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的登基往往伴隨著的是對曾經政敵集團與競爭對手勢力的打壓與排擠,甚至是殘酷的迫害與屠戮。縱觀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這樣悲劇式的歷史事件,可謂是不勝枚舉。

當然,歷史上也有一些人,非常“幸運”的躲過了這樣看似註定要發生的“劫難”,甚至依舊能夠獲得新君的信任與重用。

他們中,有的是因為遇到了寬宏大量、胸襟廣闊的“仁主”,譬如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的太子李建成舊部魏徵。還有一些人,則是因為能夠及時的“懸崖勒馬”,重新擺正姿態,謹遵明哲保身之道,進而得以保全自身,被重新重用,在清朝時期素有“滿洲第一大學士”之稱的馬齊,便是這其中的傑出代表。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在康熙朝晚年那場激烈的“九子奪嫡”中,馬齊曾經是八阿哥胤禩的堅定支持者,並且在康熙“一廢皇太子”後,表現異常活躍,積極奔走串聯,希望將胤禩推上儲君之位。然而,馬齊如此行為卻遭到了想要重新復立胤礽皇太子之位的康熙皇帝本人的巨大反感,不僅對其予以了革職處分,就連其家族內部的其他成員,也不同程度的遭受了牽連。

這此事件對於馬齊來說,堪稱其人生仕途之上的“滑鐵盧”,同時也是他幾十年宦海生涯中所遭受的幾乎唯一的一次重大挫折。而在經歷了這次變故之後,馬齊可謂是“吃一塹,長一智”,及時的調整了自身的處事心法與朝堂態度,成功的打動康熙皇帝,得以官復原職。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馬齊甚至還躲過了雍正皇帝的“報復”,被繼續委以重用,並且在乾隆朝時期,以八十七歲的高齡壽終正寢,同時還獲得了極高的身後榮譽。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相比於那些被雍正迫害致死政敵勢力的官員,馬齊無疑是非常幸運的,而這都是因為他能夠及時的“懸崖勒馬”,沒有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這一點,在《雍正王朝》中的馬齊身上,也得到了同樣的體現。

“一廢皇太子”之後的“百官舉薦新太子”,馬齊與佟國維一同暗中串聯官員,扶保八阿哥胤禩,而在康熙明確表示要復立太子胤礽,並且因此已經懲治了佟國維之後,馬齊依舊堅持了自己支持胤禩的想法,甚至還在質問康熙。

對於如此“冥頑不化”的馬齊,康熙給出了他的評價,並對其予以了降級處分。

“隆科多說佟國維是糊塗,我看你才是真糊塗。”

然而,也正是這樣的兩個簡單的“糊塗”,卻瞬間點醒了馬齊,不僅讓馬齊明白了自己的過失之處,更是讓馬齊知曉了一切的原委,更是如同打通了馬齊的“任督二脈”一般,讓其知曉了今後在朝堂上的安身立命與為臣為官之道,使得馬齊能夠安然度過康雍乾三朝,並且為三代帝王所信任與器重。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佟國維的“糊塗”,不是康熙的評價,而是出自隆科多之口。

馬齊在“百官舉薦新太子”中積極的扶保八阿哥胤禩,很大程度上,是在唯佟國維馬首是瞻。

一方面,此時的佟國維是上書房的首輔大臣,並且還是康熙皇帝的親二舅兼老丈人,與康熙之間有著極為緊密的親緣關係,因此他在朝堂上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便是八阿哥胤禩本人的表現確實是非常出眾,特別是相較於荒誕不羈、驕縱狂傲的太子胤礽,明顯是更加的賢德與幹練,因而推舉胤禩也就是“舉賢薦才”。

與此同時,由於八阿哥胤禩的“仁義”,贏得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等一眾康熙皇子的擁護,以及朝中絕大多數官員的好感,這就使得在扶保胤禩的同時,也能讓佟國維和馬齊收穫更多的朝堂支持。這就使得同為滿洲官員並且代表滿洲貴族集團利益的佟國維和馬齊,在這件事情也算是就此結成了同盟,共同扶保與支持八阿哥胤禩,同時他們也已經將其付諸了行動。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然而,佟國維與馬齊這樣的主張卻與康熙內心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

“一廢皇太子”,是在康熙為了維繫局勢的穩定為目的“突然”做出的決定,特別是當時其身在熱河,危機四伏,眾位皇子又對皇位虎視眈眈,康熙只能用廢黜胤礽皇太子之位的方式,暫時性的穩定皇子們的情緒,進而將事態平息。

可從本意上來說,康熙並不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廢黜胤礽,況且經過康熙的證實,所謂導致太子“兵變”的手諭,確係偽造,也算是為胤礽在一定程度上洗脫了罪名。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發起的“百官舉薦新太子”,更像是一次目的明確的“釣魚執法”,為的就是將八阿哥胤禩的勢力徹底摸查清楚,並且加以打擊,進而實現皇子之間的勢力平衡,同時也能為復立胤礽營造輿論。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可是,或許就連康熙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佟國維會參與的這麼深入和徹底,甚至已經到了“居中串聯”的境地,極大的影響到了朝堂上的輿論風向。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皇帝選擇了親自出面,進行“遊說”,實際上,就是要與佟國維達成一樁“交易”,即讓佟國維與自己上演一出“雙簧”大戲,進而完成其打壓八阿哥胤禩及其整個政治集團的目的。與此同時,佟國維則會就此告別政治舞臺,康熙則會對隆科多委以重任,使得佟佳氏家族內部完成權力交接,以此解除佟國維的後顧之憂。

而佟國維與隆科多之間,隨即又上演了一出“雙簧”,與康熙皇帝那面就此形成“局中之局”,遙相呼應。

其具體的方式便是,隆科多主動檢舉佟國維,將佟國維暗中扶保八阿哥胤禩的全部行徑和盤托出。這樣一來,看似是在揭發佟國維的罪責,但實際上,卻是將矛頭直指八阿哥胤禩,在戳穿胤禩“假仁假義”的同時,更是在譴責胤禩與朝臣結黨營私與暗中勾結,以此來實現對於胤禩集團的打壓。

於是,隆科多、佟國維與康熙之間這出“苦肉計”成功上演,隆科多“出賣”自己的親叔叔,康熙訓斥自己的親舅舅兼老丈人,並且讓其退休回家。可從實際效果上來說,康熙達成其政治目的,佟國維得以全身而退,而隆科多也得到了其夢寐以求的高位,可謂是實現了“三贏”。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由此可見,康熙所說的“隆科多說佟國維是糊塗”這句話中,康熙所蘊含的意思是:佟國維的“糊塗”,是隆科多說的,並不是康熙本人所說的,康熙並不認為佟國維“糊塗”,相反,能夠配合康熙把這出戏演好,演得真實,佟國維是非常的精明。所以,佟國維的“糊塗”,實際上是“假糊塗”。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康熙親口說馬齊“糊塗”,是因為馬齊確實是真的“糊塗”了。

此時的康熙,對於胤禩也已然是極度的反感和厭惡,同時,更是下旨將佟國維就地免職,請出了朝堂,這些都將康熙想要復立胤礽皇太子之位的想法與態度表現的非常堅決。

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齊依舊是堅持己見,甚至可以說,馬齊是將自己置於了一條“絕路”之上。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奴才的罪和佟國維一樣深重,求皇上重重懲治。但奴才以為,在阿哥之中,確實只有八阿哥宜乎立為太子。懇求皇上不要以臣等之過,而棄用賢哲之王。”

馬齊如此的一番話,實際上直接暴露了三個明顯的錯誤。

其一,馬齊自己承認與佟國維一樣,是“罪孽深重”,可以說就是承認了自己與佟國維一起“居中串聯”。而這無疑就是典型的“結黨營私”的行為,無意中,馬齊就給自己扣上了一頂非常不利的參與黨爭的“帽子”。

其二,康熙與佟國維對話的核心內容,就是藉由訓斥佟國維,揭露八阿哥胤禩“假仁假義”的本質,進而對胤禩本人及其黨羽予以打壓,然而,馬齊卻依舊堅持為胤禩說好話,可謂是全然不顧康熙的想法與感受。

其三,康熙已經非常明確的表達了想要復立胤礽的想法和態度,可馬齊卻我行我素的繼續堅持扶保八阿哥胤禩的觀點,這不僅是與康熙的目的背道而馳,並且其一再強調胤禩是“賢哲之主”,更是對於太子胤礽的巨大否定,也是對於康熙立儲的否定。

此時的馬齊,已然是“自掘墳墓”,將自己置身於一個非常不利的境地,或許他的本意是出於“公心”,但是以他的官階和地位說出這樣的話,無疑是對康熙的一種極大挑戰,更是在動搖康熙剛剛建立起來的朝堂輿論,不可謂之為一種“作死”的舉動。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對於馬齊如此“愚蠢”的舉動和言語,康熙則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隆科多說佟國維是糊塗,我看你才是真糊塗。你的罪在於見事昏聵,隨聲附和。”

康熙的這番話,可以說是給足了馬齊“面子”,既沒有明確指出馬齊的“結黨”行為,同時更是將馬齊當做了“從犯”,進而將罪責的大部由已經被他處罰過的佟國維所承擔。

但是對於馬齊不能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想法和態度,不知道與康熙內心的所思所想保持一致,或者說馬齊沒有盡到一個人臣應有的本分與職責,康熙還是予以了極大的憤慨。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用“糊塗”和“昏聵”來評價馬齊,是因為馬齊在整件事情上的表現,是真的“糊塗”。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就這樣,馬齊因為他的“糊塗”,被康熙降了兩級,本應在佟國維致仕後,位列上書房首輔大臣之位的他,也只能排在了漢臣張廷玉之後,對於馬齊來說,確實可以用“損失慘重”來形容。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次事件給馬齊帶來的影響與“教訓”,讓他徹底明白了“受君食祿,忠君之事”的道理。

在此之後,馬齊與張廷玉一道,保持了對於康熙的絕對忠誠,同時在眾位皇子之間,也保持了絕對的中立。而這樣的舉動不僅讓其為康熙所重新賞識與信任,就連繼任的雍正皇帝,也似乎忘卻了馬齊曾經支持過自己的政敵——八阿哥胤禩,進而將其委以總理大臣與軍機大臣的重任,同樣給予了極大的信任。

在這其中,及時的“反省己過”,懂得“懸崖勒馬”,成為了馬齊之所以能夠摘除“標籤”,為自己“洗白”的重要成功經驗,為人所津津樂道。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在正史中,儘管康熙在“一廢皇太子”後,確實組織了百官推舉太子人選,並且也專門為此召開了一次御前會議。可在當時,馬齊以及佟國維都是被康熙所明令禁止參與其中的。

究其原因也是非常的簡單,康熙非常清楚,他想要復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如果讓佟國維和馬齊參與,得到了必然的反對意見,於是康熙果斷的將二人排除在外。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實際上,​佟國維對於胤礽的排斥是帶有巨大的情感因素的。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期間,佟國維的大哥、也就是康熙皇帝的親大舅佟國綱壯烈犧牲,佟國維認為這與太子胤礽的叔姥爺索額圖支援不利且對敵情隱瞞不報密切相關,甚至在戰後還彈劾索額圖借戰事“排除異己”,就此對索額圖以及其所支持的太子胤礽產生了極度的不滿與厭惡。再加上胤礽這一時期行事驕橫,並且對於佟國維及其女兒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都是極為的不敬,這也讓佟國維對其更加反感。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康熙皇帝提出想要復立胤礽皇太子之位的想法後,佟國維立即進行了強烈的抗議,甚至用“引罪自請誅戮”來威脅康熙。儘管如此,康熙皇帝在綜合考慮佟國維的情感以及兩人的親緣關係下,還是僅僅對其進行一番訓斥,並沒有進行什麼實質性的處罰。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然而,對於同樣反對復立太子胤礽的馬齊,康熙皇帝卻將其議罪罷職。

這是因為佟國維是“光明正大”的向康熙勸諫,進而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並且其還與胤礽之間有著“深仇大恨”,這是康熙所能理解的。可馬齊卻是通過私下串聯的方式,聯合阿靈阿、納蘭揆敘、鄂倫岱等一眾權臣反對胤礽,這種背地裡的“陰謀之事”必然是為康熙所不能容忍的,而這也最終也導致了馬齊遭受其仕途上的“滑鐵盧”。

只不過,如《雍正王朝》中所演繹的一樣,在經歷瞭如此挫折後,馬齊明白了此後應有的處事之道,於是其在“九子奪嫡”中選擇了絕對的中立,進而重新贏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

不僅如此,康熙皇帝去世後,繼任的雍正皇帝對於馬齊也是極為重視,並且對其也有著極高的評價。

“如彼馬齊、高其倬、魏廷珍、甘國璧等,非不能辦事之人,乃習成巧術,自謂保身遠害,藉為推卸之計。此風有妨於政治,無益於國家,況將來後進效尤,其弊有不可勝言者。”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乾隆四年(1739年),馬齊病逝,乾隆皇帝以極高的禮遇治喪,並且贈予諡號“文穆”,之後又令其入祀賢良祠,讓其享受到了莫大的身後殊榮。而馬齊就此得以善終的結局收場,併成為了縱橫康雍乾三朝之名臣,在清朝歷史上也留下了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而馬齊在“一廢皇太子”前後的這段經歷,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功詮釋那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中所蘊含的道理與真滴,值得人們去反思與領會。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