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得天書”傳說探析

劉伯溫“得天書”傳說探析


劉伯溫“得天書”傳說流傳甚廣、異文眾多。得天書的方式主要有兩類:

一是被動型。如《劉伯溫和章伍》中敘述(梗概):有一個叫章伍的小夥子,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砍柴、打獵、種植玉米番薯為生。有一年在上山砍柴時,帶去的中飯連續莫名其妙地不見蹤跡。為了弄清真相,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將飯包掛在大楓樹的樹杈上,然後躲在遠處觀察。臨近中午,只見一道白光閃過,出現一隻白猿,將樹杈上的飯包拿下就走。章伍火冒三丈,抬箭就射,但白猿靈活閃避,轉眼就鑽進了一個石洞。章伍追至石洞時,只見洞口已被一塊石門關閉。洞內的白猿開口說話,送他一把寶刀和一本寶書,告知將書從前往後翻,自己心意的姑娘就會來到身邊,從後往前翻姑娘就會離開;並讓他尋找一個叫劉基的人,讓他來取寶書。過了不久,章伍就和美麗賢惠的員外女兒成了親。員外將章伍告到縣衙,知縣劉伯溫看了狀子,覺得十分奇怪,於是章伍告知了實情,重新演示了一遍得到證實。劉伯溫隨章伍來到石洞,得到天書。按照天書的指示,找到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①]也就是說,劉伯溫得到天書不是主動的行為,而是“神授”,是神的旨意。《張烏招小姐》雖然情節略有差異,但很顯然是同一傳說的不同異文,“章伍”與“張烏”讀音接近,應是記錄的問題;但其中點明“原來那白猢猻是天上玉帝派來的,要他將天書送交張烏和劉基兩人,幫助治理國家”,“白猢猻完成玉帝旨意後,化作一股青煙消失了”。“劉基得‘天書’後,即去學得神機妙算,以此治理國家大事,並助朱元璋打下天下,最後當上明朝師爺”。[②]流傳於新昌的《胡大海遇狐仙》[③]的基本情節是:胡大海(明代開國功臣)砍柴——狐狸(狐仙)偷吃飯包——狐狸教胡大海招人咒、開門咒——胡大海偷桃遇員外女兒,招員外女兒陪宿——懷孕被告官——劉伯溫得知實情——劉伯溫得到十二冊天書,辭官尋找真命天子。雖然主人公發生了變化,但基本情節沒有大的變化。

二是主動型。如三十六洞天之一的青田石門洞,相傳是劉伯溫辭官(元朝)退隱讀書處,其東南角有一座劉文成公祠,內塑劉伯溫手拿“天書”的形象。傳說過去在這裡有一個白猴精,身有法術,曾修道行,為非作歹,殘害民間良女。劉伯溫在此讀書期間,單身入洞,用巧妙的辦法打死白猴精,並在白猴洞中得到三卷“天書”。以後劉伯溫就靠那三卷“天書”幫助朱元璋起義,做了軍師。現在祠外還立著他的墓碑。[④]也有傳說劉伯溫在白龍洞勤奮苦讀感到了白猿仙姑,兩人吟詩作賦、情投意合。不料白猿仙姑被烏龜精暗算,臨死之時將“天書”送給劉伯溫。從此之後,劉伯溫天天研讀“天書”,中了進士,後又輔佐朱元璋打下天下。[⑤]這類傳說中雖然“天書”也是來自異類精怪或神仙,但獲取“天書”是劉伯溫的主動行為。

劉伯溫“得天書”傳說探析

“得天書”傳說在劉伯溫形象中注入了“神性”,成為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半人半神形象,使得那些神奇的傳說具有了合理性。例如講述攻打溫州城的傳說《百里坊》[⑥]:朱元璋部隊攻下青田後,劉伯溫建議休整補充糧草,但朱元璋堅持乘勝追擊一舉攻下溫州城。結果朱元璋率兵攻打溫州城時,守城的元兵驚慌失措,無力抵擋。眼看就可攻下溫州城了,突然城裡白光一閃,跳出成千上萬的白鹿,白鹿用頭角猛撞已上城的將士,雲梯被掀翻,將士們紛紛跌落。最後朱元璋也被一隻凌空而下的大白鹿連人帶馬撞翻在地,大敗而回。朱元璋百思不解,劉伯溫道出原由:“莫小看這山獸,確實不好對付。主帥有所不知,這溫州城又名白鹿城,白鹿是護城的神獸!神鹿雖只有一隻,但它能千變萬化,這千萬只白鹿都是那隻神鹿變化出來的。因此,不驅走神鹿,即使有再多兵馬,也無法取勝。”然後劉伯溫又提出了驅趕神鹿的方法,讓朱元璋伏地裝狗叫,第一聲狗叫,成千上萬白鹿不能動彈;第二聲狗叫,白鹿紛紛倒下;第三聲狗叫,白鹿變成石頭;最後那隻大白鹿向南逃遁,攻城成功。如果劉伯溫不具備神性,就不可能知道白鹿守城的秘密,更不可能知道白鹿怕狗叫。

從傳說發生學的角度看,“得天書”是眾多劉伯溫傳說生成的重要原點,為劉伯溫系列傳說的衍生作了鋪墊。例如:

為什麼是劉伯溫得天書而不是其他人?於是就產生了劉伯溫來歷的傳說: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

劉伯溫傳說叢的主體內容是如何輔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因此劉伯溫如何加入朱元璋集團的是必須要說明的內容。在《遊三陽》的傳說中,劉伯溫看到元朝氣數已盡,心想必有新王出現,於是打開無字天書,書中映出“王出三陽,君當輔之”八個字,指引劉伯溫到安徽鳳陽找到了朱元璋。[⑦]

在民間觀念中,“天書”的內容無所不包,具有無窮的想象性。其中由天象、風水演繹的傳說最為豐富,在全國各地流傳著不少劉伯溫“斬龍脈”的傳說,如:傳說明朝初年,榆中有一個能掐會算的人,臨死之前囑咐兒子:“我死之後,在我的墳頭掛上一支箭,等到100天時,將此箭用力射向北方。”結果兒子守在父親墳頭第99天時,兒媳實在熬不住了,就勸丈夫說:“還有一天了,我們把箭射出去算了。”兒子便根據父親的指向將箭向北方射去。據說這一箭射出後,明朝皇帝朱元璋正在龍椅上閉目養神,突然感到右手一震,即喚劉伯溫前來察看。劉伯溫發現北方有一顆星星特別亮,說北方有可能出現皇帝。朱元璋一聽,這還了得,隨即派劉伯溫到北方來斬“龍脈”。劉伯溫一到蘭州,就將這條巨龍斬成四段,又怕其“復活”,就在其身上“釘”了四根“釘子”,也就是我們今天還能在伏龍坪上看到的碩大的土墩,所以伏龍坪也曾叫四墩坪。有人說,如果你不信就去看看蘭州的紅山根、紅泥溝的土,那都是龍血染紅的。[⑧]各種有關劉伯溫“斬龍脈”傳說雖然版本不同,但內容大致一樣,都突出劉伯溫善於堪輿風水,斬龍脈保住大明江山。

“得天書”傳說雖然只是劉伯溫傳說叢中一個小類,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天書”是一個可以發揮無限想象的“動力源”,使得劉伯溫神奇傳說可以源源不斷地發生。

參考文獻

[①] 見《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麗水地區龍泉縣故事歌謠諺語卷》,龍泉縣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編,1989年印,第39-44頁。

[②] 見《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麗水地區麗水市故事歌謠諺語卷》,麗水市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編,1989年印,第169-170頁。

[③] 見《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故事歌謠諺語卷》,新昌縣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編,1990年印,第32-34頁。

[④] 葉兆雄《石門洞和劉國師》,吳剛戟主編《麗水名勝與風情》,浙江省麗水地區文聯1996年9月編印,第33-35頁。袁春根等編《龍泉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8-70頁)、陳志望《僑鄉青田情趣》(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15-16頁)中所記敘傳說則仍然屬於第一種情況。

[⑤] 周文鋒編著:《劉伯溫民間傳說集成》,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8-20頁。

[⑥] 見《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麗水地區麗水市故事歌謠諺語卷》,麗水市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編,1989年印,第164-168頁。

[⑦] 周文鋒編著:《劉伯溫民間傳說集成》,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46-47頁。


劉伯溫“得天書”傳說探析

劉基(1311-1375),字伯溫,諡號文成,是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勳。因此,圍繞他而形成的各種傳說,在類型的豐富性、多樣性方面均表現極為突出,集名臣型傳說、退隱型傳說、風水型傳說、機智型傳說於一體,塑造了一個多稜的劉伯溫形象。其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無疑是劉伯溫形象的核心。而民間在塑造這一形象過程中,“得天書”傳說起到了重要的鋪墊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