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生活在江西省内的哪一座城市?为什么?

东2468


我对江西有好感。最近有经过修水县,一路的风景真好,民居很整洁。但要定居的话,我会选择九江。

一是,回老家很方便,火车每天很多趟。

二是,我打小就喜欢九江,觉得九江是个很美的城市,第一次去九江,那时候,长江大桥的桥墩在建,虽然很多年以后大桥才通车,但记忆深刻。

三是,语言接近,饮食习惯接近,民风也接近。

四是,我喜欢甘棠湖,现在每次去,我都会从烟水亭围着湖跑一圈,每天下午,好多运动的人们,傍晚的甘棠湖,湖美,人美,心里也美。

还有庐山哦,虽然去过三次,但魅力依旧。

湖北人,说不定真是当年从江西迁徙过去的原因,我经常休息的时候去九江,下面的共青,瑞昌,星子,湖口,永修,德安都去过。


米七大叔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自己的家乡,因为一般人对自己的城市最了解,而在别的城市生活的时间有限,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有限,因此,要说选择别的城市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

笔者在江西生活了二十九年,其中在赣州二十四年,在南昌三年(大学),在九江两年(当兵)。因此,也只能在这三个城市选择,因为对江西这三个城市最了解。

八十年代初,笔者在九江当兵两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在庐山。期间笔者也游览了石钟山,龙宫洞等省级著名景区。仅从这些不多的印象来看,感觉九江是座不错的旅游城市,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也还发达。但感受最深的还是奇秀甲天下的匡庐,毕竟当兵的大部分时间在庐山。

八十年代中期,笔者在南昌读大学待了三年。学校在昌北郊区,平均一两个星期要往南昌市区跑一两次。南昌给我的感觉就是市区面积大,比较繁华。公路、铁路交通比较发达。印象最深的是南昌八一广场、藤王阁、南昌起义纪念馆、以及八一桥。当时广播中的天气预报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八一桥水面上,阵风*到*级。

此外,笔者待的时间最长的就是赣州了(主要是县城和乡村)。从出生到九三年离开江西,笔者在赣南共待了24年。

六十年代中叶,笔者出生在将军县兴国,全国“出产”将军最多的县城。笔者出生在兴国县城的一座矿山--画眉垇钨矿。离开兴国的时候,也就四五岁的年纪,这在四五年中,印象最深的要数某年的秋天,大概是1967年吧,看见一长串人戴着又高又尖的纸帽,沿着乡间的小路游走。其次就是吃饭前,父亲手握毛主席语录,带领全家人面对老人家的画像,虔诚地颂读毛主席语录……。

之后,笔者随父母来到了石城,在一座矿山生活,就读一所村中学校(当时这所学校居然还有小学、初中和高中)。在石城待了十一年多,印象特别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池塘、榕树;批林批孔、学工学农;师道尊严、造反有理;大字报、封资修、反击右倾翻案风;上山下乡、复课闹革命;十月春雷、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知青返乡。直到1980年,笔者读完高一,才离开了这片难忘的第二故乡。

然后又随父母来到了信丰,他们工作在一家发电厂。印象最深的是发电厂高高的烟囱,浓浓的烟尘,以及公路上尘土飞扬驶过的运煤汽车。在一所矿子弟学校读完了高二,就毕业了,结束了自己整个的学生时代。遗憾的是,高中毕业的全班集体合影没有得到,不知什么原因,据说是照相师傅没照好。

八九年,因工作调动,来到了上犹一家国企工作。上犹是座美丽的县城,但彼时,还很穷,很落后。上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犹江的水,碧绿碧绿的,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赣南大地上。上犹的山巍峨挺拔,层峦叠嶂,奇伟峻秀,峰回路转……。

这就是笔者在赣州待的时间最长,印象最深的四个地方。一个人,印象最深的应该说是自己的学生时代。而自己的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赣南这片热土上,留在了老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你说,赣南这片热土怎能叫笔者轻易割舍?

随着改革开放,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铁路、高速公路已在赣南大地上纵横交错,今天的赣南交通十分发达,十分方便。原来从石城到赣州市区需要六七个小时,现在只需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此外,赣南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山川秀丽,人民纯朴。这一切,都是笔者选择赣南的重要原因。

所以,如果让笔者再一次选择,我肯定会选择赣州。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笔者的大多数同学都在赣南,历届同学会也都在赣南举办。因此,如果有第二次选择,我一定还会选择赣南。


海哥观世事


我选择赣州或者上饶,赣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上饶是我的第二故乡,它给了知识,给了我工作和生活,至今我仍然生活在上饶!赣州和上饶许多领域非常相似,都是江西大门,两地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钨,铜,稀土,金银的生产基地,两地都是交通要道,发展潜力巨大,两地都是革命老区,人民思想觉悟很高!七十年代前,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干部都以两地人为主!但以我的亲身经历,上饶比赣州要富裕一些,不过现在差距不大。赣州的城市建设比上饶要好,不过上饶也很不错!

我爱我的故乡赣州!

我爱我的第二故乡上饶!


严章忠


我乃江西萍乡上栗县湖塘村人,地地道道的江西农村人。湖塘村是赣湘边锤的一个乡村,距离县城二十的公里,距湖南长沙一百多公里,湖塘是花炮之乡,有花炮企业几十家,有大型超市两家,有农信社,邮政银行,有几公里长的一条十字街。人口一万几千人口,是上栗县最大的村庄。我爱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


江西老表小吴


人有梦想在那都会腾飞!人有雅兴住那都会亲民!如你放开心怀,走到那里,那里都美!我是萍乡人,我春天挖过竹笋,夏天河里游泳池,秋天上山摘过茶子野果,冬天老乡家里烤火聊天,早上出门大家见了欢声笑语,晚上回定埋窝造饭一家人其乐无穷,想发钱出外旅游,图自在河塘钓鱼,这就是我的家乡“萍乡”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颢男1


第一个排除南昌,经常出去出差,全国各地都有去过,整个江西,江西人给人感觉都不错,南昌除外,整个江西,应该是整个中国没见过这样的城市,骗子多,还排外,经济不怎样还谁都看不起。江西其他地方的人都看不习惯南昌。其他地方都很不错,九江很喜欢。



黎明的月光1


在江西生活您会选择哪座城市,我认为是人云亦云,出发点不同,也就选择不一样。如果换做是我,肯定选南昌市。

南昌赣江周边一角

我选择南昌市生活的几点理由

1. 南昌是江西省的政治中心

南昌是江西省政府驻地,可以说是全省威望最高的城市,在此就业生活会有比在赣州、九江、上饶等地更好的心理感,人民去办事也方面太多。

2. 南昌是江西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

2018年南昌GDP为5274亿元,排中国城市第41位,赣州、九江是2831亿、2700亿。人均GDP南昌是9.7万元,赣州和九江是2.9万、5.5万,分列全国第100和85位。

从此可以看出,南昌经济产值高,说明就业机会更多、可选择的大中小型公司和数量多、工作类型更广泛,人民的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在全省独一无二。

3.南昌是江西交通中心

在地图上分析江西的地理位置谁最具有优势时,我想众人高呼南昌。京九线和浙赣线交汇于南昌,形成东西南北的“十字型”格局。北去北京天津,东到杭州上海,南到广州深圳都方便,距离适中,而且南昌有普铁、高铁、动车、航空、高速公路等多种出行方式可选择,在全省没有谁能说的了。

3.南昌是江西教育中心

江西的大部分教育资源集中于南昌,如有最多的小学、中学、高中、大学院校数量,在南昌的市民可享受全省最便利、最好的公共教育资源。

南昌大学

江西最好大学是南昌大学,江西知名财经院校江西财经大学,此外还有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都集中在南昌。

赣州、上饶、九江等3市人口方面本就比南昌少,各类学校也就相对较少,特别在高等院校上,大多是一些高职专科类型的大学,教学优势方面可以说是不如南昌的一本、二本要好,就业选择的前途也是不太好。

综合上述3方面的分析,所以我想南昌是江西在工作、出行、修学上的不二选择。


贺千城财经


选择宜春,因为可以叫“春”,哈哈,开个玩乐。

如果不愁收入的话,我会选择南昌或者九江。

一:南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也是个省会城市。

1.交通比较发达(沪昆高铁,在建的京广高铁等),北上广基本不需要换乘还一天到,还有昌北机场基本满足你出省市的任何需求。

2.文化底蕴,南昌建市几百年,加上又是红色革命摇篮,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注意是一定。

3.教育,江西高校虽然在全国不是很牛,但南昌在江西还是排老大的,江西师大 南昌大学等,还有一些中学,小学都还不错。

4.熟人,我在南昌读的大学,或多或少有几个朋友,虽然10多年没回南昌了,但大学时光还是很美好,所以印象还行。

5.离家近,开车200公里左右。

二:九江

1.我的故乡(我是九江彭泽的)

2.很多亲戚在九江。

BUT

如果要在江西选一座,我就选南昌。当然如果全国选,我绝对不再回江西定居,因为我要养家糊口,想给下一代更好的生活和教育。


王野是假名


如果要选,我选宜春。一、宜春颜值爆表,风景优美,上学那会记得《滕王阁序》中有一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老师说其人其事,其物均典出宜春。那时候就想去宜春看看。二,宜春经济发达,企业多,三,宜春是一个生态家园。森林覆盖率达到56.84%,境内28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区。四,宜春交通十分便捷,方便我回家探亲。五,宜春未来规划好,将来更会越来越强。宜春要打造为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










郑好199312


如果我有退休工资的话,我情愿呆在江西修水这样的小县城,那里山青水秀,空气特别好,水质也好。修水的水源都是山缝里喷出来的水,流到小溪,由一条条小溪汇集到河里,形成修河的源泉,靠近铜鼓的山口复原,和东津境内的高锋,平安,乐乐平一带大山区,现在已无人居住,无任何污染,都青山肚子里吐出来的水。也难怪修水的女孩是那么美?但是你没有退休工资,想生活在这里就有点难,这里的日常消费与浙江杭州不分上下,想赚钱却很难。所以这个县是个打工大县,所有年青人都背井离乡;年年岁岁,上海,珠海,淦海,四海经商通富路,岁岁年年,广州,杭州,温州,九州打工奔山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