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高鐵、大學、高速、汽車製造…濱州今年要幹這些大事!

濱州之聲3月10日訊:


機場、高鐵、大學、高速、汽車製造…濱州今年要幹這些大事!


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春國

今年,市教育局承諾做好以下工作:教育改革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教育質量全面提高,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衝刺全省第二方陣。

一、以人民滿意為標準,進一步推進教育優質均衡

一是教育民生促均衡。完成解決大班額、學前教育三期行動計劃、居住區幼兒園專項整治三大工程,投資6.8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8所,投資2.17億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75所,完成128處居住區幼兒園整治任務。投資1.2億元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提升工程,改善項目學校27所。配合實施鄉村教師“安心工程”,推進農村學校教師週轉房建設。紮實開展中小學課後服務,鞏固提升全省先進地位。二是教育扶貧促均衡。精準資助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讓一名孩子因貧失學。三是教育信息化促均衡。優化教育公共服務“雲平臺”,實施校園網升級和創客空間普及工程,培育信息化樣板區標杆校。四是優化師資促均衡。

農村學區按1%比例設特級教師崗,建立"名師”計劃獎勵制度。建立教育智庫,推進”面試+考察”招聘,加強教育人才引進工程。試點委培初中起點師範生。五是集團化辦學促均衡。推動集團校“一體化”發展,打造優質教育品牌。支持渤海科創城K12國際學校項目,遴選1 ~ 2所中學試點建設“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基地。

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進一步促進教育內涵發展

一是強化德育提質量。實施“學科育人”建設項目,打造全國“家校共育示範區”新成果。二是抓教學常規提質量。實施教學常規達標行動,優化教學過程和作業設計,探索跨學科綜合性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三是狠抓高效課堂提質量。開展”高效課堂建設深化年”, 加強普通高中教學和高考改革研究,推進“學習共同體”、百名能工巧匠進校園等項目。四是體育固本提質量。落實培養精神、強身健體、發展精英思路,爭創全國優秀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五是完善評價提質量。完善基礎教育評價體系,打造全省領先的教育評價"濱州模式”,弓|領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三、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進一步激發教育發展活力

一是推進學校治理體系改革。權力應放盡放,賦予學校和校長更大辦學自主權,試點中級以下職稱學校自主評聘。精簡學校管理崗位,實現“扁平化管理”。二是深化教師隊伍管理機制改革。深化“縣管校聘”、校長職級制改革,公開接受教師、家長評價。實施績效工資增量改革,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

酬”。三是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啟動共建職業教育高地工作,校企深度合作,新增校企合作企業50家,打造校企合作示範專業30個。調研企業需求,年內培養培訓技術技能人才30萬人次。四是創新辦學模式,抓好“八校”建設。建立校地聯席會議制度,強力推進高校建設。按照邊申報邊建設的原則,上半年完成渤海科技大學申辦材料編制工作,年底完成師資配備、專業設置和課程方案制定。與市衛健委一道積極籌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濱州分校、山東健康職業學院,推動濱州學院更名、濱州醫學院優勢學科整合、濱州職業學院優勢專業試辦本科,提升市技術學院、市技師學院等辦學水平。

四、以作風轉變為保障,進一 步提升教育戰鬥力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開展增強硬作風、鍛造硬隊伍“雙硬行動”,向社會公開承諾服務37項,做到服務最優,時間最短。二是推動師德師能雙提升。持續開展"師德建設年”,按照“三專”幹部要求,啟動教師校長專業發展大提升行動,培養教育家型教師和校長。三是提升教育服務水平和滿意度。嚴格落實《關於進一步做好各類人才子女入學工作的指導意見》,主動服務企業、學校,實行服務聯絡員制度,一對一 送服務上門,幫辦代辦,為優秀人才子女提供44所優質學校。四是做好疫情防控復學保障工作。完善開學工作預案,建立師生健康臺賬,明確責任,對學校重點區域全面清潔消毒,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物資儲備工作。



機場、高鐵、大學、高速、汽車製造…濱州今年要幹這些大事!


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鄭振亮

今年,市交通運輸局承諾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主要目標

完成交通建設總投資118億元,比上年增長47%。高速公路新建里程117.3公里, 新增通車裡程54.3公里,通車總里程達到367.7公里。港口吞吐量、鐵路貨運量分別比2017年增長30%以上。完成“雙招雙引”到位資金20億元。“四好農村路” 建設完成路網提檔升級723公里,路面改善工程1 142公里,危橋改造39座,公交站點改造637個;完成180個村居通戶道路硬化工作,基本實現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全覆蓋。

二、重點任務

公路方面。沾臨高速、濟南至高青高速完成徵遷,路基、橋涵工程分別完成20%和10%。秦濱高速埕口至沾化段

完成路面、橋樑和相關配套工程,建成通車。228國道濱州段一期工程套爾河特大橋完成海域徵遷,主橋基礎及承臺工程建設完成。340國道沾化繞城段完成徒駭河大橋下部結構工程,路面工程完成50%。205國道博興段完成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完成340國道惠民段、339國道無棣柳堡至張連普段兩條國道和309省道濱城小營至高青界段、228省道博興陳戶至橋子段兩條省道大中修工程。濱州黃河大橋北引橋完成主體工程,主橋完成下部結構工程。樂安黃河公路大橋完成設計招標,開工建設。

鐵路方面。做好濱淄高鐵規劃論證、方案研究等前期工作。配合京滬高鐵二通道、濟濱高鐵濱州段完成勘測選址、支持性文件編制、立項和初步設計,做好京滬高鐵二通道濱州站、無棣站和濟濱高鐵惠民站高鐵站房規劃設計,完成高鐵片區綜合交通規劃設計,籌措配套資金,年底前開工建設。年內建成

黃大鐵路濱州段、濱港鐵路二期、鄒平貨運鐵路專用線,北海專用線主體完工。胡集裡則專用線完成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開展博興至濱州港鐵路電氣化客運改造提升工程前期工作。港航方面。濱州港2個5萬噸級泊位達到驗收條件,管廊支架一期工程主體完工,推進濱州港5萬噸級航道和防波堤工程,開工建設8#、9#泊位及儲運區項目,為濱化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做好泊位配套,提高港口通航等級和吞吐能力。小清河復航工程完成航道疏浚,開展船閘、橋樑、護岸等配套工程建設。徒駭河富國新港至東風港段復航工程完成疏浚清淤和富國新港改建。行業管理方面。優化提升交通運輸行業專家庫,充分發揮智庫作用,提高重點項目管理水平。整合我市道路運輸車輛公共監控平臺,建立覆蓋所有“兩客一危”、公交出租車輛的道路運輸綜合監控平臺, 提升動態監控服務水平。繼續推行一鍵叫車和定製公交,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出行服務。推進非現場執法及"智慧交通工地” 建設,打造科技治超和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





機場、高鐵、大學、高速、汽車製造…濱州今年要幹這些大事!


今年,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承諾做好以下16項工作: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左右,技術改造投資增長7.5%左右。

一、加快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一是著力打造世界高端鋁業基地。重點抓好投資過500萬元的20個續建、擬建項目,全過程跟蹤服務。全力支持鄒平市打造汽車輕量化研發製造基地,打造世界領先的鋁製輕量化材料研發中心。鋁製品一次合金率達99%以上,二次合金中高端鋁製品佔比達50%以上。高端鋁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930億元左右。

二是建設世界級高端化工產業基地。對標學習上海化學工業園,引入“一體化”發展理念,推動7個省化工產業園區產業鏈重構。每個省化工園區開展1至2次大型招商引資活動,年底前引進市外資金10億元以上。高端化工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80億元左右。

三是創建世界紡織家紡服裝產業基地。圍繞品牌服裝創意設計、高端家紡智能製造,加快4個紡織產業園智能化改造。制定出臺《打造世界紡織家紡服裝產業基地的若干政策》。10月份與中紡聯聯合舉辦世界家紡大會,展示宣傳“世界家紡濱州造”區域品牌。高效生態紡織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00億元左右。

四是突出重點技改項目支撐。編制2020年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導向計劃,突出抓好投資過500萬元的300個重點工業技改項目,實行全程跟蹤服務,按季度通報進展情況,對過億元的30個重點技改項目日調度,100個過千萬的項目月調度。

二、促進新興產業擴容增量

一是加快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業。年內培育2-3個智能製造(領軍)企業或應用示範項目。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6億元左右。

二是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大力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年內培育市級平臺5家以上。推進企業上雲,年底前上雲企業達到800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1億元左右。

三是加快培育新材料產業。5家以上企業入選製造業單項冠軍、工業設計中心、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等。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50億元左右。

四是加快實施智能化改造專項行動。制定出臺《濱州市智能化改造專項行動計劃》《濱州市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認定管理辦法》。年內優選培育5家行業智能化改造標杆企業。

五是加快5G產業發展。5月底前,完成全市5G建設專項規劃。全年新建5G基站1900個,年底前實現市主城區和重點應用區域5G信號連續覆蓋。

三、規劃引領產業有序發展

一是推進產業園區發展。編制實施《濱州市園區產業發展規劃》,促進“特色產業園”“園中園”建設,實現全市產業錯位發展。助力金屬板材、繩網、廚具等特色園區提升產業鏈水平。園區產業營業收入佔全市比重提高到70%左右。

二是推進“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全面推開“畝產效益”評價工作,推動工業企業資源要素市場化和差異化配置,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加快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向優質企業匯聚。

三是推進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按照“先立後破”的原則,一企一策,穩步推進地煉、焦化等行業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推進城區內化工企業轉型升級,逐步解決釋放“化工圍城”擠壓城市發展空間困局。6月底前,全面完成省定園區11個村莊搬遷任務。

四是編制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十四五”發展規劃。9月底前完成初稿。

四、提高經濟發展生態質效

一是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制定《“濱州企業日”活動實施方案》,組織好“濱州企業日”系列活動。完善企業家榮譽制度,調整充實優秀企業旗幟廣場。支持企業家幹事創業,抓好“十條意見”的貫徹落實。個性化定製企業家培訓,分行業、分專業、分專題,全年培訓企業家3000人次以上。

二是加強中小企業培育。加強中小企業梯隊建設,提高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全年培育瞪羚企業10家、隱形冠軍10家、獨角獸培育企業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0家。

三是加強工業經濟運行分析。發揮好市工業運行指揮部的作用,按月調度各縣市區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緊盯100戶重點企業和行業前20名骨幹企業,每月刊發工業經濟特刊,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建立調度、分析、反饋和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



機場、高鐵、大學、高速、汽車製造…濱州今年要幹這些大事!


2020年,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工作重點是:“聚力打好5個攻堅戰,堅決辦好5件民生實事,全力推進3項改革突破”。

打好5個攻堅戰,全力提升城市品質:

一是打通斷頭路橋,攻堅“道路擁堵”。牽頭打通主城區15條“斷頭路”、建設5座橋樑,具體承擔打通2條“斷頭路”、建設3座橋樑,完成41項路口改造及1項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工作任務,全面提升交通效率和環境質量。

二是實施水質提升,攻堅“飲水安全”。加強城市供水管網建設,實施市城區15.5公里供水管網新建、改造項目,建設200公里供水管網GIS系統,增強供水運行安全保障能力,確保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加快推進城市自來水廠深度處理升級改造,城市供水廠出廠水水質穩定達標,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95%以上。

三是推進互聯互通,攻堅“氣化濱州”。完成5座天然氣場站及3公里場站附屬管線,建設1座市域高壓次高壓天然氣管網調度管理平臺,提升全市天然氣輸送能力。

四是組織實施修復,攻堅“黃河工程”。出臺《濱州市黃河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組織實施主城區段水系修復項目、黃河風情帶體育設施建設、南海溼地鳥島建設、南外環路景觀提升改造工程、黃河生態園建設、十里荷塘景區提升等項目建設,打造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

五是深化水體治理,攻堅“汙染防治”。完成汙水廠建設,市城區南部汙水廠工程6月底前完工試運行,督促開發區汙水廠擴建工程10底前調試運行,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7%以上;實施雨汙分流工程,優化城市雨水、汙水收集系統,完成9條城區道路(共22公里)和182個小區雨汙分流改造;深化秦臺河城區段整治提升,年內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辦好5件民生實事,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一是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全市2020年棚戶區改造新開工5612套,基本建成600套。高質量完成市城區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年度任務,民安馨苑完成回遷安置,民安佳苑6#-9#樓竣工,4#5#樓完成主體封頂,民安錦苑3#、4#主體封頂,毛紡馨苑、民安.鵲華苑完成主體10層建設工作。

二是全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堅持市場化模式為主,引進央企等社會化投資,放大片區開發規模效應,三年內完成市主城區116個城中村改造任務,2020年度實施49個城中村改造。指導濱城區實施在建棚戶區改造工程,2020年實施鳳湖景城項目、鳳湖新城項目等8個項目,完成投資28.1億

機場、高鐵、大學、高速、汽車製造…濱州今年要幹這些大事!


機場、高鐵、大學、高速、汽車製造…濱州今年要幹這些大事!


機場、高鐵、大學、高速、汽車製造…濱州今年要幹這些大事!


機場、高鐵、大學、高速、汽車製造…濱州今年要幹這些大事!


綜合:衛建開說綜合濱州網,濱州濱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