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如何處理好君臣關係?

劉伯溫:如何處理好君臣關係?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劉基繼承了傳統思想,併為其注入了新的內涵。民本思想是劉基政治倫理思想的精要,並是其為政實踐的理論依託。

關心民瘼、心憂百姓的自然情感是劉基詩文的主基調。誠如其詩中所說,“雖非濟時具,頗識素餐心”,“慨懷黎民憂,妄意古人企”。劉基體恤百姓的情感是其民本思想的具體體現。這就是在經濟方面主張民足而後國富,他說:“國不自富,民足而富。”“國以民為本,而民以食為本。”劉基認識到國以民為本,而民本的首要體現是使百姓經濟上富足。要實現這樣的理想首先在於統治者實行王道政治,他說,“惟民食為命,王政之所先”在於各級官吏廉潔為民,輕徭薄賦,他在詩中曾有這樣的感嘆:“安得廉循吏,與國共欣戚。清心罷苞苴,養民療國脈。”對於因種種不法行為而導致的財富嚴重不均,“厚利入私家”的現象,劉基提出了均平的思想:“推餘補不足,茲實王政始。”這是他的政治思想中又一閃亮點。均平思想一般出現於農民起義的大旗之上,而歷代的思想家們討論實現王道政治,一般都限於輕徭薄賦、使民以時、修德省刑等方面。劉基所論堪稱駭俗!

官員勤政廉潔與否,是能否實現王政的關鍵。他對盡心奉公,務在惠民的洛陽令王渙表示由衷的讚歎,有詩云:“賢哉洛陽令,卓魯相繼蹤。擿奸若明神,外猛中有容。正獄除煩苛,平賦寬畸窮。黎民拜恩惠,吏率服至公。”但是,現實則是貪官汙吏肆意搜刮百姓,“朘剝圖身肥”。由於貪縱成風,清廉自守的官員往往受到貶抑,無所不取的貪官則可以飛黃騰達。在《郁離子·千里馬·蜀賈》中,劉基就描寫了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員竟然得不到上司的信任,解職歸裡時連租船的錢也沒有,反倒被眾人嘲笑。而貪官則因為巴結了上司而得到升遷,受到眾人的稱道。劉基的民本政治觀念常常是通過對現實的批判體現出來的。

劉基認為,統治者以德養民,不但體現在讓百姓從經濟中得到富足,同時,還要尊重百姓的權利,尊重百姓的自然欲求。他曾以鳥獸為喻,說,鳥獸本以山林為家,山林為樂,而將其關在籠子裡,則“非其情也”。要使其得所欲好而無違,如果不能得其所,不適其性,則會死去的。人性與鳥獸之情其實是相通的,不可“欲奪其所好,遺之以其所不好;絕其所欲,強之以其所不欲,迫之而使從”,如果這樣則不能心悅誠服地聽從。同時,德政還需要實現言路暢達、言論自由。他以周、秦截然不同的國運為例進行了分析:“天不掩匿而神人之道不睽,君不忌言則上下之情無蔽。是故周史陳詩而八百其年,秦令禁語而一二其世。”可見,劉基的以德養民具有豐富的內涵。

劉基政治思想的一個特色體現在對君臣關係的論述上。君臣關係是封建政治關係中的重要一環,臣是輔佐君主治理國家的不可或缺的助手,是君權的延伸,是溝通君與民的中介,對於君主的政治意圖的執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於君臣關係,先秦思想家們的看法並不一致,如韓非即認為君主有制約臣子的絕對權威,君主可以對臣子非其行、誅其身。而荀子則認為,當君主做錯誤的事,定錯誤的計劃,並將危害到國家利益時,臣子應該敢於違抗君命。而孟子甚至提出可以廢黜昏庸的君主,認為國君犯了大的錯誤則要進諫,如果反覆進諫而國君不聽,則可以更換國君。孟子認為這是從道之舉。但是,隨著君主專制制度的建立,君權的觀念也逐漸強化。一般認為,君臣關係中,君擁有制約臣的絕對權威,如朱熹就認為,易位之舉只有“體道者”,也就是聖人才可以使用。君為臣綱也成定讞,君臣關係主要是君主臣輔、君尊臣卑的關係。

如何處理好君臣關係?劉基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以道事君者,忠之大也。”劉基的這一觀點雖然還是為了維護絕對王權,但是,以“道”作為忠君的前提無疑是對君為臣綱的一種進步。“道”無疑含有真理、規律的內涵,也就是說,忠君是以服從真理為前提的。“以道事君”蘊含著的潛臺詞則是忠於守道之君。劉基的這一思想在專制制度強化之時顯得尤為珍貴。當天崩地解的明清之際,黃宗羲等人對君主的“無道”進行了痛快淋漓的揭露,提出他們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因此,君實為天下之大害。黃宗羲等人對君主制的尖銳批判,雖然遠祧了先秦民貴君輕的觀念,而劉基以道事君的思想也是明清之際啟蒙之論的重要鋪墊。

摘自“大家精要”之周群、俞美玉《劉基》

劉伯溫:如何處理好君臣關係?

劉基,字伯溫。朱元璋最重要的謀臣,元明之際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周群、俞美玉《劉基》簡要介紹了劉基的生平,重點分析其“盜天”“措用”的認識論思想,對代表作《郁離子》《賣柑者言》中的教育、道德、人才理念的現代價值高度評價。劉基及其思想至今都是學術界重點研究、民間神化的對象,具有廣泛的影響。

周群,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中文系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明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等多項。著有《劉基評傳》等,在海內外發表論文數十篇。

俞美玉,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劉基文化與人文教育。主編《中國之旅·帝師傳人》,副編《劉基與劉基文化研究》,發表論文近二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