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虛弱,百病生!堅持7大飲食好習慣,氣血暢通,腸胃恢復健康

腸胃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中醫認為胃腸是人體的後天根本,只有胃腸功能正常人體才能健康,不易患病。俗話說,腸胃虛弱,百病生。如果胃腸有問題,就會影響到人的正常飲食,出現飲食異常、便秘或者腹瀉,進而人體營養不足,身體消瘦,或者肥胖,健康逐漸走下坡路,等到出現大問題想要恢復健康非常困難了。


腸胃虛弱,百病生!堅持7大飲食好習慣,氣血暢通,腸胃恢復健康

對於現代醫學來說,腸道與身體各器官,通過各種聯繫緊密連在一起,同時,人們的生活與飲食習慣,也通過身體各部份器官或四肢與全身肌肉,乃至心理狀態影響著腸道。所以,我們不僅要注意吃下了什麼,也要注意怎麼吃、怎麼動、怎麼活。今天就一起來聊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養好腸胃的一些簡單的方法。

腸胃虛弱,百病生!堅持7大飲食好習慣,氣血暢通,腸胃恢復健康

1、胃酸要充足
胃酸充足與否,關係到腸道是否承擔過多的消化責任,使得腸道過勞而失衡。食物因為胃酸得以消化、分解為很小的分子結構,才能讓腸道接手繼續工作,最後消化到可以被人體有效吸收的程度。而胃酸也是分解蛋白質類食物的重要利器,少了胃酸,食物以較大分子結構存在,不但無法變成人體所需的養分,更可能成為腸道過敏、發炎。據調查,造成胃酸不足最大的原因往往是胃藥吃太多,請注意,吃胃藥不是吃補藥,真的有需要再吃。
2、細嚼慢嚥
細嚼慢嚥有兩個目的:從食物消化觀點來看,與胃酸要充足相同,細嚼慢嚥可以讓食物在口中就能通過咀嚼磨得碎一點,減輕後續胃與腸道的負擔。另從心理狀態來看,細嚼慢嚥讓自身動作放緩,有助於穩定情緒,避免因為動作太快而不自覺地緊張起來,又因緊張而吃得更快,形成惡性循環。細嚼慢嚥也能讓我們有更多時間慢慢品嚐食物的美味,找回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腸胃虛弱,百病生!堅持7大飲食好習慣,氣血暢通,腸胃恢復健康

3、均衡飲食
日常飲食應注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三大類營養應均衡攝取,每餐飯菜中蔬菜類應占半數,除此之外,應多食用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與含有益生菌的食物;一般被認為不健康的飲食,像是漢堡、炸雞、薯條、甜食、含糖飲料等等,並不是說從此都不能再碰,而是應該要少量吃。


4、適時適量
適時適量,在對的時刻吃剛好的食物。例如睡前三到四小時不要再進食,以免食物消化未完畢干擾睡眠,反過來影響腸道的休息與修復時間。如果覺得吃七分飽實在太困難,至少也可以做到不要吃到撐,既不舒服又傷身,反而失去吃美食的原意。吃得太飽不見得划算,可能會付出更多無形的治病費用。


腸胃虛弱,百病生!堅持7大飲食好習慣,氣血暢通,腸胃恢復健康

5、規律排便
規律排便,並不是說一定一天一次或是一定都要在早上排便,而是按照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只要能形成一種規律即可。規律排便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腸道屬於正常運作的狀態;糞便不堆積,既能避免腸道阻塞,也能減少身體吸收過多原本應該要排出體外的毒素或荷爾蒙等等。
6、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腸道周邊的肌肉會促使腸道正常蠕動,然而,人體老化、現代緊張生活與飲食習慣,都可能影響腸道蠕動能力。所以,直接作用在腹部的腸道按摩、穴位按摩,甚至是瑜伽或體操,都可以直接、間接刺激腸道蠕動。一般的運動往往活動到全身,除了可以運動到腹部相關肌群,運動活絡全身血液循環,也就助於腸道的運作與健康。


腸胃虛弱,百病生!堅持7大飲食好習慣,氣血暢通,腸胃恢復健康

7、培養好心情

其實,在醫院去看胃腸疾病的有30%是心理性腸胃疾病。壓力影響腸道,腸道影響腦部,又會產生影響心理、情緒的結果,如何減壓成為現代人的重要問題。吸菸、喝酒或藥物雖然是很多人減壓的方法,但其實會對身體帶來更多壓力,身體真正需要的其實是足夠的睡眠與營養,所以找尋並建立自己的興趣,可以轉換心境、分散注意力,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