒心和不齿,也让清朝的官员十分鄙视他。乾隆把他写入《贰臣传》有敲山震虎之意,警示汉臣全力效忠清朝,做忠贞的臣子。


枕史润智


有资格进《贰臣传》的只有一种人,就是在明朝当过官后来降清的汉族官员。这个政治目的很明确,就是给当朝的文武百官树立一个反面典型,进行道德教育,告诫大家不要背叛清室,遵守儒家的处世准则。并不是说只要在后金当过官的就要写进去。乾隆主持编写《贰臣传》,反映乾隆本人是深受儒家学说熏陶,对君君臣臣这一套那是非常重视的。范文程本来就没在明朝当过官,他是辽东沈阳人,沈阳还属于明朝时他不过是个秀才,很早就投靠了努尔哈赤,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官至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谥号文肃。能在核心领导层做官而且有谥号,可见清朝统治者当时对他的态度。其实不光范文程,汉八旗们也都没有写进贰臣传,蒙古人更是一个也没有。在旗人看来,汉八旗,蒙八旗都属于自己人,算不得什么贰臣。

《贰臣传》分甲乙两编,甲编为投降清朝,有卓越功勋的汉人官僚;乙编则是投降清朝,但功勋毫无建树或者为人可鄙的汉人官僚。比如阉党余孽,倡导剃发令的铁杆狗汉奸孙之獬,就被编入了乙编。可见乾隆心里是有数的,不是当一条好狗就能享太庙了。

而以洪承畴为首的降清明官,受的是明朝俸禄,但干的是背叛明廷的事,此为儒家道德准则里最不能容忍的事情。虽然这些人对清朝建国有功,也必须清算他们的历史责任,以正视听,看似矛盾可笑,但却是延续统治所必须的。


宣仔


乾隆的意思我无法猜测,但从洪范二人的表现来看不难理解乾隆的做法。虽然范洪二人虽然都是汉人但他们却有本质的区别,范文程事金较早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历经四朝,为清朝前期的政局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代帝王的肯定,如果否定范文成难免就会否定先人,特别是乾隆极为推崇的康熙,这样甚至会动摇乾隆的统治基础。洪则不同他原为明朝重臣,深受崇祯信任,多次率军与李自成和后金作战。最后,兵败被俘,崇祯皇帝以为他必将以死报国,还为他举行了极为隆重的葬礼。没想到洪尽然投降了后金,并且在剿灭南明残余势力的时候出力颇多,虽然为清朝建有大功但依然为统治者不齿。这从清廷给他的封爵就能看出一二。


沧海一粟7528


如果刘伯温一开始是元朝的官,后来投靠了朱元璋,那么你可以说他是二臣。可是人家一开始就不是元朝的官。同理,张良帮刘邦、范增帮项羽都不算二臣。诸葛亮帮刘备不是二臣,荀彧帮曹操也不是二臣。因为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忠于汉朝的。

徐茂公有些尴尬,不过虽说瓦岗毕竟是他的旧主,但瓦岗本身就五崩四散,是李密降唐之后他没办法才跟着投唐的,而且他也没有做过隋朝的官。范文程绝对没问题,他一开始就是后金的臣子。

伯益可能尴尬点,帮着夏禹防备虞舜并最后成功夺权,不过他早慧,四岁时就成了夏禹的老师了,严格来说他一开始就是夏禹的人,中途做虞舜的官算是潜伏而不是背叛。伊尹和姜子牙都是一出山就选定了主子。

历史上这些被传得能掐会算的开国军师,大多都是从一而终的。也正因为他们一开始就选对了一生的主子,所以才会被后世称为活神仙。


触手皇帝


所谓《贰臣传》大部分指的是在清军攻打明朝时,从明朝阵营投降过来的降臣降将,比如洪承畴,满桂等等。但是范文程不一样,他是一开始就铁了心跟随努尔哈赤打天下的人。清军的官制、法律等等都是由他一手操办的。由于他不属于投降派,因此,没必要进入《贰臣传》的序列。


房房小建


纵观明清二朝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能识千里马的伯乐不多[思考]


Alick9999


乾隆的《贰臣传》中有洪承畴,而没有范文程,关键在于洪承畴是以明朝降官的身份半路加入的,而范文程却是在清朝刚组建时(当时称后金)就加入了,可以算是创始人了。

而且洪承畴的功劳也是无法和范文程相比的。用通俗的话说,半路加入的洪承畴虽然为清朝平定江南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就算没有他,还会有人补充这个角色。

但范文程不同,作为创始人的他,所作出的贡献是为清朝的百年基业打下了基础。

有这份贪天之功在,乾隆除非是得了失心疯,才会把范文程列入“贰臣传”的名单中,但显然乾隆正常得很!


因为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后人,所以人们总是不自觉的用他先祖的高风亮节来要求他,故而对他投靠清朝的举动讥讽为“卖国求荣对不起祖宗”,认为他是史上汉奸第一人!

当然,如果站在明末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说范文程是汉奸绝对不冤枉他。

范文程是辽宁沈阳人,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考取了秀才,成为明朝最底层的特权人员,时年18岁。

只是他没有按照正常的科举之路去走,反而在三年后跑到抚顺投靠了努尔哈赤,并成为其身边最重要的参谋,从此他也就和明朝一刀两断,再也没有了任何关系。

而他大半个人生所积攒的荣誉和财富,都是爱新觉罗家给的,是后金(清)重要的开国元勋。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范文程参与了所有的后金针对明朝的军事方针。

尤其是皇太极时期,他得到的重视甚至一度超过了满人。只要是讨伐明朝的军事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以及国家制度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其中,被视为文臣之首。



而最为重要的是,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范文程鼓动满洲八旗贵族进军中原,并在清朝平定天下期间所犯下的民族矛盾给掩盖了起来。

为了清朝江山的合法化,他炮制了所谓的大清江山“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国也”的说法,获取了明朝旧属官员的信任和接受。

事实上,清朝在刚入关的那段时间里,他始终抓住根本性问题,与民谋利、争取人心,对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加强设防,打击偷盗,禁止八旗掠夺等等。

当然,范文程还提出了一项对当时的明朝人来说最具吸引人心的提议,即由清政府主持为崇祯皇帝及皇后、皇妃发丧的决策,而这项提议也得到了落实!

结果就是,清王朝在北京城站稳了脚跟!

多尔衮死后,范文程又成为《清太宗实录》的总裁官,被顺治升为少保兼太子太保。

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范文程病逝后,清王朝也没有亏待他的身后事!

他不仅得到了康熙的亲撰祭文,谥“文肃”,又被获赐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最后还得到了“元辅高风”的评价!

范文程历经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清王朝。

这样的范文程,这样得到康熙高度认可的范文程,乾隆如果敢有任何的不好念头,他还有脸去见自己的一干祖宗么?

何况,乾隆编撰《贰臣传》的目的是为了收买江南民众的人心!

要知道,在江南人民的心目中,大明第一汉奸绝对不是范文程,而是洪承畴。

在明朝,范洪二人的知名度反而颠倒了过来。

人们都知道那个原以为已经死在抗金战场上的蓟辽总督洪英雄,却不曾想是个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洪亨九!

而范文程是哪根葱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知道。

正因为如此,乾隆更没有必要把范文程纳入《贰臣传》了。

其实说白了,范文程根本就是连当贰臣的资格都没有,妥妥的大清国臣子!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扯,还不敢动,因为范文程不够资格,范文程是进士么,当过明朝的大官么?范文程为了主子们那可也是鞠躬尽瘁的,据说连老婆也给主子献上了。


七个名字真不容易


贰臣,只是说曾经两朝为官,不是作道德审判。逆臣传才是。同样,史书有权臣和奸臣之分,秦桧入权臣传。


TonyDeng


起用洪承畴的是清太宗,把洪承畴列入《贰臣传》的是乾隆皇帝。洪承畴降清的时候,清太宗非常高兴,以至在殿中以国宾之礼盛宴庆贺,清太宗本人因为元妃之丧未能出席,还特地令大学士希福向洪承畴转达了歉意。诸贝勒大臣颇为不悦,想知道太宗为何对一个并非主动表示愿意归顺的明朝俘虏如此恭敬,太宗反问:“吾侪所以栉风沐雨者,究欲何为?”众人答:“欲得中原耳。”太宗笑曰:“譬之行者,君等皆瞽目,今得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经过皇太极和多尔衮执政时期,又经过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洪承畴死后111年,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这时清朝的江山已经坐稳了,需要提倡的理念是“忠诚”和“气节”。对于投降者,身侍两朝的一批人,被编纂进了《贰臣传》。乾隆这样说:“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打江山的时候,需要带路人;坐江山的时候,需要纲常忠节。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洪承畴牺牲名节,“叛明”的污点最终掩盖了“降清”的功绩,在《贰臣传》中,洪承畴列为“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