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鼓勵屬下打“小報告”,為啥還是明君?方法值得管理者學習

眾所周知,清朝有個軍機處,內有重大國家機密,是其軍事上的情報局。但是清朝還有一個比軍機處更加機密的地方,裡面存放的是清朝皇帝與大臣們往來的密摺,被稱為“

清宮秘檔”。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密摺正是如此,所奏內容只有君臣兩人知道。那麼,康熙的密摺中都藏了哪些秘密呢

康熙鼓勵屬下打“小報告”,為啥還是明君?方法值得管理者學習

普通摺子和密摺,區別很大

清朝的普通奏摺一般先通過通政司再呈報皇上。通政司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機構,設立之初,通政司一把手權力很大。但是,隨著通政司官員的腐敗,屢次發生奏疏洩密事件,再加上明朝的衰亡,通政司到後期已經形同虛設。

清政府建立後,依然設立了這個機構,但其功能已經大大弱化,被稱為“清淡衙門”。“(奏摺)無不立達御前”,由皇上親自審閱。但是,畢竟這種機構還是有可能洩密的,於是清朝皇帝又想了一個萬全之策,這就是“密摺”。

康熙鼓勵屬下打“小報告”,為啥還是明君?方法值得管理者學習

“ 密摺”專奏專報, 不經通政司, 直接呈送皇帝,呈送方法多種多樣,有的甚至夾在請安摺子裡。為了保證機密,折面上不寫奏者姓名, 只寫“ 南書房謹封” 字樣。

這些摺子康熙都會親自及時批覆,有一段時間康熙的右手有病,但他仍然用左手批覆,可見康熙對“密摺”相當重視和謹慎。

​“密摺”道出康熙這樣的品格

君臣間的密摺,無非是地方官員貪汙腐敗的密奏,但康熙的密摺卻有另一番滋味,讓人看了不禁讚歎,康熙不愧為千古一帝

康熙鼓勵屬下打“小報告”,為啥還是明君?方法值得管理者學習

體恤百姓

1942年,溥儀將康熙的第一批“密摺”帶出了皇宮, 江南三個織遣官的奏摺也呈現在大眾視野之中。這些奏摺從當地的風土民情雨水收成,無所不有。

還有一次,李煦在密摺中上報了一種新品稻米的奏摺,康熙多次批覆詢問,立即讓李煦種出“ 實驗田”。可見康熙關心的不僅僅是官員政績,更關心百姓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疾苦。

康熙鼓勵屬下打“小報告”,為啥還是明君?方法值得管理者學習

關心下屬

1712年,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染上瘧疾,於是向康熙密奏想討一份西洋進口藥金雞納霜 。康熙看到奏章後立即批覆,唯恐不及,“賜驛馬星夜趕去”。

此外康熙還千叮萬囑此藥的用法,和辨別瘧疾的方法。在摺子最後,康熙批覆道:“若不是瘧疾, 此藥用不得, 須要認真,萬囑! 萬囑! 萬囑! 萬囑!

這份密摺和救命藥從北京到揚州,快馬加鞭只用了9日,上書康熙一連4個“萬囑”, 可見康熙對臣下的一片真心

康熙鼓勵屬下打“小報告”,為啥還是明君?方法值得管理者學習

明辨是非

密摺算是一種告密制度,是皇帝擴充耳目、加強皇權的手段。但如若實施不到位,往往會小人得逞,暗害忠良。對此康熙也十分謹慎,對於密奏之事,從來都有自己的判斷

有一份王鴻緒的奏摺,檢舉一個叫範溥的人, 說他趁康熙南巡之際,假借選美進獻的名義, 強買強賣民間女子。康熙看後批覆道:

“爾細細打聽, 凡有這等事, 親手秘密寫來奏聞。此事再不可令人知道。有人知道, 爾不便矣。”

這份奏摺看出來康熙對保密工作的重視,同時也看出康熙對問題的謹慎,讓其“細細打聽”,以免誤判。

康熙鼓勵屬下打“小報告”,為啥還是明君?方法值得管理者學習

歷史上的那些“密摺”

“密摺”制度並不是康熙開創的,最早起源於漢代的“封事”。西漢宣帝時期,大臣們用皂囊封緘,上報密奏。皂囊,是一種黑色的口袋。

到了唐朝,“密摺”演變為“上封”和“封章”,唐朝皇帝們也特別依賴這種形式。在晚唐時期,唐宣宗李忱更是開創了培養“耳目”的絕招。

康熙鼓勵屬下打“小報告”,為啥還是明君?方法值得管理者學習

李忱曾經密令翰林學士韋澳將天下各州的民生政風彙編一冊,命其名為《處分語》。有一次鄧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李忱對當地瞭如指掌,讓薛弘宗咂舌不已,這就是因為李忱早已秘密掌握了地方官的一手資料。

“密摺”最猖狂之時,發生在武則天執政時期。當時興“告密風”,武則天為了排除異己,網羅無中生有的罪證,對忠臣和李唐皇室大肆暗害。

康熙鼓勵屬下打“小報告”,為啥還是明君?方法值得管理者學習

最可笑的是,當時有個叫魚保家的工匠,為了討好武則天發明了一種銅製的告密匣子。匣有機關,告密者只能將信放進去卻拿不出來。

武則天十分滿意,但這個匣子卻害了發明者自己。後來,魚保家的仇人誣告他私自煉製兵器,武則天下令殺掉了魚保家。

魚保家臨死時高喊:“我為了害人發明了匣子,沒想到最終害了自己!”這句話對也不對,害了魚保家的不是他自己,更不是匣子,而是利用匣子的人

康熙鼓勵屬下打“小報告”,為啥還是明君?方法值得管理者學習

結語

如果換成是康熙,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康熙是將“密摺”制度的正面效應發揮得比較好的皇帝。可見同樣是皇帝,“密摺”起到的效果大不一樣,制度都是死的,唯有掌權者才是靈魂。康熙能被稱為千古一帝,“密摺”一事就能看出他不同尋常之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