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哭了不抱”的妈妈,养出乖宝宝了吗?创始人已自证“愚蠢”

“孩子哭了怎么办?”相信很多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按照传统的育儿理念,当然抱起来是哄了。

“不,让他哭!”这就是20世纪初期,美国的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约翰·华生提出的“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育儿法。

该方法传入国内后,被很多人誉为“科学”的育儿方法,曾经风靡一时。但是这个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却一次次以令人心痛的结果证明了它的不可取。

信奉“哭了不抱”的妈妈,养出乖宝宝了吗?创始人已自证“愚蠢”

8个月幼童用头撞墙,只因妈妈的关注太少

有位妈妈带着自己8个月的孩子来看心理医生,原因是8个月大的孩子会时常用头撞墙。这样怪异和暴力的举动把孩子的父母吓坏了,医院检查没有问题,只好来看心理医生。

经过咨询,医生了解到,孩子的妈妈一直比较奉行国外的科学育儿方法。所以从孩子出生后,对孩子的哭闹,她一直采用“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方法。起初这个方法也很管用,孩子确实很少哭闹,她就更加信奉这些所谓的心理大咖的育儿方法。

在孩子四五个月的时候,她还在家里专门设置了“冷静角”,如果孩子无故哭闹,或者打扰她做事情,就把他放进“冷静角”冷静,对他的哭闹不理不睬。

渐渐地,孩子哭得少了,但却出现了“自残”的行为

,而且越来越严重,把他们夫妻吓坏了。

信奉“哭了不抱”的妈妈,养出乖宝宝了吗?创始人已自证“愚蠢”

信奉“哭了不抱”的妈妈,养出乖宝宝了吗?创始人已自证“愚蠢”

该育儿方法的创始人约翰·华生,他在最初用该方法养育自己的孩子时,暂时是获得了乖巧的孩子,但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问题便出现了。

华生的大儿子多次出现自杀行为,最终在30多岁时自杀身亡。另外一个儿子一直流浪,女儿也曾经多次自杀。一直延续到他的第三代子孙,每个人生活都不幸福。

虽然早已说明这种养育方法不靠谱,可因为流传度太广,很多中国妈妈还对此深信不疑,酿出了很多养育悲剧。

信奉“哭了不抱”的妈妈,养出乖宝宝了吗?创始人已自证“愚蠢”

哭声免疫育儿法,需要科学实施

该育儿法的养育目的是避免孩子太过依赖父母,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使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但是对于过早,过于机械地执行,往往会事与愿违。

1、新生儿需要无条件满足

刚出生的宝宝,世界对于他们是陌生的,在妈妈肚子里的记忆使得他们对妈妈有特殊的依赖。哭是他们唯一表达自我情绪的方法,这时,只有妈妈的怀抱是最安全、温暖的。

对于新生儿的需求,妈妈应该给予无条件满足,这样孩子才能有安全感。安全感在孩子将来的人生中,会陪伴他们很长时间,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根本。

信奉“哭了不抱”的妈妈,养出乖宝宝了吗?创始人已自证“愚蠢”

2、拥抱啼哭的宝宝,让他们感受妈妈的爱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不排除孩子会把哭作为要挟妈妈、达到自己目的的方法。但是学会情绪宣泄对一个人来说也很重要。

当宝宝啼哭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回应,拥抱他们,让宝宝知道,即便我们不会满足他的无理要求,但是爸爸妈妈的爱还在,更不会因为哭泣而被抛弃。

3、6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酌情处理

6岁以上的宝宝,对事物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对自我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个时候,如果宝宝经常无故啼哭,爸爸妈妈就要适当置之不理,用冷处理的方法使得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不当。

等宝宝停止啼哭后,要和他们深度沟通,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说出来,让他们懂得,长大了,很多事情,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还可以告诉他们一些方法,让他们知道除了哭,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信奉“哭了不抱”的妈妈,养出乖宝宝了吗?创始人已自证“愚蠢”

后面的话:约翰·华生确实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科学理论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育儿不是驯化,爸爸妈妈们还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在爱中成长才是一切育儿方法实施的前提。

宝妈们,你们信奉过哭了不抱的育儿理论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吧!

ps: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