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感人事例,可以分享一个吗?

睿词智语


家父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驻守过海岛,六十年代因病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回老家休养,八十年代过早去世。在农村生活的二十多年,他与街坊邻居和谐相处,留下了比较好的口碑。回忆他的一些作为,不知别人怎么想,我还是很感动的。

父亲有工资,可以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但每当农忙时节,他总是主动地去帮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重体力干不了),从来不要工分。临近过年,村民集中到村里的代销点购买凭票供应的物品,仅有的两个售货员根本忙不过来。这时,他就主动去帮着售货,也是从不要报酬。平常日里,父亲的“义务劳动”,干得最多的两件事是: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主持“分家”。这可比干活儿复杂,干活儿干完就干完了,但协调矛盾也好,“分家”也好,既要动脑权衡思考,又要动嘴说服劝导,还要反复跑腿。家里白天、晚上经常有“上访”的,各种各样中听不中听的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话不绝于耳。

这么麻烦的事情,还真让有热心、有耐心、有公平公道心的父亲干出了名堂,村里的调解工作全公社、全县都出名。父亲经常被邀请去县里介绍经验,路费、伙食费及复写、油印发言稿的费用,都是从他的工资里出。

父亲对村里的老人及孩子特别关心。有不孝敬老人的,家里孩子有不上学的,他要用那独有的大嗓门“管”,直到“管”得人家不好意思。见到老人总要和蔼地问寒问暖,见到孩子总要问学习怎么样,嘱咐孩子要好好学习。

他的工资在那个年代算是高的,但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人口很多,日子本身就很紧。这没有影响他的慷慨。邻里邻居家里如果遇到娶媳妇、盖房子、生病等大事,急需用钱,父亲总会尽力帮助。村民都是口头“借”钱,父亲也会随手记个流水账。这些借款,有的及时还了,有很多要拖很长时间还,有的到最后也没还。拖时间长了才还或一直不还,父亲都没说啥。尽管母亲和哥哥姐姐有时对此事有微词,但父亲知道对方的难处,从没主动开过口,没有因为钱跟人家撕破脸。


懂得36699


我是农村土生土长的小伊,农村的感人事例,我觉得我妈妈和我奶奶的故事有必要讲一下,一个十年如一日照顾卧病在床的奶奶,奶奶去世后,妈妈被送牌匾表扬的故事。

我家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子里,我奶奶一米七五以上的身高,年轻的时候是村子里的妇联主任,五大三粗的特别能干。但这样的人往往也特别强势,我奶奶就我爸爸一个儿子,我爸爸有两个姐姐,所以我爸爸小时候被家里所有人宠着。

我妈妈身高也就160多点,没上过学,嫁给我爸爸之后家政大权还是掌握在奶奶手里,奶奶又宠着爸爸,自然很多活儿会让妈妈做,就这样妈妈并不能达到奶奶的标准(毕竟身体条件在那儿放着呢)。其实我妈妈的脾气也挺大(我舅舅都怕我妈妈),但也很少和奶奶顶嘴,虽然委屈点,也一直都在忍让。我姑姑家有些穷,我奶奶能干,积累了一些家业,所以也会经常接济我姑姑家(不仅仅是我姑姑家,还有我奶奶的娘家兄弟),我妈妈很多时候也都是发些牢骚,但并不会阻止。

我奶奶年轻的时候很辛苦,自然会落下一身病,在2000年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我奶奶病重住院,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幸运的是到家后慢慢打针竟然又奇迹般的好了,但自此以后也必须在有人搀扶的时候才能下床活动,后来有一次她从床上摔了下来,从此以后吃喝拉撒都需要有人伺候。

我们兄弟姐妹小,我爸爸要出去挣钱,我妈妈就一边做农活一边照顾我奶奶。自此以后从来不让我奶奶单独住一个房间,我妈妈怕晚上奶奶上厕所自己不知道,一晚上起床三四次都很正常。冬天的时候,我妈妈睡觉都穿着厚一点的衣服,因为农村冬天很冷,没有暖气,晚上起床穿衣服太麻烦。因为妈妈还要做农活,每天早上五六点天微微亮,先去地里忙一会儿,然后回来做饭;吃过饭拔草喂羊(我家曾同时养鸡、鸭、羊、鹅、猪、猫、狗),就算上午和下午去地里都不敢去太长时间,怕奶奶摔着,也怕她尿床着凉。

“十年如一日”这个词用在我妈妈照顾奶奶身上一点不夸张,我奶奶2013年去世,卧病在床十多年,我大姑姑去世的早,二姑姑偶尔也会照顾奶奶一段时间,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妈妈在旁伺候。十多年,我妈妈不敢在外面过夜,不敢出远门,奶奶没有尿过床,没有尿过裤子,没有得过褥疮,没有饿过肚子,春夏秋冬她的床边没有过异味儿。

可能是老天眷顾也或许是妈妈不敢垮下去,十多年妈妈也没有大病,可不幸的是奶奶在去世一个星期,妈妈在县城医院检查体内有肿瘤,奶奶头七,奶奶娘家人来我家,听说妈妈病的时候,他们都哭了。好在后来去郑州复查,确定是良性肿瘤,在郑大附属医院住了半个月,恢复的还不错,那是我印象中十多年,妈妈第一次在外面住那么长时间。

我妈妈的孝心是人尽皆知的事儿,我奶奶去世的葬礼上,我奶奶的娘家人(我奶奶的外甥,奶奶以前接济他们很多)敲锣打鼓送给我妈妈一块牌匾,这是何等的荣耀,在附近的几个村庄,几千上万户人家,我妈妈是第一个被奶奶娘家人送牌匾的媳妇儿,但背后十年如一日的辛酸又有谁能承受的呢?

以上是农村走出来的硕士研究生伊人间的故事,我妈妈的孝顺和辛苦我们铭记在心,如果您喜欢,欢迎点赞关注作者,如有其它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伊人间


看到这个问答我的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终生都不能忘掉那件事。

2003年冬天,天冷的很,我在店里一边忙着做衣服一边看孩子,那时儿子才一岁零三个月刚会走,他玩着玩着哭了起来,我才发现孩子尿湿了棉裤,店里只有这一条,我把湿棉裤缠在煤球火的出烟筒上,哄睡了孩子,锁上门回家给孩子拿棉裤了。老家到店里虽然只有几里路但是不通车,我只好步行,回家是一路下坡,我走的很快,到家后办一点小事就匆匆往店里去,半路上看到邻铺面的老板骑着自行车慌慌张张的喊我,说我的店内不知道咋了冒大烟,我一听急了,孩子还在里面呢,越慌越走不成路了,邻居老板让我上他的自行车,大陡的坡,他硬是满头大汗的蹬了上来,到门口我就听到孩子的哭声,看到浓浓黑烟我一下子腿都软了,不知所措的傻掉了,邻居大哥一把扯掉门上的棉帘子,一脚跺开了门,冲了进去,迅速抱出了孩子,我都看见他的头发都烧着了,最后在所有邻居的帮助下,火灭了,衣服啥的几乎都不能用了,万幸的是孩子没事,邻居老板那个不善言辞的大哥啥都没说,回他的店里忙去了,我看着一屋子狼藉,大哭一场,该过年了,人家的衣服咋办呢,不知道他们咋听说了,乡亲们都陆陆续续过来了,都说不要担心,乡下人过年没好赖,不急着穿,我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有更卖力的干活,赔付亲人一般的顾客们。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我的店无论搬到哪里,这些可爱的人们,一直支持着我,我们乡下人没有华丽的词语,只有一片真心滋养着每一个人。


飞燕6794


农村的感人事例,可以分享一个吗?

我的老家在鲁西南农村,生活条件依然不是很好。虽说这些年社会发展的很快,可毕竟是农村,老百姓生活不是太富裕。

今天,我要讲的是我小学同学的故事。他叫国民,家里兄妹三个。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爸爸得了肺结核,去大小医院都去看了很长时间,反正就是看不好,也花了不少钱,最后就是治不好,因病去世了。

那时候,农村家里就是苦啊,顶梁柱没有了,可咋办?国民没有退学,妈妈也不希望他下学。他每天早起帮家里干活,弟弟妹妹都还小,还需要妈妈照顾。

为了不耽误去学校,时常早饭也不吃,就去上学了。放学后,还要及早回家里,帮着妈妈做饭。日子很艰辛,国民学习很刻苦。

县里孔府宴酒厂资助希望工程,给国民的学杂费贴补了一些。可是家里生活还是很苦,有时候,国民饿了,就多喝水充饥。有时候,同学从家里带点吃的给国民。

国民上了初中,要去镇里学校。家里没有自行车,他没有选择住校宿舍,天天跑着去学校。从家到镇里初中要八九里地,刮风下雨坚持去学校,学习没有落下。

记得初二时,学校开田径运动会,国民参加了3000米长跑。他穿着妈妈给做的布鞋,跑了全校第一名。发奖的时候,校长说,这样的学生,我们就应该去学习,去奖励。国民得到了学校发放的回力运动鞋,国民第一次穿上了运动鞋。记得,国民没有哭。

后来,国民考上了高中,考上了一个建筑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建筑公司,时间不长就当了项目经理。

他的弟弟没有什么学问(脑子不是很好使),也没有什么技能。国民就安排在工地帮忙看守仓库,也算有份工作。他的妹妹是前年出嫁的,也是国民四处找媒婆相亲成功的。

去年,回老家,见到了国民。国民笑呵呵的,很久没有看到他笑了。

农村条件是苦,国民这么些年过来,很少向别人诉苦。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步一步走来。在我们老家,他是我们老百姓的榜样。

我是 ,请关注


老硕和小悦


生活在农村的人,大部分都淳朴、善良。我也是农村人,我实实在在的感受过农村好多感人的事。

记得 有一个冬天,很冷,我开着我的旧车,在一个离县城很远的偏僻路段,发动机皮带断裂,车开不动了,已到傍晚,路上冷冷清清,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路边。联系到卖配件的,答复是我自己去县城拿皮带。正在着急,一辆摩托车从远处过来了,骑手是一位穿着朴素的大哥。我笑着挥了一下手,他停下来问我是不是车坏了,需要什么帮助,当他知道我必须要拿到皮带之后,直接就向我要了配件店老板的电话号码,叫我等他,他去县城帮我拿皮带。

他得到电话号码后,话不多说就往县城方向赶去,几十公里的山路,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一个人在这里等,心里一阵一阵的发凉。心也在想,他拿回来后可能要敲诈我,后来想管他的,能够修好回家就不错了。

天慢慢黑了,也更冷了,空中飘起了雪花,我蜷缩在车里,希望大哥快点回来。

二小时过去了,天完全黑了,终于看到远处出现了灯光,也听到了摩托车马达声,近了,大哥回来了。车灯的照射下,他头上顶着一层白雪,单薄的外衣冒着白气,看着他笑嘻嘻的把皮带拿过来的时候,我差点感激得哭起来,心想就算被他敲诈也愿意。

在他的帮助下,皮带一会就安装好了,发动机正常启动。他笑嘻嘻的说了句“可以了”。我问他要多少钱,他说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不要钱,转身启动摩托车,说句“回去开慢点”,开着摩托车走了。

看着远去的摩托车尾灯,我眼睛模糊了。开车回家的途中,想了很多,惭愧了,明白了自己有很多都不如那位大哥。

不知名的那位大哥:祝你一生好远、永远平安!


神韵舞阳


老家山东,现居大连。十分钟之前的事。

因为房屋过户,公证处要提供爷爷奶奶的信息,但是二老上世纪50年代就在山东老家过世了,60年父亲和姑姑就随太奶奶来到大连了,彼时父亲还不满10岁,对老家及父母信息记忆十分淡漠,生前也鲜少提及。所以父亲70年代建档的档案里对爷爷奶奶几乎是只字未提。

当地户籍科的表示82年才开始有户籍档案,这个事就这么卡在了这里,问了一圈最后可能需要到法院起诉才有可能解决。起诉双方是我跟我妈,苦笑。表扬一下平度政府,网站留言第二天就有人回复,隔一段时间还有人回访,效率和态度都很惊喜。

后来通过当地政府辗转联系上了老家村的村主任,跟村主任详细说了说我这个情况。主任很痛快的表示先跟村里老人了解下情况。不久之后就给我反馈消息,村里还有老人还记得爷爷奶奶和家里的事,一说全都对上了。闲聊的时候,提了几句我从来都不知道的家族的旧事,恍如隔世。

主任非常麻利的给我开了份证明,并邮寄过来。全部没用上两周时间。

我一再表示感谢,最后主任给我留言说不用感谢,都是自己村里的人,有空回来看看。突然我就很感动,从没有去过的祖籍和老家,父亲也从不提起。从小我就觉得没有爷爷奶奶我就活活比别人少了一半的亲人,一直很郁闷。现在突然有种找到根的感觉,有种强烈的冲动找机会要回去看一眼。


东北小伊


今天跟大家说一件我从妈妈那里听到的故事,虽然一定过去很久了,但是还是很感人,话说1940年安徽省涡阳县牌坊镇滨河村燕庄这个村子里一对夫妻,两个人人结婚以后感情很好,虽然男的比女的要大各五六岁,两个人都没爹没娘的可怜的孩子,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对方这个亲人了,所以两个人就就很珍惜能够在一起的时光。

两个人结婚不久,丈夫出去砍柴,不小心被一大树咂死了,抢救无效就就这么去世了,妻子听说自己丈夫去世后悲痛万分,因为这个世界上就这一个亲人,他也去世了,让谁心里都不好受,

这个妻子姓韩,自从丈夫去世一后就一直病殃殃的,她直接把坟石切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说的是能够根丈夫继续在一起。后来村民们路过他们家的时候,看到门上已经挂上锁了,就以为是她已经搬走了,就没有在管她,有一年下大雨,眼看她家房子就要倒了,村子人想把她看看,把锁巧开了,看院子里没有坟墓,到她乌看见地上有一瓶喝完的毒药,床上有两个人的尸体,手牵着手,原来她丈夫死后就把她丈夫尸体放在床上,自己喝毒药死了,两个人永远在一起,村民把她们的尸体合葬在院子里,感动了很多人,人间真实的爱情故事,



酷奇酷奇


我来分享一个感人的事例吧!

去年冬月,湾头的那个单身汉去世了。

前半辈子是柴米油盐的搭伙婚姻,后半生是独自拉扯他的孩子。两个小孩还沉浸在悲痛中,祸不单行,年迈八十的爷爷也中风入院。

消息传开了,乡里乡亲自发参与帮助。在外的微信捐款,在家的入院看护。村干部联系了各界的爱心人士,大家一起上阵,这一关可算是熬了过来。

也许,这说不上是最感动的事,因为人这一生数不清的热泪盈眶又可曾记得。而偏是这难得又温暖的默契,交织在日常琐碎,也在记忆里越发深刻。

默契是我推着自行车去你家讨碗水喝等果子熟了你们一定得来我家做客

默契也是上一次茶余饭后还扯不清的鸡毛蒜皮,而下一次饭点,我会摆好铁盆等着你家的狗。

我是幸福的,我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农村。那里的人,热情且纯朴。



热爱生活的老农


村里有对夫妻,35左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在家里带一个女儿,日子虽然平淡,但是也还可以生活。

去年的时候家里妻子得了病,尽家里本就不富裕的生活,给治,还是抱憾走了,留下一些债务和女儿。

男人本就在外面打工,这下子由于没有人带小孩子,只有无奈在家里一面带小孩子一面种地。日子一下就拮据了。

由于失去了大的生活来源,加上要带小孩子,男人天天借酒消愁,不到几个月,小孩子和大人都双双失去了生活动力,死气沉沉。

女方家里作为娘家人,女儿走了很是伤心,现在这边生活得不到保障,理所当然要站出来,帮助一下,大人是没有办法,小孩子可以带走少点吃苦。

然后家里男人应该是知道没有办法带小孩子,也就没有去说抚养权,直接送走了。

15年后小孩子大学毕业,一直都努力勤工俭学,学习也很好,工作后更是努力,可以自己生活了。

男人现在是活一天是一天,更加糟蹋了,大家都以为女儿不会再管男人了,结果是,女儿在城里买了房子,将男人接过去,好好的收拾了一下,男人才有了男人的样子,重新振作起来。

有人问女儿,为什么他没有养你你还要这样对他,她说,生我母亲已经走了,我不希望父亲留下遗憾,因为父亲也是因为母亲才这样子,还一直没有再找一个。所以我要养他到老。

男人每天幸福的晒晒太阳,心情也是好了。










资生堂重庆创始人帝哥


你好,我是农民小猛,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在我们农村一般的邻里关系都是非常融洽的,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一家有困难大家都会来帮忙。在我们农村感人的事例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其中一件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感人事例。

以前在我们村子里有好几个大的鱼塘,其中一个就在我家的旁边。那是在几年前的一个冬天,天气非常冷,鱼塘里都结了冰。那时我们村的一些安全设施还很不到位,鱼塘周围没有围挡的东西,就会有一些贪玩的孩子下到鱼塘里溜冰玩。那一天傍晚,我们邻居家的一个五岁大的孩子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偷溜出去玩,他一个人来到了鱼塘边上玩,那时候虽然天气已经很冷了,但鱼塘里的冰却并没有那么厚,孩子一个不小心就踩碎了冰面双腿浸在了冰凉的池水里,孩子害怕地哇哇大哭起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邻居家一位叔叔刚好下班路过这里没有丝毫犹豫就淌着冰凉的河水,将早已冻得直哆嗦的孩子抱了出来。孩子的父母赶到时那位叔叔的裤子早已湿透到了大腿,但他只是赶忙将孩子递给他们并嘱咐赶紧给孩子换上干衣服,就独自骑车离开了。后来孩子的父母带上礼物登门道谢,那位叔叔并没有收下礼物,只是笑笑说道:不管是谁看到当时的情景都不会坐视不管的,如果孩子真的出了什么事,那么一个家庭就被毁了。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大家依然清晰的记着这件事情。这就是农村人的那份淳朴和善良。现在农村各项安全措施已经做的很到位了,鱼塘也都围挡起来了,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再发生过了。

在我们农村这样的感人事例还有很多,在我们农村人眼里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他人来说确是可以铭记一辈子的恩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