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穿的“土裡土氣”一幅畫卻賣4592萬,素描畫被印在人民幣上

西北地區,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遠古文化的重要發展源地之一,周、秦、漢、唐等朝代的興旺衰落在此,佛教文化以及西北各少數民族文化在此,新中國的搖籃也在此。曠野的大漠戈壁,以及雄偉壯闊的黃土高坡,這種西北獨有的地勢地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從而累積而成西北獨有的粗狂豁達的藝術風格。這個地方的藝術資源曾讓無數藝術家為之嚮往,但也由於西方的抽象、寫實藝術的傳入,從而一度陷入低迷。而始終有一個人,他不曾說過一言一語,卻用他的堅持和作品,數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將西北地區老革命根據地的精神傳遞出去,他就是西北地區畫家,“黃土派”的開創者劉文西。

畫家穿的“土裡土氣”一幅畫卻賣4592萬,素描畫被印在人民幣上

劉文西生於浙江省嵊州市,分別在上海和浙江學習繪畫,一個文質彬彬的南方少年,是如何成為紮根西北的畫家,將陝北的黃土地作為自己藝術生命的靈感源泉呢?他與這片黃土地的緣分,始於1957年春,那時的他還在浙江美術學院進行中國畫學習,在一次隨同老師的外出寫生後,到達山西的他並沒有與老師同學一同返回,而是決定如朝聖者一般,前往革命聖地延安,完成他的畢業實習作品。而這一去,便讓劉文西的靈魂徹底紮根西北。

畫家穿的“土裡土氣”一幅畫卻賣4592萬,素描畫被印在人民幣上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故址前,他深深感受到了文藝與人民、與生活的羈絆和聯繫。他在楊家嶺住下,通過對身邊生活的觀察,以及與老鄉的交流中,完成了他來到陝北後的第一個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畢業後的他與這塊土地再續前緣,成為了西安美術學院的老師,這也讓他得以留在這塊讓他深深眷戀的土地上,對於劉文西來說,陝西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他的很多成名作均是描繪的陝北人們的生活志。

畫家穿的“土裡土氣”一幅畫卻賣4592萬,素描畫被印在人民幣上

劉文西的作品有著強烈的個人特色,在那個年代,西方抽象主義、象徵主義傳入中國,很多藝術工作者被時髦的繪畫技巧以及難以捉摸的象徵主義所吸引,只有劉文西,深深記著“文藝要為人民大眾服務”,他筆下的人物均是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他的筆法也十分寫實,毫無半點造作和炫弄技巧之意,他身穿褪色的中山裝,頭戴一頂老軍帽,跟隨普通百姓一起田間勞作,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去,體會這其中的酸甜苦辣,而後將其繪製成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頗具人情味的人物肖像,而他用心繪畫、為人民繪畫的理念,也受到了很多支持者,他們共同組成了“黃土畫派”,與當時另一畫派“長安畫派”,穩立於西安美術界。

畫家穿的“土裡土氣”一幅畫卻賣4592萬,素描畫被印在人民幣上

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為設計新版人民幣的圖案一事,找到劉文西,希望他幫忙參謀設計偉人的畫像,這對於他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品,他耗時20多天心血於一幅作品上,果然這幅畫最終被印上了人民幣,成為了新版人民幣的標誌性圖案。

畫家穿的“土裡土氣”一幅畫卻賣4592萬,素描畫被印在人民幣上

劉文西的畫作多是反映的上個世紀,建國中期所宣揚的藝術創作理念,在如今這個百花爭鳴的時代,並不新穎,甚至有些老舊,然而他的作品由於深入人心、有血有肉,在藝術市場上仍舊十分受歡迎,絲毫不被時間的流逝所影響其價值,他的一幅《幸福渠》,描述的是幸福渠開閘放水時的場景,整幅畫面中出現的人物有四五十人之多,每個人物的表情都十分生動自然,除此之外,還有粉白色的桃花,以及怒放的梨花遠近相間,遠處的窯洞隱隱約約。這幅圖長高均為2米多。這幅畫在2010年拍出了4592萬的天價,成為其個人作品中較高價格的作品。

畫家穿的“土裡土氣”一幅畫卻賣4592萬,素描畫被印在人民幣上

雖然是著名畫家,但是他看起來土裡土氣,褪色的中山裝、老軍帽,這是他最喜歡的裝扮,幾十年都是如此。2019年7月7日,86歲的劉文西在他所深愛的這片土地上逝世。他把一生奉獻給了這個讓他充滿靈感,揮灑青春的地方,而他對於繪畫的堅持,也是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即使病痛纏身到無法進食,仍舊堅持完成畫作,這樣的精神令人敬佩。著名畫家吳作人稱其“半生青山,半生黃土,藝為人民,傳神阿睹”,說的就是劉文西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