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一曲鮮血烈火的樂章——蘇德戰爭

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蘇德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一曲鮮血烈火的樂章——蘇德戰爭

殘垣斷壁中戰鬥的蘇軍戰士


寫在前面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全面爆發。

以上就是有關蘇德戰爭的綜述,也是我們在歷史書和紀錄片中無數重溫的東西,冷冰冰的數字和名詞帶給人的往往都是無比刻板的歷史印象,而歷史本身卻從未枯燥過,歷史的有趣之處在於被某些東西掩蓋之下的無比殘酷和血腥的內涵,我們90後被稱為成於“躲避崇高”的時期,沒能經歷過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那個決然是偉大的時代,那個以逐漸被人忘卻的時代,但實際上我們離那段歷史並不遙遠,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真實的東西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失去了本來的樣子,我沒打算還原整個歷史,因為有關這場戰爭已經有太多的相關描述,那些多是一些描述那些決定戰場烽煙走向的內容,而我僅僅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把內心中的蘇德戰場表達給大家。

硝煙已散,流水無聲。

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一曲鮮血烈火的樂章——蘇德戰爭

斯大林格勒中的蘇軍戰士


背景

有關戰爭的背景,可以說的似乎很多,諸如德國大蕭條中經濟幾乎崩潰、納粹“劣等民族”的迫害、給“第三帝國公民”爭取生存空間等等,但我想說的是,侵略就是侵略,是將自身發展建立在別的國家和民族痛苦之上的,這是再多美化的語言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即使是冠以各種“解放者”也無法掩蓋軍閥和政客對於財富的追逐和對人權的踐踏。


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一曲鮮血烈火的樂章——蘇德戰爭

蘇聯佈列斯特要塞


戰爭初期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軍兵分三路突入蘇聯。蘇聯在戰前雖然從多個渠道獲得過戰爭可能爆發的情報,但很多情報之間是互相矛盾的,具體入侵時間的情報相差非常大,使蘇聯政府並不知道德國入侵的具體時間,甚至都不知道德國是否會入侵蘇聯。僅僅在開戰前一天,蘇聯最高統帥部才知道德軍的具體進攻時間,但是為時已晚。在短短18天之內,德軍突進蘇聯600公里。第一天的戰鬥,蘇聯空軍損失1200架飛機,其中800架還未起飛就被炸燬。大量蘇軍邊境據點被德軍迅速包圍,紅軍邊防守軍陷入孤軍拼死抵抗(如佈列斯特要塞之戰)。與此同時希特勒狂言三個月滅亡蘇聯。

北方戰線由德軍威廉·裡特爾·馮·勒布元帥指揮的北方集團軍群負責進攻。兩個星期內蘇聯紅軍敗退400――450公里,放棄整個波羅的海沿海地區,蘇聯紅軍24個師被徹底擊潰,20個師損失60%的人員和裝備,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很快進抵列寧格勒城下。波羅的海三國和西烏克蘭的一些地區由於對蘇聯政策的不滿,使得地方民族主義者(如斯捷潘·班德拉)利用德軍進攻的時機採取暴力行動協助德軍。由於蘇聯紅軍迅速在與德軍的對峙中擁有了兵力上的巨大優勢,德軍不得不在北方戰線採取了被動的守勢。同時,芬蘭由於兵力不足,一直都沒有直接進攻列寧格勒。

中部戰線是德軍突擊的重點地區,德軍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從格羅德諾和佈列斯特要塞方向進攻,通過一個雙鉗攻勢完成了對蘇聯西部軍區(即西方面軍)的合圍,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淪陷,蘇聯紅軍敗退350公里,30個師被殲滅,70個師損失50%以上的人員。隨後,德中央集團軍群又在斯摩稜斯克地區展開了第二個鉗形攻勢,由於蘇聯紅軍有效地組織了防禦,德軍進展很慢。但是戰役在歷經兩個月後,德軍還是完成了合圍,殲滅了蘇聯紅軍30萬人。

南方戰線上由德軍倫德施泰特南方集團軍群的主要目的在於佔領蘇聯在烏克蘭的農業和工業基地,並獲得黑海港口作為補給站。1941年9月15日,德軍中央、南方兩個集團軍群合作,在基輔戰役中將蘇聯西南方面軍主力包圍。蘇聯軍隊70個師血戰10天,蘇聯紅軍少數突圍,66萬餘人被殲滅,其中有6萬名軍官,包括西南方面軍司令基爾波諾斯上將、參謀長圖皮科夫中將在內的多位高級將領在突圍戰中陣亡。希特勒將這次圍殲戰稱為“史上最大的圍殲戰”。

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一曲鮮血烈火的樂章——蘇德戰爭

遊戲《英雄連2》反映的東線戰場


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11月7日,在德國迫近莫斯科之時,蘇聯依然按時組織了紅場閱兵,這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閱兵之一,受閱部隊在閱兵結束後直接開赴前線。包括斯大林在內的主要蘇聯領導人坐鎮莫斯科以表明堅守首都的決心。兩國排兵佈陣,都似乎想畢其功於一役,蘇聯高層做出了必要時刻遷都古比雪夫的決定,其實,當蘇聯政府準備異地再戰,決心用遼闊的土地打持久戰的時候,德國的閃電戰就已然破產。據說德軍先鋒已逼近莫斯科郊區8公里,而這點距離,德國人走了一輩子。

到了1941年11月29日,德軍已成強弩之末,在各個方向上的進攻都已被遏制。此時朱可夫要求斯大林將預備隊第10集團軍,第20集團軍和第1突擊集團軍轉隸給西方面軍。此時,蘇軍的實力是,總兵力110萬人,7652門火炮。(當中國人民還在為抗戰中我軍缺乏的兩位數火炮而頭痛的時候,世界上最頂級的陸戰已然涉及火炮超過了四位數。。。。。)1941年12月6日,蘇聯發起反擊,突破德軍防禦並將其擊退200-300公里,莫斯科會戰以蘇聯勝利而結束,德軍損失了50多萬人和大量的技術裝備,這也是不可一世的德國陸軍在二戰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損失,希特勒“三個月滅亡蘇聯”的狂言徹底破滅。莫斯科局勢得以穩定。

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一曲鮮血烈火的樂章——蘇德戰爭

紅場閱兵畫作


轉折

成功擊退了蘇聯紅軍的冬季攻勢後,德軍認為佔領莫斯科十分困難,因此轉變進攻重點,改為向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展開進攻。進攻初期,德軍先在哈爾科夫殲滅了蘇聯紅軍30餘萬人,並迅速南下,席捲整個高加索地區。但是,由於蘇聯紅軍在前一年的大潰敗中吸取了足夠的教訓,德軍沒能在高加索地區大規模殲滅蘇聯紅軍,蘇聯紅軍雖然無法抵擋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但是得以保全力量。隨後,為掩護南下高加索的德軍(為了獲取巴庫油田的石油),德軍意圖佔領伏爾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隨之在斯大林格勒展開了與蘇聯紅軍曠日持久的大會戰。德軍在戰役開始前對斯大林格勒展開了大規模轟炸,把城區炸成了一片廢墟,隨後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主力突入城市。崔可夫將軍率領的蘇聯第62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城內迅速組織起了有效的抵抗。戰役主要在斯大林格勒城內和接近地展開,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甚至每一堆廢墟都要反覆爭奪,進展往往按米來統計,戰鬥極為殘酷和血腥,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在300萬人以上,蘇聯紅軍堅強的抵抗,使德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而此時蘇聯上百萬的預備隊已經在兩側聚集,於1942年末在德軍兩側發動鉗形攻勢幷包圍了軸心國部隊包括德軍第6集團軍在內的主力27萬部隊,並於1943年2月2日將其全部殲滅。蘇聯紅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德軍第6集團軍全部和第4裝甲集團軍大部,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意大利第8集團軍以及配屬的大量技術分隊和支援部隊被殲滅,雙方損失始終沒有精確統計,一般認為德軍傷亡被俘共85-100萬人左右,蘇軍傷亡100-120萬人左右。德國東線機動兵力的脊樑被打斷,故而將斯大林格勒戰役命名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其實仗打到這個份上,整個德國都已然明白滅亡蘇聯是不可能的,恐怕希特勒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在他眼裡蘇聯剛經過大清洗,戰鬥力低下,效率不高,將帥失和,民族矛盾尖銳,按理來說只要德國大兵壓境,蘇聯應該不戰自潰,但現在為什麼反而是自己被拖進深淵,一如日本人不明白為什麼打不下當時內憂外患,軍閥割據的中國一樣。

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一曲鮮血烈火的樂章——蘇德戰爭

戰爭,破壞者


反攻

在殲滅德軍第6集團軍後,蘇聯紅軍乘勝緊逼頓河畔羅斯托夫,在高加索的德軍後撤,蘇軍並迅速奪回了高加索地區。但是,由於蘇聯紅軍過分展開,在其進攻哈爾科夫時(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遭到曼施坦因的反攻,進攻部隊被擊潰,德軍得以穩固自斯大林格勒失敗以來不斷後退的戰線。

蘇聯紅軍過分展開,在其進攻哈爾科夫時(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遭到曼施坦因的反攻,進攻部隊被擊潰,德軍得以穩固自斯大林格勒失敗以來不斷後退的戰線。此時,在前線形成了庫爾斯克突出部,德軍希望能夠利用這個突出部殲滅蘇聯紅軍主力部隊以奪回戰場主動權。

1943年7月5日晨,庫爾斯克決戰打響,但在蘇軍準備充分的防禦陣地面前,德軍的進攻步履維艱,12日,雙方在庫爾斯克南部奧博場方向的普羅霍洛夫卡發生坦克大會戰,以帝國師為首的德軍裝甲部隊和以近衛坦克第5軍為首的蘇軍裝甲部隊發生的遭遇戰,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整天,雖然蘇軍損失高於德軍,但德軍始終無法推進,隨著蘇軍在奧廖爾附近的進攻和盟軍登錄西西里,德軍被迫終止了進攻,退回到了出發陣地,8月23日,蘇軍收復哈爾科夫,庫爾斯克戰役以蘇軍勝利而結束。

至此,德軍再也沒有在蘇德戰場上發動過戰略進攻,而是轉向了戰略防守,此後,蘇聯紅軍相繼發動了10次大型反擊戰役(史稱十次斯大林突擊),將德軍完全趕出了蘇聯國土。之後,蘇聯紅軍橫掃東南歐,在盟軍於1944年6月6日發動諾曼底登陸後,德軍不得不從東線調出大量部隊以守衛西線,蘇聯紅軍更加勢不可擋,並且相繼解放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在渡過奧得河之後開始了進攻柏林的戰役,4月21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25日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27日突入市中心,30日蘇聯紅軍的三名士兵將蘇維埃的紅旗插在了柏林國會大廈的樓頂,同一天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自殺。當時相信納粹會塑造一個千年帝國的民眾們內心的感慨又何止萬千。

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蘇聯無條件投降,蘇聯獲得了蘇德戰爭的最後勝利。

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一曲鮮血烈火的樂章——蘇德戰爭

庫爾斯克會戰長卷


英雄無名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超過2700萬人傷亡,其中蘇聯紅軍部隊累計死亡人數為865.6萬人左右,包含300萬上下死亡的俘虜,其餘1800多萬傷亡為平民,全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戰爭還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蘇聯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那麼多的名將陣亡沙場,但青山埋葬更多的還是無名的戰士。納粹德國武裝力量在對蘇戰爭中損失累計近1200萬。其中死亡320多萬人、被俘160萬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後投降的120多萬德軍)。累計死亡人數為380萬餘人,含戰時30萬至57萬死亡的俘虜。

但納粹德國也因為與蘇聯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大量德軍無法撤出蘇德戰場,甚至被大量殲滅,因而極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意大利的作戰以及盟軍第二戰場的開闢。最終德國的陸軍主力在蘇德戰場被決定性的擊敗,東部防線也徹底被蘇聯突破,首都柏林被紅軍攻克。從明斯克到莫斯科,從勒熱夫到盧布林,從斯大林格勒到列寧格勒,從布達佩斯到柏林,每一個名字都滾熱著熱血於硝煙,光榮和悲愴屬於每一個戰場和英雄,這場戰爭使蘇聯用巨大的犧牲徹底打敗並摧毀了強大的納粹德國的法西斯政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光陰荏苒,六十多年後的現在,在南京,在莫斯科,在華盛頓,遊人如織,絡繹不絕。這也許就是那場戰爭的意義。也許再過一段時間,歷史會變成傳說,傳說會變成神話,但總有種東西是永恆不變的,值得紀念和讚揚。如同紅場無名烈士碑前的那句話——

“你的姓名,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流傳。”


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一曲鮮血烈火的樂章——蘇德戰爭

英雄無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