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為何容易反覆發作呢?

伐木丁丁10


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為什麼容易反覆發作,這對於大多數病人來說,都是無法逾越的難關!作為一個過來人,談談我的經歷,也許對大家會有所幫助。

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反覆發作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根本就沒有好,只是症狀輕了,一種是徹底好了,後來遇見問題復發了。

首先談談第一種情況,這種情況佔大多數,一般這種情況的人都是靠吃藥控制病情。

要知道心理疾病是一種“心病”,是思想病,病根在思想,在心裡,常言說“心病還需心藥醫”,靠吃藥是無法除根的。

所以這樣的“好”只是一種假象,只是看著外表好像是好了,其實內心卻沒有改變。

這樣的“好”根本不能稱之為好,所以醫生要求患者要終身用藥,不可隨便停藥。

這種情況只要一停藥,或者遇見不好的事,就會反覆發作,這樣的發作其實就是原來沒有好,症狀有表現出來了。

這樣的病人如果不改變自己,是不可能好的,甚至一輩子都會在痛苦中糾纏。

就好像流感來了,還沒有好徹底,結果身體虛弱,又感染了實際上就是上次的病沒有好。

另一種情況是徹底好了,這樣的好是因為改變了內心,改變了錯誤思想和思維模式。

這樣好了的人,基本上和正常人一樣了,思想和思維模式基本都改變了,所以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但是有太多的人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自己一旦好了,就會再次進入一個錯誤追求上。

就是錯誤思想又重新抬頭了,這樣的錯誤思想一旦抬頭,就會讓自己重新陷入困境中。

這種困境如果長時間長無法走出來,就會再次抑鬱,這樣的抑鬱不是復發了,而是又一次得病了。

就像一般的感冒,好了以後又病了,已經和上次感冒沒有關係了。

所以抑鬱症好了的病友,一定要徹底改變自己的錯誤思想,不要讓自己再次進入痛苦的深淵,這就是有人說的人生輪迴。

不知道我說的是否清楚,如有異議請多提寶貴意見!





幸福生活從心開始


朋友,你好,我是經歷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痛苦的人,能理解你內心的痛苦,希望能對你幫助,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自己,因為你的問題真的可以解決。目前傳統心理學和醫院精神科都無法徹底解決心理問題。 找心理諮詢師諮詢只能起到暫時緩解的作用,時間一過,症狀又來了,繼續痛苦,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需要諮詢師陪伴,花費就像無底洞,也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如果找精神病科醫生吃藥調理,效果甚微,而且副作用非常大,吃過的人都能體會越吃身體越差,腦子像壞掉了一樣,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語言能力下降,所以這兩種方式都不可能解決問題。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超心理學—量子力學+能量狀態理論可以徹底解決一切心理問題,其中就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躁鬱症、躁狂症、雙相情感障礙、神經衰弱等等心理問題。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已經徹底治癒了超過200人,不管症狀有多麼嚴重,多麼難以忍受的痛苦,都可以徹底治癒。很多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問題都在短時間內治癒了,不用吃任何藥物,沒有任何副作用,好了以後不會再復發,徹底打破了“心理癌症、需終生服藥、不可治癒、容易復發”等等這些讓人陷入絕望境地的錯誤觀念,真正能幫助患者獲得重生。祝您早日獲得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願世界上所有心理問題的人都能早日找到正確的方向,早日擺脫困苦,獲得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



覺醒人生2020


抑鬱症確實是有會反覆發作的情況,有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和抑鬱做著鬥爭。反覆發作一般會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我們從認知角度來說,一般來說,所有抑鬱的人,除去生理的因素之外,基本上都存在一些認知結構的偏差,每個人都不太一樣,大致都有這一的特點。就是抑鬱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個類似核心信念那就是“我不夠好;我很差;我不重要……”,他們的一切思考到最後都會歸根到上面來,這個核心信念會帶來很多認知缺陷,如非黑即白,糟糕擴大化,認知扭曲等等,而這些都是從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形成的,如果不經過系統的心理治療,這些歪曲的認知就會不斷帶著他們重新走進抑鬱狀態,如果這些不改變,那麼抑鬱就會如影隨形跟著你,變成你一生的夢魘。

從系統的角度來說,如果抑鬱是一種症狀,那麼你身邊一定還存在著一個能夠幫助你維持這個症狀的人際關係,如果這種病態的人際關係得不到徹底的調整,它們就會幫助你重新走回抑鬱狀態。如果一個家庭是靠這種病態的人際關係維持的,那麼單純的治療一個人,在這樣的病態關係中你還會繼續發病,否則就是你好了,家裡另外一個人抑鬱了。就是說,這個病態的家庭關係需要一個人的抑鬱來尋找低水平的平衡。在我們家庭治療中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如果抑鬱和家庭關係相關,家庭治療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如果你想知道你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私信我,找我幫你諮詢。


正華心理盧正華


對許多人來說,抑鬱症是一場持續的戰鬥。知道什麼可以引起抑鬱發作,可以幫助你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復發。

重度抑鬱是一種複雜難解的情況:即使你的症狀得到控制,你也有可能重新陷入絕望。

在臨床上,抑鬱症復燃或復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抑鬱症康復的定義是抑鬱症狀消失(緩解期)四個月以上。復燃是當抑鬱症狀緩解但還未康復的時候,抑鬱症再次發作。而復發是指抑鬱症康復後又一次發作。

心理學家Deborah Serani博士(《帶著抑鬱去生活》的作者)說:無論復燃還是復發,半數的重度抑鬱症患者會復發。

Serani博士說,如果你的抑鬱症發作過兩次,你有80%的可能性會復發;如果你有三次抑鬱發作的經歷,你有90%的可能性會復發。

一些事對許多人有壓力,但卻不一定導致抑鬱症患者抑鬱復發。“觸發因素通常是非常個人化的,”Serani說,“某些事件是一個人的壓力源,但對於另一個人卻不一定是。”某個觸發因素引發抑鬱的原因在於它壓垮了一個人的有效應對能力。

可能的抑鬱觸發因素

大多數人抑鬱復發是因為他們中斷治療。他們感覺好轉了,就停止服藥或心理治療。結果,他們沒能達到完全康復,抑鬱症狀慢慢捲土重來,將他們推入另一個抑鬱期。保持一個健康的睡眠時間表,定期運動,按時就餐,遠離酒精、毒品和陰暗的人都是有效治療抑鬱症的一部分。保持健康有序的生活,可以大大降低抑鬱症復發的概率。

摯愛的人的去世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在摯愛的人去世後,大約5人中有1人會經歷重度抑鬱。悲傷是喪失親人後的正常反應,但如果悲傷症狀持續較長時間,正常的悲傷可能會變成抑鬱症。如果在死亡事件數月後仍然與抑鬱糾纏,就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解決延長了的悲傷和重度抑鬱問題。

離婚

根據《臨床心理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離婚會顯著增加抑鬱症復發的風險。研究人員發現,近60%的有抑鬱症病史的離婚成年人經歷了抑鬱症復發。只有10%的沒有抑鬱症史的離婚者會患抑鬱症。

空巢

雖然“空巢綜合症”並不是一個臨床診斷概念,但是當一個孩子離家上大學或搬出去到外面住,父母感到悲傷是很常見的。這種變化可能使一些人抑鬱。如果這種情緒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或干擾到工作或社交,就要尋求幫助。

創傷性事件

恐怖襲擊或自然災害等恐怖事件可以引起抑鬱症復發。這些事件的紀念日也可以成為觸發因素。2016年2月刊登在英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經歷過襲擊、災難和軍事行動的人存在更大的抑鬱風險。

荷爾蒙的變化

根據美國健康和居民服務部,女性荷爾蒙的變化可能引發抑鬱。荷爾蒙影響大腦中控制情緒和心情的化學反應。女性在青春期、懷孕期間和產後、準更年期(當一個女人開始出現更年期症狀,但還沒有達到完全更年期)更容易受到抑鬱症的困擾。懷孕之前已經有抑鬱症的人患產後抑鬱症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成癮行為

眾所周知,酗酒和賭博可以讓人成癮,其實看太多電視也可以成癮,並觸發抑鬱症。根據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年度會議的一項調查,連續觀看多集電視劇可以產生常見抑鬱症觸發因素:壓力和焦慮。停止長時間觀看會導致神經化學的突然轉變和心理上的失落感,就像那些停止使用毒品或酒精的人。

減少抑鬱觸發因素的方法

有些抑鬱觸發因素可以避免。“一個人必須學會如何最好地渡過負性事件或體驗,”Serani說。如果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使你開始感到壓力或被壓倒,Serani建議採取下列步驟:

積極的自我對話

告訴自己,“這是暫時的”,“我馬上就會好一點”,或者“我只是在經歷一個糟糕的時刻,並非一個糟糕的人生”。

自我薰陶

當觸發因素出現的時候,照顧好你的感官是很重要的,”Serani說。“聽音樂,品一杯茶,一碗湯,或一杯咖啡。”你可以這樣刺激你的嗅覺:去做讓人放鬆的薄荷、花香或樹香的香薰按摩,或到外面散散步。洗個熱水澡也可以起到舒緩作用。

尋求他人幫助

當壓力來臨時,人傾向於獨處,但是孤立自己會加重抑鬱觸發因素,”Serani說。“讓別人知道你在掙扎,儘可能多地公開談論它。”考慮加入一個抑鬱症支持小組,與理解抑鬱症是什麼樣的人進行溝通。

如果你懷疑自己正在經歷新一輪的抑鬱發作,不要猶豫,儘快聯繫你的醫生或治療師。請記住,抑鬱症復發是很常見的事,沒什麼可感到羞恥的


健心家園App


曾經只是治標沒治本

抑鬱症為何容易反覆發作?

相對於問:我骨折了,治療好了,怎麼又骨折了,是不是復發了?

抑鬱症是心理的骨折,骨頭的特點是剛硬,剛硬有可能被折斷。

骨骼是撐起人體的唯一、重要的組織,如果一旦骨折了其支撐的器官、組織都會被受到影響。

如果下肢骨折,人就無法站立。


同理,如果心理支撐自信心、自尊心嚴重受到打擊,或者自信心、自尊心嚴重缺失,人如行屍走肉,無法在世人面前站立,就不願意出門,不敢出門,無法面對自己,無法面對他人。

就會出現一系列抑鬱的情緒表現。

骨折有外力(足夠的外力)的因數,也有內部的因數,如果內部導致骨折(如缺鈣)的因數被消除,如果骨折完全康復,骨折復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內部導致骨折(如缺鈣)的因數沒有被消除,骨折復發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骨折是否復發與內部可以導致骨折的因數息息相關。

抑鬱症是思維模式的問題,如果思維模式被徹底改變、思維模式被不斷更新,心理需求可以自給自足,抑鬱症復發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抑鬱症的復發只能夠說明,以前的抑鬱症沒有徹底解決思維模式的問題,只是解決了心理皮毛的問題,只是緩解了心理恐慌的程度,而沒有解決恐慌的根源。內心恐慌的根源一天不解除,心理一定埋藏著一枚定時炸彈,心理炸彈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它在等待時機成熟的一刻。

現在復發不一定是壞事情,及時發現,即時處理,


繪心橋心理健康聯盟


抑鬱症為何容易反覆發作呢?

很多抑鬱症患者和家人對抑鬱症的感覺是,反反覆覆的,情緒好點,壓力小點,就基本沒事,遇到點困難,和人生氣就會加重。吃了藥,症狀就輕,停幾天藥,症狀就感覺加重,反反覆覆,讓人看不到希望。

這是抑鬱症的病理特點決定的,抑鬱症患者自卑,在大腦有一個自動運行的不受控制思維程序,這個思維程序受到焦慮情緒影響,焦慮起來,就會運行,焦慮降下來,就不運行,不運行就沒有症狀活很輕。而轉移注意力,吃藥等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焦慮,也沒有改變自動化思維,所以反反覆覆。

解決的關鍵是改變消極的自我評價,改變自動化思維,通過學習練習,讓正確的思維在大腦自動運行,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實踐,不斷體驗成功,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那個消極錯誤的自動化思維,並且人也能變得優秀起來。


霍體清


抑鬱症這一種心理醫病,近些年來患病的人數越來越多。並且各個年齡段的發生概率幾乎相同。

根據一些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的反覆發作幾率比較大,患上此類病症的患者,前期表現並不十分明顯,而到最後卻十分有可能變得嚴重,從而給個人和家庭帶了極大的困擾。
那麼抑鬱症為什麼容易反覆發作呢?

抑鬱症人群有他們特定的性格特點或者生活環境,大多很類似。但是往往有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屬於抑鬱症易發人群。

抑鬱症患者長時間患病,尤其是患上抑鬱症後容易造成性格孤僻,進而加重病情,而抑鬱症會降低免疫力,從而使病情更加惡化。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在初期,很多人都認為抑鬱症就是情緒低落,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想其實就是大錯特錯,因為患上抑鬱症的人,每天都活在痛苦當中,情緒持續低落、自卑,甚至嚴重的有自殺傾向。

一些抑鬱症患者會經常性的胰島素分泌過多,體內儲存過量的糖,不但無法增加活力,反而使人更容易疲倦、抑鬱和焦慮,這些都是抑鬱症的生理副作用。


根據一些生物學家的最新研究表示,抑鬱與營養二者之間確實存在著極大的聯繫,抑鬱症患者在抗抑鬱藥治療的同時,必須注意營養物質的補充。

雖然藥物可影響營養物質的功能和需要量,但是營養物質的攝取量和身體的營養狀況可明顯地影響藥物的代謝和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我曾聽過一個演講,介紹抑鬱症!抑鬱症可以治癒,但會伴隨終身!就像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次爆炸,很痛苦!要避免復發的話

第一:遠離發病源,找到觸發抑鬱症的源頭,遠離它

第二:讓自己快樂,抑鬱症就是體內內分泌失調,多巴胺分泌不足!讓自己快樂,補充維生素,多運動,促進機體健康

第三:多和人說話互動,抑鬱症患者最明顯的病症就是遠離人群,適當的孤獨可以,但總是不和人溝通就會出問題,多和人說話,多參加戶外活動

第四:做一件事情找到寄託!找到喜歡的工作!

第五:和家人朋友溝通, 得到他們的幫助和理解很重要!

希望能幫到你!


魚兒視角


抑鬱症反覆發作的原因是產生抑鬱症性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沒能徹底解決。。。如果問題徹底解決了,,以後就不能再復發了。。。抑鬱症性心理問題發生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種原因。。。1:內因。一個人人格成長不夠完善,有一些缺失,遇到問題不會處理,也就是說一個人智慧(智慧不是聰明)水平不是很高,是得抑鬱症性心理問題的內因。2:外因。外界最親近的人的愛、幫助、支持,不足和不恰當是抑鬱症性心理問題產生的外因。。。。我們知道,一個高智慧水平的人是不可能得抑鬱症的,,,所以抑鬱症性心理問題的徹底解決,,,需要通過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是抑鬱症性心理問題徹底解決的最恰當的方式方法。


羅桂田心理諮詢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李鑫老師回答。

心理學家德博拉·塞拉尼(Deborah Serani)博士(《與抑鬱症和諧共處》的作者)說:抑鬱症無論復燃還是復發,半數的重度抑鬱症患者會復發。

在這裡需要解釋一下Deborah Serani博士提到的復燃和復發。在臨床上,抑鬱症復燃或復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抑鬱症康復的定義是抑鬱症狀消失(緩解期)四個月以上。復燃是當抑鬱症狀緩解但還未康復的時候,抑鬱症再次發作。而復發是指抑鬱症康復後又一次發作。

今天我們所探討的就是後者,抑鬱症康復後,為什麼仍容易反覆發作呢?

抑鬱症治療階段,藥物的介入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但藥物只能達到症狀的緩解或控制。也就是說,藥物只能努力保持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的平衡。但,藥物永遠無法解決造成化學不平衡的心理因素。

可以這麼說,只注重藥物治療的抑鬱症患者,相當於要不斷依靠外部輸血才能維持生命機能,但自身卻沒有造血功能。所以,解決問題最終要從根源入手,治療抑鬱症的根源是要改變完成抑鬱狀態的不健康心理模式。

第二點:心理模式沒有改變

抑鬱症的心理治療中,大多采取調節方式如;聽音樂,運動、旅行、轉移注意力……,這些可能對抑鬱症本人起到一定的幫助,並且渡過抑鬱,但一旦生活中再度遇到壓力或影響性事件就很可能會再度復發。其原因是心理模式沒有改變,抑鬱症本人的思維定勢及情緒反應和過去還是一樣的。因此,只有當抑鬱症本人的心理模式改變了,即改變了容易敏感、多慮、多疑或完美主義等不健康的心理特質,抑鬱症才能不再復發。

第三點:心理模式改變的難度較大

心理模式的改變,牽涉到一個人的方方面面:行為,感受,情緒,思維等等,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當抑鬱發作兩次以上後,這幾個層面的聯結會越來越緊密,變更加難以改變。就像無數個頭兒纏繞起來的毛線團一樣,越纏越緊,越來越難以解開。在這些問題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思維。

例如:當你不快樂時,會試圖去找到不快樂的原因。這是我們已經習慣的問題解決模式。當我們反覆的思考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的時候,這種反覆思考的行為又會會加重抑鬱和低落。我們可以仔細體會一下,事實上試圖找到不快樂的原因意味著自己哪裡做的還不夠好,似乎我做到什麼,就會快樂了。這本身就是一種自責,會不知不覺的讓人更低落。

週而復始,你纏我繞,最後疲憊不堪,導致新一輪的抑鬱發生。

可見,想要控制和降低抑鬱症的復發,需要抑鬱症患者對復發前兆(行為,感受,情緒,思維等)有足夠的的覺察力和感受力。從以上的原因中找到突破口,方可有效控制並從根本上降低抑鬱症的復發幾率。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