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返青-拔節期謹防這些病害

小麥白粉病

小麦返青-拔节期谨防这些病害

小麥白粉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為害。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可為害葉鞘、莖稈和穗部。

病部初產生黃色小點,而後逐漸擴大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層白粉狀黴層(分生孢子),黴層以後逐漸變為灰白色,最後變為淺褐色,其上生有許多黑色小點(閉囊殼)。

病斑多時可癒合成片,並導致葉片發黃枯死。莖和葉鞘受害後,植株易倒伏。重病株通常矮縮不抽穗。抗病品種可看到枯斑反應,黴層很小很少,或只有枯斑枯點而無黴層。發病嚴重時植株矮小細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明顯下降,嚴重影響產量。

防治方法:①選種抗病豐產品種;在白粉病菌越夏區或秋苗發病重的地區可適當晚播以減少秋苗發病率;避免播量過高,造成田間群體密度過大;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鉀肥特別是磷肥用量,可以減輕病害的發生。

②種子處理: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的0.2-0.3%(有效成分)拌種,或2%戊唑醇溼拌種劑150-200/100kg種子拌種,或11%三唑酮•福美雙懸浮種衣劑145-600g/100kg種子拌種,用藥劑對適量水,加人種子均勻攪拌,拌種後應及時播種,堆悶時間過長影響發芽和出苗。

③發病前期,用下列藥劑:三唑酮,氟菌唑。

④發生較普遍時,用下列藥劑:烯唑醇;腈菌•酮,或烯肟菌胺,對水均勻噴霧。

小麥紋枯病

小麦返青-拔节期谨防这些病害

雲紋狀病斑

小麦返青-拔节期谨防这些病害

莖部腐爛易腐爛危害特徵:小麥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爛芽、病苗死苗、花稈爛莖、倒伏、枯孕穗等多種症狀。

病苗死苗:主要發生在小麥3-4葉期,在第個一葉鞘上呈現中央灰白、邊緣褐色的病斑,嚴重時因抽不出新葉而造成死苗。

花稈爛莖:返青拔節後,下部葉鞘產生中部灰白色、邊緣淺褐色的雲紋狀病斑,多個病斑相連接,形成雲紋狀的花稈。田間溼度大時,病葉鞘內側及莖稈上可見蛛絲狀白色的菌絲體,以及由菌絲糾纏形成的黃褐色的菌核。

倒伏:由於莖部腐爛,後期極易造成倒伏。

枯孕穗:發病嚴重的主莖和大分櫱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雖能夠抽穗,但結實減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防治方法:①種植抗(耐)病品種;適期播種,避免過早播種,降低播種量;避免過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鉀肥,特別是重病田要增施鉀肥,以增強麥株的抗病能力,帶病殘體的糞肥要經高溫腐熟後再施用;加強排水;防除雜草。

②種子處理:可用2.5%咯菌腈懸浮劑100-200ml/100kg種子,或16%戊唑醇•福美雙懸浮種衣劑320-533g/100kg種子,或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200-300g/100kg種子,對適量水,加人種子均勻攪拌,拌種後及時播種,堆悶時間過長影響發芽和出苗。

③春季小麥拔節期用:30%苯甲•丙環唑10g/畝,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45-60g/畝,兌水噴霧,仿效增加。

④發病初期,用丙環唑;氰烯菊酯,或井•酮(井岡黴素•三唑酮),對水均勻噴施。

小麥鏽病

小麦返青-拔节期谨防这些病害

小麥條鏽病

危害特徵:條鏽成行、葉鏽亂、稈鏽是個大紅斑。

稈鏽病的孢子零散生於小麥的莖稈和葉片上,呈橘紅色,孢子堆較大,最適宜溫度為20℃。

葉鏽病的孢子堆分散或密集在小麥葉片上,呈紅褐色,顏色比稈鏽病淡,孢子堆也比稈鏽病小,對溫度的要求介於稈鏽和條鏽之間。

條鏽病的孢子堆在小麥穗部和葉片上沿葉脈排列成顯著的條斑,顏色為黃色至枯黃色,孢子堆比葉鏽病小、氣溫在5-15℃時,最適宜發育,氣溫低於0℃時發育受阻,有間歇的小雨和霧露天氣可助長髮育。

防治方法:①種植抗病品種為主;消滅雜草和自生麥苗,控制越夏菌源;合理密植和適量適時追肥,避免過多過遲施用氮肥;鏽病發生時,南方多雨麥區要開溝排水;北方乾旱麥區要及時灌水,可補充因鏽菌破壞葉面而蒸騰掉的大量水分,減輕產量損失。

②種子處理:15%三唑酮溼性粉劑60-100g拌麥種50kg,或11%三唑酮•福美雙懸浮種衣劑145-200g/100kg種子,拌種時將藥液稀釋,然後將藥液噴灑到種子上,邊噴邊拌,拌後悶種4-6小時播種。

③小麥返青拔節期後,小麥田發現中心病株,應及時用下列殺菌劑防治:三唑酮+百菌清;丙環唑,或氟環唑,對水均勻噴霧,間隔8~10天,連噴2次。

■文章來自網絡,【新農民網】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請讀者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