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雍正皇帝,可谓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谜团”最多的帝王,除了“雍正登基之谜”、“雍正去世之谜”这两大尚未完全破解的清宫谜案,以及雍正“杀父”、“逼母”、“弑兄”、“屠弟”等种种“暴行”外,关于“雍正杀子”的传说也在各类民间野史中广为流传。

而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之中,也将“雍正杀子”的故事进行了演绎。

雍正的皇三子弘时为了争夺皇位,不仅背叛了雍正,支持雍正政敌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逼宫”行宫,之后更是丧心病狂的想要致自己的亲弟弟弘历于死地,从而迫使雍正将皇位传给自己。而在事情败露之后,忍无可忍的雍正选择亲自将弘时赐死,进而为弘历的登基铺平道路。

其实,“被赐自尽”是弘时唯一的结局,他并不能能够像康熙的大阿哥胤褆以及废太子胤礽那样,被圈禁终身,因为他的父亲不是康熙而是雍正。且不说雍正的“腹黑”与阴狠远胜过康熙皇帝,就是从雍正“好人弘历做,骂名自己背”的一贯处事风格和习惯来看,雍正也绝对不会让弘时存留于世。这不仅仅是为了替弘历除去“心头之大患”,更是不想将这个“烫手的山芋”留给弘历。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雍正对待弘历之好,完全就是一副不折不扣的“爱子狂魔”形象。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对待弘历,确实有着一份不一样的感情,原因就在于雍正与弘历之间,不仅仅是有着亲情,同时雍正自觉弘历对他也还有这一丝“恩情”。

热河秋闱期间,弘历在康熙面前的一番慷慨陈词,让康熙对其是大加赞赏,并且将原本是蒙古王公进献给太子胤礽的金如意也赏赐给了他。当然,这件事情获益最大的还是雍正,毕竟弘历是雍正的儿子,如此出众的表现必然少不了雍正的教育,所以这也使得康熙对于雍正是更加的认可与信任。

之后,弘历更是被康熙接到宫中,亲自调教,甚至还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将这位皇孙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而这一幕爷孙其乐融融的景象就被雍正恰好看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必然会认为弘历对于他的登基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算是他能够最终从“九子夺嫡”中胜出的一大“功臣”,再加上弘历天资聪慧、勤学好读,雍正登基伊始就已经将弘历确立为了自己的接班人,同时在他与其他两位皇子弘时和弘昼之间,有着明显区别对待。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当然,除了给弘历更高的爵位封赏以及更多的立功表现机会外,雍正对于弘历最大的帮助在于将一份“好名声”留给了弘历,自己则选择扛下所有的“骂名”。

这一点在“科举朋党案”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雍正口头上告诫弘历“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读书人”,可他自己为了力挺田文镜,更是为了推动新政的执行,顶着被天下读书人唾骂的后果,将李绂、谢济世、陆生楠等人拿下并且判处了死刑。

可是雍正却不想真的杀掉李绂,他拒绝了包括三阿哥胤祉在内的所有人的求情,硬是等到了弘历到场,并且将一份赦书交给了弘历,让其救下李绂。

最后的结果是,李绂对弘历感激不尽,而街头巷尾也在流传着“宝亲王飞马救李绂”的英雄事迹,弘历在旗人以及士大夫读书人阶层可谓是名声鹊起,只不过这些人对于雍正的怨恨又增加了一份。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在这之后,当雍正下定决心除掉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的时候,他再一次选择让弘历远离京城。

雍正这样的做的目的也是非常的明确,毕竟此时的“八爷党”依然拥有着众多的支持以及强大的影响力。而雍正所担心的是,弘历支持自己,必然为这些朝臣所记恨,收拢的人心就有可能散掉;如果弘历不支持自己,又会被扣上“不孝”的“骂名”。

所以雍正选择的是将弘历支开,自己背负所有的负面舆论,同时也是将朝中的“毒瘤”予以彻底的不将这个难题留给弘历。

由此也可见,雍正为了弘历真的是用心良苦呀。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雍正赐死弘时,为的也是不留给弘历哪怕是一丝困扰。

其实,即便是弘时没有暗中指派杀手刺杀弘历的举动,仅仅凭借其勾结八阿哥胤禩,阴谋乱政这一项罪名,雍正已经可以将其置于死地了。而如今,弘时又丧心病狂的想要除掉弘历,这不仅仅是极大的挑战了雍正的忍耐极限,更是险些将雍正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彻底葬送,雍正心中的愤恨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固然是“虎毒不食子”,可雍正为了弘历,更是为了整个王朝的未来,也只能将弘时赐死。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首先,雍正非常不希望弘历重蹈自己的覆辙。

雍正对于八阿哥胤禩等人自“九子夺嫡”开始,就是非常的不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极度的不屑,如果没有康熙临终前的那句“善待你的臣民,善待你的兄弟”,或许雍正早就会将其一网打尽了。实际上,雍正将九阿哥胤禟送到西北大营交给年羹尧,就是对其动了杀心的表现。

可最终雍正念及康熙的临终遗言,同时在其登基之初也是为了借由八阿哥胤禩的影响力更好的维系朝局的稳定,所以这才将整个“八爷党”保留了下来。然而雍正这样做换来的结果是,尽管有些时候其也能够发挥正向的作用,但是绝大部分的情况下,这些雍正的反对者们依然对雍正加以阻碍和掣肘,甚至直接发起了“逼宫”行动,给雍正的皇位安稳与新政的推行以极大的威胁。

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刻的教训,并且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宗室成员所能够产生的破坏力,于是雍正断然不会把弘时这个“定时炸弹”留给弘历,并且成为弘历的威胁的。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其次,雍正必须要处死弘时,也是不想将这个难题留给弘历。

在此之前的康熙朝,康熙皇帝曾对两位发了大错的皇子予以了圈禁终身的惩罚。

第一位是大阿哥胤褆,他不仅在康熙面前直言要杀掉太子胤礽以“除去庆父之忧”,更是被三阿哥胤祉举报其用“魇镇”诅咒胤礽,进而被康熙下令削宗夺爵、圈禁终身。第二位便是废太子胤礽了,在其被复立后,妄图通过《百官行述》挟制朝臣、把持朝局,之后还阴谋叛乱、武装夺权,进而被康熙皇帝所废黜,并永久圈禁在了咸安宫之中。

康熙如此处置自己的两位皇子,本就是因为这二人罪大恶极,康熙这样做已经是颇为仁慈,但同时也就此将一个难题留给了雍正,那就是雍正到底对于自己的这两位哥哥要采取怎样的态度。放出来,虽能昭显自己的仁德,但是这是违背康熙意愿的行为,并且就连雍正也不敢保证这二人会不会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不放出来,虽名正言顺,但是也难免会让人质疑其过于严苛。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如果是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弘历身上,当面对被圈禁的弘时,弘历也会面临着如此的道义难题,甚至更加有可能让弘历陷入的是与“夺位”相关的不利舆论中,而这也无疑是雍正所不希望看到的。

况且在当时的情况下,雍正也需要当机立断,为弘历排除一切可能性的危险,同时彻底打消掉弘时及其党羽对于弘历的威胁,于是雍正也只能将弘时赐死。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再次,雍正此举也是为了让弘历安心,更是为弘昼的未来做着考量。

雍正在赐死弘时后,弘历找到雍正非常“腹黑”的说了一句“我三哥呢”,这实际上是弘历在确定雍正到底有没有处理掉弘时,而雍正的表现则告诉了弘历,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了。

其实雍正无疑是在用弘时的死来进一步坚定弘历的信心,让弘历更加明白自己地位之稳固已经是无人可以撼动,而如果真的留下了弘时反而会引起弘历的警觉与怀疑,使得弘历也会有新的想法产生。

当然,此时的弘历已经在朝中有了自己的支持力量,像极了“玄武门之变”时候的李世民,只不过,雍正本就中意于弘历,他的做法无非是让弘历更加的安心与放心,并且不再想着夺位之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全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弘昼。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于是,雍正无论是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为了朝局的稳定与皇位的顺利更迭,还是以严父的身份,为了自己儿子们的未来所考量,他都要对已经犯下十恶不赦之罪的弘时痛下杀手,并且将所有的责任与骂名就此全部扛下。

想必此时的雍正,内心中也一定是心如刀绞、百感交集吧。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历史上的雍正虽没有“杀子”之事,但弘时的死确实是与雍正的做法密切相关。

乾隆皇帝在其登基之后,为弘时平反并恢复其身份时,曾专门颁布上谕:

“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

按照乾隆皇帝的说法,弘时的罪过就在于“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早在“九子夺嫡”期间,弘时就与八阿哥胤禩等人来往密切,并且不顾自己父亲雍正的反对,支持了胤禩,引得了雍正的极度不满。

雍正登基后,随即建立“秘密立储”制度,可雍正对于弘历的特殊关照,特别是数次安排其代表雍正本人参与祭祀活动,实际上已经暴露了自己想要弘历继位的想法。而这就引起了弘时的不满,并使得雍正与弘时之间的父子关系变得愈发紧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弘时还继续“作死”式的同八阿哥胤禩保持了密切联系,并且对其遭受雍正的处罚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最终彻底激怒了雍正。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就这样,在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将其过继给了八阿哥胤禩。随后又在雍正五年(1727年)将其削除宗籍,革除黄带子,同年弘时去世,终年二十三岁。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其实,胤禩就是在雍正四年(1726年)为雍正圈禁至死的,而在此之前,弘时已经被雍正过继给了胤禩,如果雍正真的要杀弘时,那就应该借着除掉胤禩一并除掉弘时。可最终的结果是,胤禩自己的亲儿子雍正都没有对其处以死刑,而弘时也被保留了宗室身份前后一年的时间,之后才被像胤禩家族一样,被削去宗籍。

所以,弘时并不是雍正直接下旨将其处死,而是其在经历了从一位皇子到一介平民这样如此悬殊的地位落差后,心中必然是无比的崩溃,弘时最终也就是在这份如此沉重的打击之下,郁郁而终了。

雍正王朝:赐弘时以自尽,“爱子狂魔”雍正的“最后倔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