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下的牺牲者—雍正,在位12年批复4000余奏折,终劳累而死

无论是雍正的突然宣布登基,还是年近60岁的突然死亡,都给历史蒙上了一层看不透的雾。一直到现在还有的人不知道雍正究竟是因何而死,雍正作为康乾盛世的衔接者,他本身的功劳也被掩盖掉了很多,加之电视剧的胡编乱改,让世人更对历史真相产生一种朦胧感。那么,

雍正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康乾盛世的延续雍正又有多大的贡献?

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繁盛的时期,这些时期的统治者要不就是子承父业,要不就是通过自己闯出的一片天地。康乾盛世自然也属于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代之一,懂的人都知道,康乾盛世并不止仅指康熙和乾隆两个时期,实际上是康熙,乾隆和雍正三人的统治时期。康乾盛世持续了接近140年,做为一个封建社会闭关锁国,能够达到国力应如此强盛也是不容小觑的。社会的稳定以及人口增长有序、疆域辽阔都离不开帝王所付出的努力。

康乾盛世下的牺牲者—雍正,在位12年批复4000余奏折,终劳累而死

而雍正的"发迹"应该从"九子夺嫡"开始算起。康熙的儿子,总共有24个,其中多个儿子参与了王位竞争,雍正能够夺取王位,可也算是一个聪明人了。当时的雍正叫做胤禛,他在王位夺取中扮演者"墙头草"的角色,对任何一方保持中立,不对外显示自己想夺取王位的心里想法,但是在背地里却发展着自己的"下线",可算得上是"笑里藏刀"了。康熙死于畅春园后,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单纯从"九子夺嫡"来看,就不是善茬,由于雍正在位期间得罪了很多的人,所以对雍正的死因,也是扑朔迷离。

那最符合历史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

1、吕四娘刺杀雍正

坊间传闻雍正是被吕留良后人吕四娘杀害的

,而且很多人都知道或隐约听说过这件事情,今天我们就从时间线的角度来谈一谈,为何这则故事的虚构性极大。

吕留良文字狱案是开端,吕留良死于1683年。其儿子吕葆中因为一念和尚案的牵连,忧惧而死(1707年),"文评案"发后,吕葆中和他父亲吕留良都被开棺戮尸,枭首示众。清代文字狱的最大受害家族,孙女辈则为流传于世的吕四娘,所以坊间传闻吕葆中的妻女在丈夫死后还投靠公公吕留良是不靠谱的。吕葆中死之前吕留良已经过世。

康乾盛世下的牺牲者—雍正,在位12年批复4000余奏折,终劳累而死

再就是吕四娘的年纪问题。雍正死于1735年,此时距离吕四娘的父亲去世已经过去了28年,况且吕家人以及门人早在雍正十年就被戮尸、斩首、或流徙为奴。吕四娘首先得活下来,其次接近三十岁不能算得上是少女,且后宫森严,护卫众多,想进就进实在不可能。

2、雍正病死

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死得十分突然, 据中记载,雍正在去世之前没有丝毫一病不起的迹象,就是突然去世,时间不到两天,其实这个描述也是不完全不符合实际的,雍正早就感到过身体异样。

(1)过劳死

严苛是雍正对待朝政大小事务所遵循的准则。他"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对国家大事相当关心,能到什么程度呢?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奏折共有四万余件,他在位12年零8个月,实际约4247天,节假日不除外,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2件

,有些人可能觉得不就是看看奏折吗?其实不然,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1000多字。

雍正每天熬夜看奏折,每日睡眠时间不到四个小时,过劳死这个传闻也是可信度比较大的。但是根据史书记载,雍正的死状是"七窍流血",可以见得过劳死虽然有点贴近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康乾盛世下的牺牲者—雍正,在位12年批复4000余奏折,终劳累而死

(2)重金属中毒

猜测重金属中毒的是有一定依据的。据说明,之前没有不适症状,却突然就"七窍流血""七窍流血"在现代医学范畴划分为中毒的可能性最大。雍正喜欢吃"长生不老"的药丸,雍正经常使用煤炭、木炭、重金属等材料让炼丹者给自己炼丹,材料的使用多达数十吨。并且在乾隆继位后,驱散宫中道士也足以说明,雍正是存在炼丹并且吃丹的情况的,古代所炼的丹大多含有重金属,重金属在体内不好排泄,长此以往积聚就容易中毒。要说雍正是因为吃"仙丹"受害而亡,真是挺可惜的。

(3)劳累加之有潜在病症

正如雍正所言,他自己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已经挺长时间的了,对大臣所言:"似疟非疟,或彻夜不成寐,或一二日不思饮食,寒热往来,阴阳相驳"。这说明雍正身体其实很差,并且已经挺严重的,所以不属于突然发作,只是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并且没有得到任何缓解,直接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亡。

小结:

雍正之死疑点很多,野史所言吕四娘谋害雍正是不合理的。最后推测雍正的死因很可能是因为康熙晚期国库空缺,各种法规律令没有及时得到填补,雍正不得不力挽狂澜;"九子夺嫡"后失去了兄弟的支持,"篡改遗诏"的传闻也令雍正心理上有所顾及。长期的伏案工作,更加看重养生,但是仅凭借"仙丹"续命,却不了解仙丹所具有的毒性。身体日益不佳,却依旧饮鸩止渴,导致体内毒素过量暴毙而亡。

康乾盛世下的牺牲者—雍正,在位12年批复4000余奏折,终劳累而死

雍正这一生前半生费尽心思终于得到王位,后半生为了清朝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也算得上是个厉害角色了



那么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雍正的功劳有多大

1.雍正对康乾盛世的铺垫

康熙晚年整个清王朝上下其实是比较混乱的,而且国库物资严重缺乏。社会问题严重,贫富差距的矛盾也日益加大,西北方向的战争也一直没有停息,与准噶尔的矛盾也是一触即发。雍正从他的所作所为上看,是一位有理想的皇帝,他所引领的政治纲领,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虽然严苛,但是能够拯救康熙后期所遗留下的诸多问题。

换句话说,雍正其实是接过了康熙晚年留下的烂摊子,必须进行重新整顿。雍正在位期间重新对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以及吏治进行了改革。对经济方面进行重新整顿,因为这个清朝上上下下很多人都对雍正"谋权篡位"的事情议论纷纷,

雍正为了加强统治,也为了掌握大权,设置了军机处。

雍正对康乾盛世的铺垫体现在很多方面:

(1)革新除旧

雍正反对因循守旧的老思想,且严重打击了在改革路上老臣民的思想方面传播的障碍。

(2)利民治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问题若不解决,必将引起后患。雍正在民生方面主张通过整治历史来间接对民生进行改革,以此来达到国富民强的现象。

(3)反对朋党

因为雍正在"九子夺嫡"里面深切的感受到劫档隐私或者劫党谋反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对朝廷的严重不安定因素。所以针对于反对彭导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不破坏愁情以及君主的权威不私自用人,若是对君主混淆视听,阻碍决策的进行,就算是触碰了反对朋党这一条规定。

雍正在改革期间的主要思想就是兴利除弊

康乾盛世下的牺牲者—雍正,在位12年批复4000余奏折,终劳累而死

2.雍正对康乾盛世的贡献

(1)雍正在位期间不仅重新调整了宫内的所有机构,并且对励志对民生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尤其是针对统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财政方面实行耗羡归公。要求文官不贪墨,武官不克扣军饷,为此还专门成立会考府,对财政进行审计。制度上防止了腐化等现象出现。

(3)雍正七年出兵青海,平定了叛乱,也稳住了民心。

(4)为了更利于皇权的集中,军机处是专门为雍正而建立。军机处的位置在内阁之上,不能有人排斥皇帝看法,实际是由雍正独自掌权的。

3.雍正的名声为什么"差"?

雍正虽然清朝尽心尽力,但是名声却"很差"。这其实是与雍正个人性格是有极大关系的。雍正对待政治以及经济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为了治理国家贪污严重的问题,他得罪了很多的贪腐官员以及享受权贵带来富贵的王侯将相。

秦朝时期有焚书坑儒,清朝有文字狱,上文提到的吕留良家族案,就是典型的清朝文字狱,所以一些从明朝遗留下来的文人墨客,在受到打压之后大肆撰文以平心中不满,吕四娘杀死雍正事件或许就是从这堆文人墨客的手里写出来的。

结语

雍正的死因虽然是一个谜团,但是参考史书也有迹可循,疲劳成疾加服用"仙丹"。对于广大清朝民众来说,他们应该感谢雍正带给他们的稳定和富足。雍正对待政绩的认真程度,为国家鞠躬尽瘁的精神,可以称得上他是一个比较伟大的统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