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学.第115篇》阳货(三)

《悟学.第115篇》阳货(三)

悟学.十八子20200303子

论语. 阳货第十七.新解读(三)

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译文】佛肸(bìxī)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为非作歹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又该怎么说呢?"孔子说:"是的,我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我们不是也说:坚硬的东西是磨也磨不坏的;不是也说:洁白的东西,是染也染不黑的;我难道是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集解】孔曰:「佛肸,晋大夫赵简子之邑宰。」

【唐以前古注】皇疏:「子路见孔子欲应佛肸之召,故据昔闻孔子之言而谏止之也。子路曰:由昔亲闻夫子之言曰:"若有人自亲行不善之事者,则君子不入其家也。"据佛肸身自为不善之事也,佛肸今为中牟邑宰而遂背叛,此是不善之事也。佛肸身为不善,而今夫子若为往之。故云如之何也。」然,如此也。孔子答曰:有如此所说也,我昔者有此君子不入于不善国之言也。孔子既然之而更广述我从来所言非一,或云君子不入不善之国,亦云君子入不善之国,故君子入不善之国而不为害。经为之设二譬:譬天下至坚之物,磨之不薄;至白之物,染之不黑。是我昔亦有此二言,汝今那唯忆不入而不忆亦入乎。故曰"不曰坚乎,磨而不残;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言我昔亦经有曰也,故云不曰乎,以问之也。然孔子所以有此二说不同者,或其不入是为贤人,贤人以下易染,故不许入也。若许入者是圣人,圣人不为世俗染累,如至坚至白之物也。子路不欲往,孔子欲往,故具告也。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孔子亦为说我所以一应召之意也,言人非匏瓜,匏瓜系滞一处,不须饮食而自然生长,乃得不用何通乎。而我是须食之人,自应东西求觅,岂得如匏瓜系而不食耶?一通云:匏瓜,星名也。言人有才智,宜佐时理务为人所用,岂得如匏瓜系天而不可食耶?」

又引王弼曰:「孔子机发后应,事形乃视,择地以处身,资教以全度者也,故不入乱人之邦。圣人通远虑微,应变神化,浊乱不能污其洁,凶恶不能害其性,所以避难不藏身,絶物不以形也。有是言者,言各有所施也。苟不得系而不食,舍此适彼,相去何若也。」

又引江熙曰:「夫子岂实之公山、佛肸乎?故欲往之意耶?泛示无系,以观门人之情,如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耳。子路见形而不及道,故闻乘桴而喜,闻之公山而不悦,升堂而未入室,安测圣人之趣哉!」

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有感:弗扰、佛肸之流请孔子出山,而孔子欲往。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残酷,跃然纸上。圣人也难矣!

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集解】「六言六蔽者,谓下六事仁、智、信、直、勇、刚也。」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集解】孔曰:「仁者爱物,不知所以裁之,則愚。」

皇疏:「然此以下六事以谓中人也,夫事得中适,莫不资学,若不学而行事,犹无烛夜行也,仁者博施周急,是德之盛也,唯学者能裁其中。若不学而施,施必失所,是与愚人同,故其蔽塞在于愚也。」 引江熙曰:「好仁者,谓闻其风而悦之者也。不学不能深原乎其道,知其一而未识其二,所以蔽也。自非圣人,必有所偏,偏才虽美,必有所蔽。学者假教以节其性,观教知变,则见所过也。」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集解】孔曰:「蕩,無所适守也。」

皇疏:「智以运动为用,若学而裁之,则智动会理;若不学而运动,则蔽塞在于荡,无所的守也。」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集解】孔曰:「賊,父子不知,相為隐之辈。」

皇疏:「信者不欺为用,若学而为信,信则合宜;不学而信,信不合宜,不合宜则蔽塞在于贼害其身也。」 引江熙曰:「尾生与女子期,死于梁下;宋襄与楚人期,伤泓不度,信之害也。」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皇疏:「直者不曲为用,若学而行之得中道;若不学而直,则蔽塞在于绞。绞,犹刺也。好讥刺人之非,以成己之直也。」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皇疏:「勇是多力,多力若学则能用勇,敬拜于庙廊,捍难于边壃;若勇不学,则必蔽塞在于作乱也。」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集解】孔曰:「狂,妄抵觸人。」

皇疏:「刚者无欲,不为曲求也,若复学而刚,则中适为美;若刚而不学,则必蔽在于狂,狂谓抵触于人无回避者也。」

【集注】「六言皆美德,然徒好之而不学以明其理,则各有所蔽。愚,若可陷可罔之类。荡,谓穷高极广而无所止。贼,谓伤害于物。勇者,刚之发。刚者,勇之体。狂,躁率也。」 范氏曰:「子路勇于为善,其失之者,未能好学以明之也,故告之以此。曰勇、曰刚、曰信、曰直,又皆所以救其偏也。」

《论语别裁》:「……我告诉你,仁虽然好,好到成为一个滥好人,没有真正学问的涵养,是非善恶之间分不清,这种好人的毛病就是变成一个大傻瓜。有许多人非常好,仁慈爱人,但儒家讲仁,佛家讲慈悲,盲目的慈悲也不对的,所谓"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不能过分方便,正如对自己孩子们的教育就是这样,乃至本身修养也是如此。仁慈很重要,但是从人生经验中体会,有时帮助一个人,我们基本上出于仁慈的心理,结果很多事情,反而害了被帮助的人。这就是教育的道理,告诉我们作人做事真难。善良的人不一定能做事,好心仁慈的人,学问不够,才能不够,流弊就是愚蠢,加上愚而好自用便更坏了。所以对自己的学问修养要注意,对朋友、对部下都要观察清楚,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某人不仁慈,实际上是对这人有帮助。所以作人做事,越老越看越惧怕,究竟怎样做才好,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这就要智慧、要学问,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孔子说有许多人知识非常渊博,而不好学,(这就是我们强调过的,在讲第一篇《学而》时所说,学问并不是知识,而是个人做事作人的修养。)它的流弊是荡。知识渊博了,就非常放荡、任性,譬如说"名士风流大不拘",就是荡。知识太渊博,看不起人,样样比人能干,才能很高,没有真正的中心修养,这种就是荡,对自己不够检束,这一类的人也不少。

第三点:"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这个问题来了,这个"信"到底指哪个"信"?假使指信用的信,对人言而有信,这还不好?假如好信不好学就是贼——鬼头鬼脑,这怎样解释呢?对人对事,处处守信,怎么会鬼头鬼脑?这里的"信",至少在《论语》里有两层意义:自信和信人。过分的自信,有时候发生毛病,因为过分自信,就会喜欢去用手段,觉得自己有办法,这个"办法"的结果,害了自己,这就是"其蔽也贼"。

第四点"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像绳子绞起来一样,太紧了会绷断的。一个人太直了,直到没有涵养,一点不能保留,就是不好学,没有修养,它的流弊要绷断,要偾事。脾气急躁的人会偾事,个性疏懒散漫的人会误事,严格说来误事还比偾事好一点,偾事是一下子就把事弄砸了。所以个性直的人,自己就要反省到另一面,如果不在另一面修养上下功夫,就很容易偾事。

第五点"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脾气大,动辄打人,干了再说,杀了再说,这是好勇,没有真正修养,就容易出乱子。

第六点"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就是直话直说,胸襟开阔,同第四点好像差不多,直爽的人说真话,心肠直,所谓一根肠子。刚的人一动脸就红了,刚正就不阿,好刚的人不转弯的,绝不转变主见。个性很刚的人,若不好学,他的毛病就成狂妄自大,满不在乎。

这六点要特别注意,每个人可以把《论语》这一节原文写在笔记本上,或写在案头,随时用来反省自己,作为一面镜子。这六点也就是人的个性分类,有这样六种个性的人。这六种个性都不是坏事,但没有真正内涵的修养,就都会变成坏事,每个人的个性长处不同,或仁、或知、或信、或直、或勇、或刚,但不管哪种个性,孔子告诉我们,主要的自己要有内涵,有真正的修养,学问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然后征服自己,把自己变过来。但要注意并不是完全变过来,否则就没有个性,没有"我"了,每个人要有超然独立的"我"。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短处也是长处,长处与短处是一个东西,用之不当就是短处,用之中和就是长处,这是要特别注意的。教导部下和子弟也是这样的,性向一定要认清楚,一个天生内向的人,不能要求他做豪放的事,一个生性豪放的人,不能要求他规规矩矩坐在办公室。要知道他的长处,还要告诉他,帮助他去发挥。孔子这段话,特别提出来告诉子路,实在对机而教。六言六蔽,相对的则有十二种性向典型,其实我们每个人本身知、仁、勇、信、直、刚的因素都具备了,不过还要从这些地方,用心涵养,这就是学问之道。」

《悟学》的宗旨:通过领悟、参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国学经典,取其精华,结合当下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让国学中深邃的哲理及丰富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经验总结,指引我们现实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账号,看《悟学》系列之第116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