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学.第三十二篇》

《悟学.第三十二篇》

悟学.十八子20200106子-丑

论语.为政第二.新解读(三)

《为政第二》共二十四章。阐述了孔子关于治国理政,学习与思考,君子与修身,知与知人,孝与悌等五方面的理念与思想。

关于君子与修身,有以下六章,接下来逐一释之。

什么是君子?君子,是指儒家理想化人格代表。请参阅《悟学.第二十五篇》。

什么是小人?有二义。其一,微贱之人。其二,无德之人。

2•12 子曰:"君子不器。"

四书集注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皿。"

更多释义:

【集解】中引苞氏曰:「器者,各周其用。至於君子,無所不施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義疏》梁·皇侃曰:「此章明君子之人不係守一業也。器者給用之物也,猶如舟可汎於海,不可登山,車可陸行不可濟海,君子當才業周普,不得如器之守一也。故熊埋云:器以名可繫其用,賢以才可濟其業,業無常分,故不守一名,用有定施,故舟車殊功也。」

《集注》朱熹曰:「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

刘宝楠《论语正义》:"此则学为修德之本。君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

另有以下三解释:

一、《易经》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象、用。所以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会拘泥于形式教条,他要去领悟万物之道。

二、古代的"器",专门指具有某种功能的事物,鼎,就是酒器。戈,就是武器。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通才,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三、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所以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心怀天下,思想无边、度量无边。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四书集注译:子贡询问君子,孔子说:"先做,然后再说并且贯彻到底。"

更多释义:

又断句为: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古人云:「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君子先行而后言。」「君子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集解】孔安国注:"疾小人多言而行之不周。"

【唐以前古注】皇疏:"君子先行其言,而后必行,行以符所言,是行从言也;若言而不行,则为辞费,君子所耻也。"又一通云:"君子之言必为物楷,故凡有言皆令后人从而法之也。" 又引王朗云:"鄙意以为,立言之谓乎?"传曰:'太上立德,其次立言。'明君子之道,言必可则,令后世准而从之,故曰'而后从之。'"

朱熹《集注》中引周氏云:"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发明】反省录:"先行后言是君子,能言而行不逮者为小人矣。"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四书集注译:孔子说:"君子忠信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忠信。"

更多释义:

【集解】孔安国注:"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唐以前古注】皇疏:「周是博遍之法,故谓为忠信。比是亲狎之法,故谓为阿党」

什么是博遍?即广博周遍。君子广博周遍,心量很大。君子为公,不是为私,君子就有忠信。假如心中有偏私,这心就不正了。不正了,就不能忠。你看,心上面有一个中字,这讲到心是摆在中正的位置上,那叫做忠心。为什么会不忠?就是因为心有私,心没有摆在中正的位置。什么是亲狎?亲近而不庄重,巴结,讨好。见到达官贵人,就起阿谀奉承的心,跟他亲近。亲近里头没有庄重,内心没有忠信,完全是为了依附这些权贵,得到自己的利益,那这种人,孔子谓为小人,不齿。

朱熹《集注》:"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

【餘论】朱子文集(答程允夫):"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此之为周。溺爱容私,党同伐异,此之为比。"

戚学标《四书偶谈》:"比与党有别,周礼五家为比,五族为党。比人少而党多。比为两相依附,如邻之亲密。党则有党首,有党羽,援引团结,蔓延远而气势盛。此比字对周说,正因为其狭小处见不能普遍,犹未至于党之盛也。"

《周礼》记载,周时国都之外的近郊居民,按"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之法编制;"乡党"一词即由此而来,指同党同乡之人。西周以后,"乡党"一词已开始虚化,泛指同一地方之人,不一定实指同党同乡。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四书集注译:子张学习求禄位,孔子说:"多听,保留疑问,慎重的谈其余的,就会减少错误;多看,避开危险,慎重的实行其余的,就能减少悔恨。言语减少了错误,行为减少了悔恨,俸禄就在其中了。"

郑玄注:"子张,弟子也。姓颛孙,名师,字子张。"《仲尼弟子列传》:"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

郑玄注:"干,求也。禄,禄位也。"《周官·太宰》郑注:"禄,若今月俸也。位,爵次也,位定然后受禄。"

【集解】包咸注:"尤,过也。阙,空也。疑则阙之,其余不疑,犹慎言之,则少过。殆,危也。所见危者,阙而不行,则少悔。" 郑玄曰:"言行如此,虽不得禄,亦同得禄之道。"

评析:

学干禄,重点不在于汲汲于富贵而求禄位,而在于培养"禄在其中"之道。"禄在其中"之道:『多听,多看;谨于言慎于行。』。谨言慎行,则外不致怨,内不有悔。行事如此,则得禄之迟早,禄位之丰歉,则不可得而为矣,所谓富贵在天者也。

圣人教人,重在为本。孟子所谓"修天爵而人爵至"者也。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四书集注译:孔子说:"作为人而没有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凭藉什么来行使呢?"

孔安国云:"言人而无信,其余终无可也。"

顾梦麟四书说约:"人之所以为人全在信,若无真心实意,面目难存,精神已断,不必论到行到隔碍处方见不可。就当下无此实心,变如车之无輗軏,已失其所以行之具矣。"

评析: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四书集注译:孔子说:"不是自己的鬼神而去祭祀,是谄媚;见到合乎义的事不去做,是没有勇。"

更多释义: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集解】郑玄注云:"人神曰鬼,非其祖考而祭之者,是谄求福也。"

【集注】:"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谄,求媚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集解】孔曰:"义者,所宜为也。而不能,是为无勇也。"

【集注】:"知而不为,是无勇也。"

王夫之《四书训义》:"君子以正直交于神明,乃可以质鬼神而无媿。以死生守其节义,不畏其难为者,乃可以有所不为而保其贞。无他,惟全其刚直之气而已矣。不然,吾未见其可以邀福而免祸也。"

宦懋庸《论语稽》:"非鬼而祭,意在邀福,卒之福不得邀,徒形于谄。未见义而不为无足怪,见而不为,一由于畏难,一由于避祸。畏难不过庸碌者流,避祸则贤者不免。夫遇祸而在所当避,避之可也。如不当避而避之,则畏葸退缩,是无勇矣。岂知富贵在天,死生有命,邀福者未必得福,避祸者未必免祸,小人枉为小人哉!"

孔子不独称赞"勇",勇必以义。《阳货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然而,见义不为,则为无勇也。

评析:"

禄在其中"之道:『多听,多看;谨于言慎于行。』。谨言慎行,则外不致怨,内不有悔。行事如此,则得禄之迟早,禄位之丰歉,则不可得而为矣,所谓富贵在天者也。

《悟学》的宗旨:通过领悟、参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国学经典,取其精华,结合当下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让国学中深邃的哲理及丰富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经验总结,指引我们现实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账号,看《悟学》系列之第三十三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