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中國人經常用一句話來形容那些極會溝通的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換言之就是跟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溝通模式。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但大部分人卻是與陌生人客客氣氣,和朋友嬉笑打鬧,卻跟對象成天吵架。


即便我們知道要跟愛人好好說話,還是躲不開為了細碎的小事吵鬧不停,似乎回到家裡就陷入了溝通的魔咒,就算一開始心平氣和,可話趕話的還是會吵起來。


為啥能跟其他人溝通無礙,跟朝夕相處的愛人就不行呢?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在分析溝通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把目光聚焦在獨立的每個人身上。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認為,人們的姿勢,觀點,聲音,用語等在交往中一直處於變化中,所以就產生了不同情緒感受和行為模式,這種伴隨著一套相應行為模式和情緒感受系統的狀態,就是自我狀態(ego state)。


通俗的講:我們身上都有不同的情緒和行為,每套情緒+行為的組合就是一個自我狀態。


而每個人有三種情緒+行為的自我狀態組合: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和兒童自我狀態。


  • 父母自我狀態:是指由於我們從小受到了父母的影響,導致我們無論從手勢,語氣,情緒反應都會和爸爸媽媽等照料者很相似,形成像他們一樣監督教育和保護的狀態。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 成人自我狀態:就是客觀的,就是論事的思考過程,完全理性的狀態。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 兒童自我狀態:指你的反應和情緒跟你小時候很相似,迴歸到了兒童時期的狀態。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舉個例子:比如你想吃冰淇淋了,這時候三種不同的自言自語,就體現了你三種不同的自我狀態。


  • 如果你在父母自我狀態,會跟自己說:算了不吃了,吃了容易拉肚子。
  • 如果你在成人自我狀態,會跟自己說:還有1小時就吃晚飯了,現在空腹吃冰淇淋不如飯後吃。
  • 如果你在兒童自我狀態,會跟自己說:我要吃雙球的那種!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身上的三種不同自我狀態,會讓我們做出不同的選擇和有不同的情緒,每個人也都是如此。


所以溝通不再是兩個人單純的說話,而是兩個人的自我狀態在交流。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不同的自我狀態是怎麼溝通的呢?


按照溝通結果來看,一種越聊越得勁兒,過程很順暢;一種越聊越上火,聊聊就容易吵架。


用專業術語來說,順暢的溝通叫作【互補溝通】,容易吵架的那種就是【交錯溝通】。


1,互補溝通


互補溝通就是我用一種狀態對應你的另一種狀態,恰好你也用這種狀態回應了我的狀態。


也就是說,發出話題的人都會因為自己的狀態,預設一個對方的狀態,如果對方的回應剛好匹配,就是一次順暢的互補溝通。


這種互相回應的過程,可以都在一個狀態下,也可以分別在不同的狀態。


  • 都在一個狀態下的溝通舉例:

小王和小劉是好哥們,他們約好去開黑,就會形成兒童對兒童的溝通模式。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 分別在不同的狀態下舉例:

小李和小美是情侶,小李看到小美剛吃完火鍋就去買冰淇淋,小李覺得小美有些任性,於是就使用了父母自我狀態對應小美的兒童自我狀態,而饞嘴的小美也用了自己的兒童自我狀態回應了小李的父母自我狀態。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所以只要我們的對話保持著彼此認知狀態的一致性,溝通就會順暢很多。


2,交錯溝通


交錯溝通,就是發出話題的人預設了自己和對方的狀態,但是另一方完全不按照這種狀態回應,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沒在一個頻道上,所以很容易越說越生氣。


比如王美麗和劉英俊的一段日常對話,如圖: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如果按照狀態來去拆解,其實是兩個人沒有對上彼此的頻道。


王美麗讓劉英俊洗碗的時候,使用了父母自我狀態,她希望劉英俊能用成人自我狀態來和她溝通,放下游戲,去好好洗完碗。但是劉英俊卻用了兒童自我狀態來回應王美麗,並且回應的是王美麗的兒童自我狀態,所以才用了比較吐槽的語氣來說話。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由於王美麗的父母自我狀態被忽視,而且還被劉英俊當作了兒童自我狀態的時候,王美麗就會很生氣,覺得劉英俊不會好好說話,既不尊重自己,而且態度還不好。


劉英俊這時候也會覺得很委屈,覺得吐吐槽而已,幹嘛要為了一點小事就上綱上線。


發現了嗎?


當我們跟陌生人說話的時候,都會盡可能的採用成人自我狀態去溝通,因為彼此還沒有那麼熟悉,所以都比較理性,形成了互補溝通模式,所以才有了客客氣氣的對話。


但是和對象或者家人溝通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用我們的父母自我狀態或兒童自我狀態溝通。一旦兩個人彼此的自我狀態沒有合拍,就會不自覺的開始爭吵起來。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掌握以下3個溝通步驟,學會和愛人好好說話。


第一步:先共情,發現另一半的自我狀態


所謂共情,就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下次再溝通的時候,回答對方之前先嚐試感受對方正在用自己的哪個狀態與你對話,他期望你以什麼狀態回覆。


比如對方用了父母自我狀態,提醒成人自我狀態的你,最好避免吵架的方式就是你也迴歸成人自我狀態的理性,先給對方的父母自我狀態做回應,然後再進行下一步。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第二步:主動修正,把對話轉移到彼此舒服的狀態下。


如果你不喜歡兩個人不在同一個狀態下的感覺,就以第一步你觀察到對方的自我狀態,使用同一個自我狀態來進行平等的互補溝通。


比如對方用了父母自我狀態,你也迴歸到父母自我狀態去對應對方,或者調動對方到你喜歡的自我狀態下,形成同狀態下的平等溝通。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3,從自己做起,養成彼此都舒服的溝通習慣。


如果你覺得平等溝通很重要,就多和愛人養成平等的對話習慣和模式,主動引導愛人一個狀態下的溝通。比如父母對父母,成人對成人,兒童對兒童。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以王美麗和劉英俊的例子來使用下這三個步驟。


當王美麗說,別玩遊戲了你去把碗洗了(父母對成人),劉英俊可以這麼做:


  1. 發現王美麗是【父母對成人的模式】,可以先用【成人對父母的模式】回應:沒問題,這把結束我馬上洗。
  2. 主動修正對話模式,引導王美麗迴歸到和自己一樣的成人自我狀態接著說:平時我們洗碗都很辛苦,過兩天網上打折我們採購一臺洗碗機你覺得怎麼樣?
  3. 如果劉英俊發現王美麗很喜歡用父母自我狀態在家裡扮演家長的角色,也可以多站在父母自我狀態和王美麗進行溝通,讓王美麗逐漸意識到,自己是可以和王美麗都站在家長的視角共同承擔家庭責任的。或者多引導王美麗用成人自我狀態互相溝通,放下監督教育的角色,迴歸到理智溝通中來。
笑對陌生人卻跟愛人吵架?心理學:成年人的溝通比你想的更復雜


當你能發現另一半的溝通狀態習慣和模式,很多爭吵就能在這份觀察和理解中化解掉,而且你們之間的對話也會越來越順暢和舒服。


哪有什麼聰明的吵架,善於觀察和調整自己溝通方式的人,無論在愛情中還是生活裡,才是真正會好好說話的人。


你平時喜歡用哪一個自我狀態跟對象溝通呢? (單選)
0人
0%
父母自我狀態
0人
0%
成人自我狀態
0人
0%
兒童自我狀態
<button>投票/<button>



往期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