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聽話,父母利用3個小方法,不生氣也能教出乖巧娃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寶媽抱怨自家孩子不聽話、調皮、愛鬧事,好像自家孩子就是一個麻煩精、惹禍精,每天都和父母對著幹。

現在有不少青少年的孩子存在著不聽話的現象,他們對於父母老師的話從來不放在心上,我行我素,讓不少老師家長犯愁。

但是孩子是生來就叛逆的嗎?其實不然,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時,他們都是天使,都是善良的使者,然後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有的孩子依然還是天使,而有的孩子卻變成了惡魔

孩子“叛逆”不聽話,父母利用3個小方法,不生氣也能教出乖巧娃

張阿姨的兒子皮皮,真的是人如其名,是小區裡大家公認的最頑皮的小男孩,鄰居都不願意自家小孩和皮皮玩。

最初皮皮還沒有那麼任性胡鬧,自從張阿姨辭了工作一心一意在家照顧皮皮之後,為了讓皮皮變得優秀,張阿姨給皮皮報了很多興趣班,皮皮稍微犯一點錯誤,張阿姨就“家法處置”

皮皮感到壓力特別的大,時間久了也就開始產生了逆反心理,對小區裡的叔叔阿姨也沒有了往日的禮貌,看見小區裡備受寵愛的孩子就嫉妒,皮皮也老是和張阿姨作對,特別想要逃離張阿姨的“魔爪”

孩子“叛逆”不聽話,父母利用3個小方法,不生氣也能教出乖巧娃

孩子處於叛逆期,父母應該怎麼做?

  • 給孩子適度的自由

父母渴望孩子成才,希望孩子未來一帆風順,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不要貪玩,這些都是父母給予孩子的美好期望。

因此父母可能會無時無刻的“監視”著孩子,給孩子制定忙碌的學習計劃,給孩子報一系列的興趣班,將孩子壓得喘不過氣。

父母本意是善,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父母卻忘了給孩子適度的喘氣空間,忘了孩子正是處於一個貪玩的年紀,而父母和孩子的立場不同,因此很容易的就引發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戰爭”

所以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父母都應當給孩子

適度的自由,讓孩子能夠勞逸結合,能夠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孩子“叛逆”不聽話,父母利用3個小方法,不生氣也能教出乖巧娃

  • 尊重孩子的隱私

不管是哪個年紀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

,不想讓別人知道,哪怕那個人是自己最親的親人。

然而一些父母們總是想要去挖掘孩子們的隱私,並且還顯得那麼的理所應當,他們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當孩子問起的時候,父母還理直氣壯的說“我是你媽,我什麼不該知道?”

其實這是最傷害孩子的做法,不少父母還經常將它視作口頭禪去打探孩子的隱私,明智的父母應該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隱私

當孩子不想說,有難言之隱的時候,只要不是違反法律、法規的事情,父母就應該選擇尊重孩子,給予孩子最基本的信任

孩子“叛逆”不聽話,父母利用3個小方法,不生氣也能教出乖巧娃

  • 多和孩子溝通

推心置腹的談話是心靈的展示,父母和孩子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

生活閱歷也不同,長期生活在一起難免會出現意見不合的時候。

而解決問題的辦法絕不是爭吵冷戰,相反的,雙方應當要多溝通多交流,尤其是父母,作為長輩要理解孩子還較小不懂事,更應該主動去和孩子交流談心

在彼此的交流過程中,發現對方的需求,並對症下藥,良好的溝通是心的橋樑,因此當孩子叛逆不聽話的時候,父母不要急著打罵孩子,而是冷靜的坐下來,慢慢的和孩子“閒聊”,理清問題的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孩子“叛逆”不聽話,父母利用3個小方法,不生氣也能教出乖巧娃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6歲之前,孩子的性格還沒有完全形成,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英子為家長們推薦2本有關性格、品質培養的繪本——《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孩子“叛逆”不聽話,父母利用3個小方法,不生氣也能教出乖巧娃

採用經典的童話故事,在故事中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每冊都是一個單獨的故事,分別培養寶寶的愛心、樂觀、自信、分享、勇氣、善良等品質,提升寶寶的情商,讓寶寶擁有好人緣。

孩子“叛逆”不聽話,父母利用3個小方法,不生氣也能教出乖巧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