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和乾隆竟是同一时代,为何感觉一个是远古一个是现代?

仑枘D6mu3414


1784年2月22日,为了示好中国以便通商贸易,美国人给一条即将驶向大清的船只命名为“中国皇后号”。这是美国独立后,首次向中国进行海贸。只是当时主要是民间交往,大清王朝的乾隆根本没在意这茬。 就连以后的大英帝国派遣的马嘎尔尼使团,乾隆帝都不待见,别说彼时的美国了。

清朝真正开始对美国的舆情收集,是发生在1817年约翰·亚当斯总统期间,也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40年之后。而这时,距乾隆帝驾鹤西去也已有18年。这一年,两广总督蒋攸铦,处理了一桩美国商船走私鸦片的案件。从“夷商”那里,他了解了一些关于美国,这个化外之地的情况: “(咪唎坚)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阉轮充,四年一换。贸易事务,任听各人自行出本经营,亦非头人主持差派”。大意是,美国这地方没有皇帝,依靠四年抓阄选一个头人来主事。但头人权利有限,很多事情都是人民群众自己处理。

天朝再次和此部落打交道的时候,已经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1844年。那一年,山姆大叔搭上英国人的便车,和中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正式文书,再用“头人”这种称呼部落首领的词,美国人可不愿意接受,因为We Americans also have dignity(美国人民不可辱)!不得已,天朝的官方文件中,也即条约的中文版里,依着天朝的惯例,便出现了“大合众国大伯理玺天德特派钦差全权大臣”的字样。

很显然,“伯理玺天德”是President的音译。此译法尚不知出自何位高人之手,妙在总令人有一种美好的符合国人理念的联想:有天德之人,掌管玉玺。从此,晚清在与美国订立备忘录的时候,“伯理玺天德”总是如影随形。

官方定调了,不等于底下人能马上领会或贯彻中央的精神。最有趣的是那代人中的翘楚——魏源。天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如何描述美国总统的呢?他在《海国图志》说“二十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一句话,不管是“ 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还是“可谓之公”,美国还是“部落联合酋长国”,总领国事的会是“大酋长”。

清朝第一位访问美国的官员是黄遵宪。 黄遵宪曾出任过驻日使馆参赞,后又当过新加坡总领事。1882年(光绪八年)至1885年,他出任大清国驻美国旧金山的总领事。由于常年在海外工作,黄遵宪在同时期人中属见多识广、思想开明的一类人,后来还积极参与了维新运动。虽然如此,当亲眼目睹188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作《纪事》揭露了美国政坛的黑暗,并由此得出“共和政体不可施于今日吾国”的结论。

总之,直至清朝灭亡,也没能搞清楚美国倒是是怎么一回事。

再回到题中,乾隆和华盛顿。前者继承祖上的家业,尤其是他父亲雍正帝历经十余年图治打下的基础,典型的躺赢人生。帝国天朝,泱泱大国,唯一人而治天下。如果这时候跟他谈美国的事情,他肯定会疑惑不解,为什么要选举,什么是民主,“吏民”有这个权利吗?这不是违背祖制,犯上作乱吗?统统罪该万死,格杀勿论!

而华盛顿领导下的美国,脱胎于英帝国治理下的北美殖民地,自然也继承了其衣钵。功高而不矜,掌权而不恋,首创三权分立之蓝图,播民主理念于万民之心。这就是美国此后逐渐强盛的原因所在。这些,自然是在85岁高龄以亲政时间不能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帝为由,选择退位,但依旧退而不休政由己出的乾隆皇帝所不能理解的,更万般不能接受。

国情不同,思维方式各异,自然同时异代。


青灯观史


华盛顿出身于1732年,乾隆皇帝出身于1711年,虽然他们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也算是两代人了,他们两人给人感觉,一个活在现代,另一个活在古代,出现这种错觉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清朝在1840年之前,和西方交流太少了,在一个世界上,但却像处于不同的时空之中,第二是很多人都幻想在十八世纪,美洲已经非常发达了,事实上这种认知并不正确,在这个时期,两个地区的差距并不算太大。

乾隆皇帝并非是一无是处的

乾隆皇帝是在公元1736年登基,在雍正一朝,雍正皇帝为了推行新政,皇室和大臣的关系搞得非常矛,乾隆皇帝上台之后,先释放了一些被判处死刑,但是罪不至死的大臣,先缓和各方面的关系,在行政上比雍正皇帝时期宽松了很多,在乾隆皇帝执政的中前期,全力整顿吏治,这段时期也是政治较为清明的时期。

清朝是在乾隆一朝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也是在乾隆一朝开始衰败,早期的乾隆皇帝也还是很勤政的,日日坚持五更上朝,只要有重要军情呈上,即便是在深夜,也一定亲自过目审批,乾隆皇帝最大的功绩是在稳固边疆上,乾隆执政之初就平定了苗疆起义,之后又平定了大小金川叛乱,出兵入驻西藏。

清军入驻西藏

在准噶尔部首部内乱后,乾隆皇帝及时的出兵新疆,清军进驻伊犁,彻底的击败了准格尔,之后又平定了的大,小和卓木叛乱,将新疆正式并入中国版图。可以说在乾隆皇帝执政早期还是非常有作为的。但是清朝这样封建王朝,最大的弊病就是皇帝高度集权,所以在乾隆皇帝执政晚期,开始怠政后,吏治也逐渐腐败了。

另外在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大兴文字狱,也限制了文化发展;在经济上,乾隆年间仍然是重农抑商的策略,所以这样的经济政策,和当时西方已经比较完备的经济体系比较起来,差距也逐渐的拉开了。

乾隆下江南

华盛顿留给美国的是什么

华盛顿出身在美国的一个庄园里,这时美洲大部分地区都还在是英法等国的殖民地,这些国家开拓殖民地,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人口过多,主要是为了给工业发展寻找资源,最初是为黄金,白银,但是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里,美洲主要输出的产品,还是各类矿产,蔗糖和烟草,所以在美洲当时还是以农场,庄园经济为主。

华盛顿在年轻时参加了法国和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又参加了长达七年的英法战争,在这期间他获得到了很高的威望,在最开始他并非全面反抗英国统治,而是希望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能够自治,但是美洲虽然在英国的统治下,却不像英国本土一样能得到平等对待,也因此华盛顿开始全面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

华盛顿并不像孙中山先生那样,是独立运动的先行者,而是被推举出来成为了总指挥,指挥美国独立战争,在和英国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争后,随着1783年《巴黎条约》的签订,华盛顿指挥的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了,美国独立。

华盛顿最大的功绩在于,支持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1789年,华盛顿当选了美国的首任总统,又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美国的民主法治,颁布了司法条例,虽然他担任总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推动美国成为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国家,民主也是很多人认为的现代文明国家和封建国家最直接的划分,也因此造成乾隆皇帝和华盛顿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却给人感觉一个生活在古代,一个生活在现代。

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宪会议

结语

乾隆皇帝是封建专制国家的统治者,国家决策他一个人就能够做出决定,但是华盛顿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如果他独断专行,很快就会被同一阵营的其他人推翻,权力有制约,促成了华盛顿领导下建立的美国成为了民主国家,而乾隆皇帝谁来制约他呢?就算大臣们能制约,又能形成多大的制约力度呢?这些差距都直接导致了两个国家,在之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而工业革命对美洲的影响,主要还是在进入十九世纪之后,这一点两国的差距在十八世纪还没有拉开太大。

一美元上的华盛顿头像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他们俩不仅仅是同一时代,还是同年死的。


乾隆是1799年2月7日驾崩的,而华盛顿则是1799年12月14日去世。

我怀疑这两人是不是隔着太平洋拜了把子?

其实说起华盛顿和乾隆,应该很少有人可以把他们联系到一起。不过他们两个确确实实是同一个时期的人,而且凑巧的是他们还都死在了同一年。

既然同时代,为何感觉却差了很远呢?

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他们处在不同的背景之下。我们先介绍乾隆,在清朝乃至中国所有的帝王中,乾隆本人算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代表。

出身帝王世家,他从小就没有养成什么不好的习惯,而且他对于学习有些很大的热情,经常在宫中学习到深夜。别说人家是个君主了,就算是普通的底层民众想要考取功名,估计在认真程度上也比不了他。

况且在行政的过程中,乾隆开明识才,国家在他的治理之下也一度出现昌盛的局面。围绕在他身上的事情有很多,在我们国家的民众心中,这位君主是可以给一个高分的。

但即便如此,乾隆本人也脱离不了封建的本质。

可能我们对封建这个词有很多种解读,但是用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个问题上,封建就意味着被剥夺自由,这个自由指的是思想方面的自由。当时他大推文字狱,民众基本上失去了思想创造能力,加上清朝本身封闭的特点,在这个时期生活的人们就像流水线的产品一样,虽然衣食方面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思想创造上是格外贫乏的。


所以即便是这个时代已经距离近代非常近,但是我们对他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唐宋那个时期,毕竟环境制度的本质没有改变。

而反观人家华盛顿,就显得“时髦”很多了,美国国父嘛,今天还受到美国人的尊敬,他在美国的地位基本没人可比,类似于毛主席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华盛顿所处的环境已经抛开了封建,根据前面的解释也就意味着他处在一个思想自由的环境里。当时的美国在他的带领下走向独立,一个在后来主导世界的国家就这样被孕育了出来。

特别是在领导美国独立之后,他本人又创造完全民主的选拔系统,民众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中意的领导者,相比较于清朝,当时的美国民众更加富有思想上的创造力。《人权宣言》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

所以后来的美国很快就进入了工业化时代,而中国因为封闭的状态,在这段时期里面彻底被这些西方工业国家超越,这也造成了中国后来全面落后的局面。

所以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二者生活在同一时期,但是自由的思想和工业化的城市,绝对要远远领先于封建意识和封锁国家。


在这个层面之上,我们的乾隆帝根本就不是跟华盛顿处于一个时空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说起这两个人的时候,人们很难把他们放到一起讨论的原因。


白话历史君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感觉?题主你这是茅房里撑杆跳过分了啊!啥感觉,他压根就是!

俺再告诉你一句,这俩人不止是同时代的,而且俩人还死在了同一年。乾隆在1799年二月份崩的,华盛顿是在1799年十二月走的,俩人这是前一脚后一脚的事。

可结果却差了老鼻子远了,满清那叫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的事,到了乾隆的手上,已经快到了房倒屋塌的点上了。而人家华盛顿那是打地基起新楼的节奏,这有的比吗?

所以啊,咱一般不拿这俩人搁一块说事,丢人啊!

有人说是制度惹的事,真的吗?

话说,这不就搁了一太平洋的事吗?咋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呢?咱大华夏在这小破球上遥遥领先世界几千年,到了满清的手里头直接就砸脚面上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还不是封建制度惹的事!”

别介,别啥事都一推六二五死不认账。彼得大帝和康熙走一个,他两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人家彼得大帝治理下的老毛子还是农奴制,结果呢影响了整个世界,您康熙呢?

彼得大帝搁世界上那都是有一号的牛掰人物,您这千古一帝大康熙呢?搁世界上有谁知道啊,除了咱天天瞅电视剧的国人之外,压根就没人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

九子夺嫡是不错,但人家彼得大帝一家伙就把老毛子从黑暗时代推到了现代世界。

所以这压根就不是啥制度上的事,还是人的因素。

满清整就是个扯大腿的货色,恨不得拉着大家伙往后推个七八百年的,不思进取形容他到是很贴切。

原本是有老鼻子多的机会和世界接轨

世界有多少次想要和他握手拉近距离,可满清压根就不搭理。

别的不说,就说乾隆。他这例子老多了,咱就觉一个。

当年清缅战争,他手下大将外加小舅子傅恒带着满清精锐,和针鼻儿大个缅甸扯淡一样打了七年,那银子花的如流水。

这还不算,刚开头和满清打的压根就不是人家缅甸的正规军只是三流的地方部队,这还把老多大将丢里边填坑了。

仗打完了,光扯皮一样的谈判就谈了二十年,这也没谁了!

这一战之后,傅恒看到了世界前列火器的厉害,满清的兵之所以打不过人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吃了火器的亏,所以要求乾隆购置先进的火器,研究枪支,增加自身的实力。

话说这不光是傅恒一个人建议,但凡参加过这场战役只要活下来的将领都有这想法。

您猜大乾隆咋说的:“要保持祖制懂不!祖制很重要!咱八旗大兵之所以能入驻中原,就是骑马射箭,抡大刀片子,这东西丢不得呀!”

得咧,这事整个黄了。

要俺说啥八旗大兵,这玩意到了康熙的手上就已经成了废物了,乾隆手上能使唤的兵丁就是汉人的绿营,但这绿营将领的位置都让满人占据了,基本上也废了。

您那满人提笼架鸟,唱个黑头,花钱买个脸自己玩,那到是在行,打仗?拉倒吧,洗洗睡了就得了,心许周公还能圆了你这个梦。

有人说:“乾隆开明识才那是一绝,大华夏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昌盛的局面。”

您快拉倒吧,他要开明,那火器的事就不至于黄了。他要是开明,那文字狱也不会到他手上达到了鼎盛。当年就因为俩破字,莫名其妙被剁了全家脑袋的有多少?您算过吗?开明?算了这俩字和他压根就不搭边。

至于昌盛,要不是他老爹雍正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把个国库给充实到了六千万,您让他摆个阔试试,还下江南呢?没事就只能待在他那紫禁城里逗和珅玩了。

要知道乾隆中后期,那国库里边都能饿死耗子了。

所以乾隆的落后压根就不是啥封建制度碍事,是他从根子就不想有所改变,先进的制度,先进的科技让他从心里害怕。

害怕啥呢?

害怕汉人重新的崛起。您以为为嘛大东北自从满人入关以后就被封禁了,说道根子上,那是满清给自己个留的后路,当中原待不下去了,还能退到东北。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老毛子吭哧吭哧在后边把东北给捅漏了,到了道光手上不得已这才让人们移民东北,这才有了闯关东。

因为那地真的要没人了,老毛子可真的就入无人之境了。

所以啊,一句话,乾隆那就和当时北京的大宅院一个德性。

啥德性呢?

天棚,鱼缸,石榴石,先生,肥狗,胖丫头,死玩意,活东西,都是些个摆阔气,装门面的买卖,和实际不搭钩。

这不到了满清末期,那就是树叶落了树底下喽,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至于华盛顿,这不用说了,说了跟憋气。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美国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一个完全被欧洲殖民者发现的世外桃源,一片完全没有被文明的火种熏陶过的化外之地。所以当在欧洲混不下去或混得太背的下层人士来到这片土地后。他们没有了政府,没有了军队,没有了法律,没有了监狱地在这里开始了完全自然状态的生活,但总有公共事物,总有偷鸡摸狗,所以他们就非常简单地建立起了自治组织,随着当地社会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他们的自治组织也愈是复杂与庞大,人类社会的发展充分说明了一点,国家是必然要一统天下的,虽然它也有很多的弊端,但利远远大于弊!

在这种个人自由在大陆上发展的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小孩,他们有着与在各种条条框框制度与规则下成长起来的生命完全不同的生命体验与理念想法,你问他们的生命是否开得灿烂,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生命走得异常沉重与艰难,无聊的自尊与庄严让我倍感精神压力沉重,我希望自己能愉快些,自由自在些。

而这种文化熏陶下最杰出的代表就是乔治·华盛顿,最经典的文献就是《独立宣言》,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现代政治思想的国家领导人,并且具有现代的政治智慧,美利坚人用自己的文化培养出了自己最优秀的人才,带领他们走上了长治久安之路,美国的成功并不在于它多么地蓬勃向上,而在于它长久地长治久安。也许这种长治久安不能和我们现代的比,但它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长久的长治久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立国者们为自己的祖国选择了当时最先进的政治制度理论,并且第一个在自己的国家实施了!

《独立宣言》毫无疑问是人类政治史上,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宣告人类社会开始向新的文明形态过度,它为古代仁人志士们毕生奋斗的梦想做了一个最富传奇色彩的总结,但它却秉着现代文明的智慧,给了自古以来人类生存幻境一个最富有智慧的告白。

而乾隆皇帝之生平,在下也略有耳闻。陛下生于帝室之门,自小受孔孟之术,天资聪颖,亦颇识结交之术。蒙圣祖仁皇帝疼爱,读书圣庭,恭顺乖巧。后又为雍正爷栽培,砥砺奋进,终继大统。

正所谓天朝上国五千载,华夏文明代代传,作为传统社会的最大获利者。乾隆皇帝使出浑身懈数,用尽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愚民统治,文字迫害,封建礼教,闭关锁国,加强皇权,一切都要统统加强,皇朝的落日景象也便喻示着它末日的来临。一个老皇帝最悲伤的就是身体功能衰减,日不成女人了,空有一身的寂寞与伤感,带点小变态地寻找新的欢乐,来麻醉自己空洞的灵魂。所以他自称“十全老人”,表现出一副世间我最幸福的样,满脸都是矫情与心虚!

一个英雄千万不能放下手中的长缨,一定要不断为自己更换宏伟的蓝图,这样自己的灵魂永远都是饱满的,而不至于阳痿与变态!





骑驴去高考


这说明大家对世界历史比较无知。

懂得少就会觉得华盛顿高大上。华盛顿或许没有当皇帝,但这并不妨碍他想要当大庄园主、大奴隶主。

在现代社会,还有庄园主、奴隶主这种东西吗?

  • 华盛顿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土地投机家,并且利用他作为美国国父的身份,由汉密尔顿配合推行相关的法令,掠夺大量的西部土地。

最终,真正开拓土地的农民被剥削,富人则暴赚。以华盛顿为例,据说在某次俄亥俄州的土地投机交易中,这位总统轻而易举地就掠夺了32373英亩的土地,合131平方公里。

这为所欲为的行径,真不是皇帝,胜似皇帝!

不仅如此,华盛顿也是个大奴隶主。

  • 根据史料记载,华盛顿1799年去世时,其华盛顿弗农山庄园中的奴隶就有317人。

另外,华盛顿还非常精明地钻法律空子,绝不让任何奴隶有成为自由民的机会。


请问,现代社会还有奴隶制吗?你们家豢养奴隶吗?这不是古代社会的标志吗?

华盛顿和乾隆,都是一个时代的人,两者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古代特征在不同面向的体现。

不当皇帝的人,不代表他享受不了皇帝的权力,也不代表这样的人活在今天,你能坦然容忍。


HuiNanHistory


那不是感觉,是事实!

我们之所以有古代与现代之分,其时间参照就是现代。而我们对古代与现代的理解上,也是基于现代的认知上进行判断的。

按这个标准,我们放眼看看这两位同时期却不同国度的最高统治者,无论长相面容还是穿着打扮,哪个更接近我们现代人的感官呢?

不仅是两位统治者来比较,再延伸到他们统治的国家层面上来看,两幅同时期的战争画面,一个是手拿大刀红缨枪骑着马,一个是手拿步枪手枪趴在战壕里,哪个更接近我们现代人的感官呢?

其实,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最能体现他们两个”古代与现代“之别的就是执政!

华盛顿创建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创建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体制,创建了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司法机构。

乾隆也南征北战、开疆扩土,为今日之中国版图做出了贡献。不过他巩固的是一个皇权专制的家族王朝,沿用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封建礼制,靠权利、酷刑及洗脑来奴役民众!这样的国,其本质是盘剥而非惠民,即使有过盛况,也是短暂的假象罢了!更别提是否具备现代概念了。

华盛顿任职期间,提出了很多治国理念,至今仍被美国及世界政治家们信奉,他留给人们的是关于民主、权利、国家延续的思索。

乾隆留给我们的,可能最多就是坊间津津乐道的六下江南吧。


青史精蕴


从感觉上来说,好像华盛顿离我们所生活的年代更近,而乾隆好像离我们更远。

实际上,两人离我们的时间距离基本相同。乾隆生于1711年,华盛顿生于1732年,如果那时两人能见一面,华盛顿还得规规矩矩地叫一声“叔叔!”不过,虽然出生时间上两人有差距,但离开世间的时间是一样的,都是在1799年,乾隆是2月7日,华盛顿是12月14日。

为什么同一个时代的人,让人感觉,一个在现代,一个在古代呢?

乾隆所在的社会,和华盛顿所处的社会完全不同

乾隆上位时,头上的光环非常炫目,那可是东方大国,当时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但,即使如此,无法回避的是,那时的中国,基本上是纯粹的农业社会。国力的强盛,全是靠人多撑起来的。

而军事方面,乾隆时期,长刀、弓箭还是主要的武器,这和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有区别吗?没多大区别。

在教育方面,乾隆时期还是实行科举制度,对于实际有用的科学,并没有开始大力弘扬。这样的教育体制和隋唐时期没什么大的不同。

至于政治体制,更是如此,两千年亘古不变的“君主制”,在乾隆时期继续成为主流。

所以说,看起来乾隆时代和秦汉宋唐没什么大的区别,除了执政者不同,其它太过相近,于是,我们的意识里,感觉乾隆就是古人,离我们距离好远。

华盛顿所处的美国,刚开始是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的大工业时代,从18世纪中叶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蒸汽机等技术快速进入了美州。这是一个工业化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的普及,生产力大幅提高。从这点看来,华盛顿所在的美国,更接近于现代,因为那个时代成为了现代工业的基础。

军事方面,当时的美国,已经开始广泛使用枪炮了,也就是说,人家从冷兵器时代已经过渡到了热兵器时代了。

教育方面,当时的美国已经是在普及实用科学了,这相对于清朝的科举制,对社会的帮助大了去了。

政治方面,美国从1776年独立宣言开始,就实行了总统共和制,目前还是这种体制。二百多年的实践,说明此制度有一定的先进性。这相比君主制来说,是个巨大的改变。

所以说,从社会形态、教育体制、军事装备、政治体制等几个方面来说,华盛顿所在的美国离现代社会更近,而乾隆所在的清朝,离古代王朝更近,所以导致了人们感觉“乾隆是古人,华盛顿是现代人”。

乾隆时期的文化、服饰离我们更远,华盛顿时代的文化、服饰离我们更近

乾隆时期的长袍短褂,现在可有人穿?有的,但数量很少。

华盛顿时代的西装、裤子,现在穿得多吗?非常多。

无论我们是否认同,这个世界现在的服饰,被西方影响更大。拿乾隆期的服饰和现在中国人的服饰比,简直是两个世界的穿着,相似性很少。但,华盛顿时期的西方服饰,和如今我们的服饰相同点特别多,不看其它,仅仅从服饰来看,无疑华盛顿离我们好像更近,而乾隆时期离我们更远。

服饰的背后,其实是文化的体现。

乾隆时期,中国的文化,主要是儒家当道,人们谦逊、保守,注重礼仪,在这一套文化体系当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男权突出,女人被轻视。

而同时期的美国,开始倡导“人人生而平等”,开始提倡“努力改变人生”,美国的独立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个时代,人类的思想开始解放,对于效率的提升开始非常注重。

正是因为同时代的美国更为先进,才导致他们的快速腾飞。

到今天为止,看看独立宣言,你依然可以感觉到人类思想的伟大,可以感觉到独立宣言对人思想带来的巨大冲击。无需质疑,华盛顿时代的文化意识和如今的人距离更近,而乾隆时代的思想离我们距离很是遥远。

也许在乾隆时代,还感觉不到中国的缓慢和落后,但几十年后,当英国的坚船利炮来到中国,通过鸦片战争让泱泱中华溃不成军时,人们才意识到了两种社会形式等不同带来的巨大差距。

乾隆和华盛顿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两人是在同一年故去的。但人们感觉华盛顿是现代人,而又觉得乾隆是古代人,最重要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几个:一是社会形式不同,一个是农业社会,一个是工业社会;二是政治体制不同,一个是君主制,一个是总统共和制;三是服饰和文化不同,华盛顿时代的服饰和文化和我们距离更近;四是军事装备不同,一个玩的是冷兵器,一个玩的是热兵器;五是教育形式不同,一个是科举制,一个是现代教育制度。


蓝风破晓


这的确是一个真实的感觉,事实也恰恰如此。

要正确地理解这个问题,豹眼认为还须从政治制度、思想理念上去分析。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乾隆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被赞为“康乾盛世”。的确,这时的中国无论经济实力还是人口规模,在历史上都是最强盛的时期,在世界上也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经过了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依然如故,人们的思想理念依然如故,甚至出现了倒退。

就说上朝的大臣,本来是站着说话的,最终变成了跪着;尽管皇帝问话,依然称为爱卿,但回话的却自称为奴才,而且心安理得。

回过头去看一看,除了人口多了一点,辫子长了一些,大清帝国与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科技,又有何根本的区别吗?

大清王朝依然陶醉在“山呼万岁”的优越感里,做着“夜郎自大”的美梦。

此时的乾隆爷,与远古时期的帝王有何区别吗?

今天的我们,既没有远古的经历,也没有乾隆时期的体验,从历史史料中,看不出有啥根本的区别。一样是封建帝王家天下,“学而优则仕”以光宗耀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亩土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耕社会、小农经济。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乔治三世国王派遣马嘎尔尼使团访问中国,中国官员要求马嘎尔尼行三拜九叩大礼,遭到拒绝,以不见乾隆皇帝相要挟。最终乾隆同意英国使团以单膝跪拜礼觐见,乾隆爷表现了宽容,认为西方蛮夷之邦,不懂礼数。皇恩浩荡,不与追究,但其他事也就免谈。

乾隆爷在热河接见了英国使团,但因为礼仪问题搞得很不愉快。

他的子孙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得屁滚尿流的时候,终于知道了洋人的厉害,但那也是以后的事。此时的乾隆爷却自我感觉良好,自信满满。

乾隆看了英国递交的国书以后,也给英国国王回了一封信,那就是著名的《乾隆帝致英吉利国王书》。

在这封信中,乾隆对于英吉利国王,在其八十大寿时,来进献孝心表示满意,同时谆谆教导他,要勤于政务,不要整天鼓捣些钟表、乐器等小玩意,不能玩物丧志。甚至把英国的巨轮模型当做雕刻的艺术品对待等等。

今天来看,乾隆岂不是处在远古时代吗?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国首任总统。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殖民地军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

而当时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啥变化呢?

1688年,在乾隆爷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恐怕是因为马嘎尔尼没有给乾隆爷下跪,惹得老爷子不爽,没有听取英国政治体制变革的汇报吧,否则,乾隆一定会派兵去帮助英国皇帝复辟。

接下来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大清帝国的掌门人,自然不会买账,但远在北美洲的另一个政治牛人华盛顿,却不这么认为。

当时的美国,仅仅是大英帝国的十三个殖民地。经济、工业、技术都非常薄弱,不仅不能与大英帝国相提并论,即便是与大清帝国相比,也相去甚远。

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这是美利坚合众国最初的全部家当。

1732年,华盛顿就在这片殖民地上出生了。

1776年,华盛顿带领着这十三个殖民地取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从此,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美国”独立之父“华盛顿成为了首任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总统。

他没有自立为皇帝,也没有分封他的兄弟子侄,而且在1783年发表了正式的告别演说,随后辞去了军队总司令的职务,在联邦议院召开会议,建立了由平民选出的官员而不是由军人来组织政府的先例,避免了军国主义独裁政权的出现。

华盛顿坚信唯有人民拥有对国家的主权,才能保证没有人会凭借军事力量或者出身贵族而夺取政权。

不管今天的美国如何霸道,但他们前辈的作为,的确是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同样是十八世纪中叶的世界牛人,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因此,从这个情况来看,乾隆爷与华盛顿所处的年代是相同的,但所处的世界却截然不同。乾隆正处在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看似是繁荣昌盛,其实是没落、腐败的开始;而华盛顿正处在新的社会制度形成时期,看似势单力薄,但却生机勃勃。

当时的乾隆与世界格格不入,只能把他与古代的帝王去比较;今天的美国依然摆脱不掉华盛顿的影子,甚至整个世界都需要去寻觅他的踪迹。


豹眼看历史



华盛顿被美国人称为国父,可见他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乾隆自称是十全老人,就差没有去泰山封禅。对于中国人来说,最熟悉的乾隆活在电视里,从《戏说乾隆》到聂远扮演的那个大猪蹄子乾隆,几十年都是热点。

两个人都在18世纪自己国家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淡彩的一笔。但总给人一种印象两个人不是同一时代的,更准确地说穿越在不同的时空里。

华盛顿创造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政体,会200多年美国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乾隆却活在古老的神秘国度中,肆意挥霍盲目自大,自私无情,说白了就是一种落后体制的受益者和维护者。



华盛顿和乾隆两个人一个代表了先进,另一个代表的落后。一个人代表了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另一个人却在暮鼓晨钟中拼命的维护着一个腐朽的帝制。

同样是国家元首,为什么两个人的差别却那么大呢?明明两个人都死于1799年,却好像是活在相差1000年的世界里。一个活在专制的政体中肆意挥霍享受,另一个人却在孜孜不倦的为美国的崛起付出自己的一切。


要想明白两个人的差别,为什么会这么大?就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华盛顿的祖先也是欧洲人,当初从英国逃亡到美国大陆的这批人基本上都是清教徒,在教派冲突中被迫流亡到了美国大陆。

华盛顿的祖先到达美洲大陆后,他们就发挥自己勤劳节俭的风格,迅速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打拼出了自己的江山。清教徒类似于现在所说的中产阶级,他们有相当的知识素养和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探索欲望。

华盛顿和乾隆同样出生于贵族家庭,但清教徒的出身让这一代的美洲社会上层更喜欢欧洲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更愿意在美洲把这些理念坚定地贯彻下去。

华盛顿伟大的地方在于他掌握了美国的军队,美国国内的政治家们却担心他建立一个独裁的政权。当华盛顿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解散了军队辞去了总司令的职务,悄悄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当美国开始建国的时候,13个州的代表因为宪法的问题争吵不休。这个时候华盛顿再次站了出来,以他的威望和忍辱负重让美国的制宪会议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一任总统也有华盛顿来担任,他也是全美国人唯一能够接受的总统。本来第一任届满,他不想再连任了,想回到自己的庄园中去安度晚年。但当时的美国社会仍然需要他来主持大局,在第二届总统届满以后,他坚持不选了。

华盛顿的伟大胸襟为美国的崛起开了一个好头,让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美国制度伟大的理念就从这里产生,再也没有因为一个强权人物以非法的手段来干预政治。

倒过头来我们看乾隆。说起乾隆,就必须谈到康熙。两个人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非常勤奋好学,都对西方的微积分高数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并没有把这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东西,而是垄断在自己的大脑里,成为一种玩具。

乾隆中期的时候,国库中的银子创记录的达到了数千万之多,到了乾隆晚年,只剩下了1900万。也就是说,乾隆在他的后十几年中就用掉了将近4000多万辆的白银供他自己贪图享乐。

很多人都在骂和珅贪财,其实和坤手中的银子就是乾隆的小金库。当户部不愿意给乾隆拨付更多银子的时候,乾隆就从和珅的小金库里面拿。这个就比较方便,连手续都不用办,随便拿随便花。

说起这个时候的乾隆,就让我们想起欧洲的路易十四。他有一句名言,在我之后任他洪水滔天。意思就是说,我活着的时候,就要好好享受。我死了,就算天塌下来也跟我没关系。结果路易十七死了没多少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就爆发了。

乾隆皇帝同样如此,他的过度自信和自私葬送了大清王朝。在他还没有死的时候,白莲教起义的大火已经开始燃烧。在乾隆皇帝死后的第7年,嘉庆皇帝把吃奶的力气也用上了,才把这场起义给镇压了下去。但清朝的国运从这次开始迅速衰落,开这个头的就是乾隆。

乾隆皇帝的每一次下江南,都花费了几百万两银子,这样的事情在他的一生中干过六七次。江南的富户有不少人变成了穷光蛋,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地方政府负债累累,但乾隆皇帝根本就不在乎。

我们仔细拿乾隆和华盛顿来对比,就会发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年代里,但华盛顿更像是那个年代的外星人,个人品德高尚,思想进步,垫定了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基础。

乾隆皇帝不仅没有推动清朝的长远发展,反而为清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像乾隆这种人如此自私无情,连自己国家的命运都不关心,就更不要说推动社会进步了。

最后让我想起了臧克家的那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这两句话分别送给华盛顿和乾隆,应该还是比较恰当的,希望他们在九泉之下可以好好的沟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