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


苗族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傳統建築,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築形式,樓上住人,樓下架空,被現代建築學家認為是最佳的生態建築形式。吊腳樓是苗鄉的建築一絕,它依山傍水,鱗次櫛比,層疊而上。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

侗族吊腳樓:吊腳樓是一種極富侗族特色的住宅建築。 山居侗族的住宅多為外廊式二三層小樓房,樓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雜物,飼養牲畜。樓上住人。樓上前半部光線充足,是一家休息或手工勞動之所;後半部為室,其中設有 “火塘”,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飯的。第三層樓上設臥房。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

瑤族吊腳樓:瑤族是一個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山旁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與自然和諧而居的吊腳樓。瑤族人多居住在山區,很少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於是他們便選擇坡度較為平緩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據山勢用長短不一的杉木柱頭支撐,架木鋪板,與挖平的屋場地合為一個平坦的整體,再在此整體上建房。山區氣候潮溼多雨而且炎熱,為了通風避潮和防止野獸。瑤家吊腳樓“巧於因借,精在體宜”,瑤族人民根據實用性和環境特性,強化建築性格,自由選址柴水方便、風光優美的地勢,採用數十棵杉木撐起為基腳,建起被稱為“千腳落地”的木樓。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

土家族吊腳樓:吊腳樓建築是土家人民智慧的體現。土家吊腳樓多為木質結構,早先土司王嚴禁土民差瓦,只許蓋杉皮、茅草,叫“只許買馬,不準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歸流”後才興蓋瓦。一般為橫排四扇三間,三柱六騎或五柱六騎,中間為堂屋,供歷代祖先神龕,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