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9年的聖誕節,在一種準和平的氣氛中度過,或許歐洲人感覺,桌子下面在談判,他們以一種僥倖的心態期盼戰爭到此為止,但實際上,平靜背後的暗流湧動,每天都在進行。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9年12月20日,一群英國士兵抵達兵站,準備開拔,其中兩人還扛著聖誕樹。雖然此時二戰已經爆發,但英、法兩國對德作戰意志不強,躲在馬其諾防線的背後坐視德國攻城略地,前線將士也沾染了厭戰情緒,寧可靜坐度過聖誕節也不願意發起攻擊

柏林——“敵基督”的平安夜

作為一個天主教和新教佔主體地位的歐洲大國,德意志民族對聖誕節尤為重視,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擺放聖誕樹、為孩子準備“聖誕日曆”、製作薑餅屋等風俗均來源於德國,甚至據說最早的聖誕老人形象也出自從屬於德意志文化圈的奧地利畫家莫里茲·馮·施溫德的筆下。

在濃郁的傳統文化面前,即便是在強調種族純淨的納粹黨,也只能默認和尊重各種聖誕習俗。阿道夫·希特勒執政之初還親自參加和組織各類聖誕慶典,展現自己博愛、寬厚的“人設”。

自1937年之後,這一切開始悄然地發生了變化。當年12月德國官方媒體刊行了一個主題為“‘舊俗’新意”的小冊子,殺氣騰騰地稱:聖誕節只是一個“優先確保德國能夠享受和平的節日”。這裡所說的和平,“只能通過剷除猶太人、吉普賽人、共產主義分子和同性戀者等國家公敵才能實現”。

次年3月12日,德國軍隊便在奧地利納粹黨的應和下,長驅直入進佔維也納。一年之後,遵循“慕尼黑會議”上所取得的“外交成果”,希特勒又成功地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的“水晶之夜”後,德國民眾漠然地經過櫥窗被砸毀的猶太人店鋪。

德國一路開疆擴土,令希特勒在國內獲得空前的支持,但“優先確保德國能夠享受和平”的“聖誕節”卻遙遙無期,日益緊張的國際關係令德國民眾陷入極度恐慌和不安之中。

1938年的聖誕節前夕,納粹“衝鋒隊”藉口德國駐法大使館三等秘書恩斯特·馮·拉特於巴黎遭猶太青年槍擊、傷重不治,瘋狂搗毀猶太店鋪、教堂和私人住宅,私刑迫害德籍猶太人。這場被稱為“水晶之夜”的反猶騷亂,為聖誕節這個來自伯利恆的猶太“聖子”耶穌的誕辰蒙上了一層陰影。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9年12月12日,戈培爾在一次宣傳活動上為德國海歸子女派發聖誕禮物。

1939年的聖誕節轉眼來到,雖然德國軍隊迅速摧毀了波蘭政府,但和平卻依舊是一種奢望。東線,德國與蘇聯接壤,1939年8月才簽署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能維持多久,誰也無法保證。西線,英、法援引此前與波蘭簽署《安全保證條約》向德國的宣戰,令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大多數德國人感到惴惴不安,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深陷兩線作戰的可怕記憶再次浮現在了他們的眼前。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8年11月8日(或9日),希特勒在慕尼黑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發表演說,紀念啤酒館政變15週年

在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時,希特勒正準備與隨員們一起登上開赴波蘭前線的專列。他鎮定地表示:西線沒有什麼擔憂的。英、法兩國會在“西牆”上“碰掉牙齒”。但在列車出發之後,希特勒卻還是叫來了擔任其侍從長的黨衛軍軍官——海因茨·林格,叮囑他“普通德國人能有什麼吃的,你就給我吃什麼。我有責任做出典範”。希特勒很清楚,戰爭從來就不只有刀兵相見這一種模式,既然掌握制海權的英、法在一戰時以圍困和飢餓讓德國人屈服過一次,這一次他們也還會如此。

整個1939年末,許多針對希特勒的政變和刺殺在陸軍內部不斷醞釀。當年11月8日,在慕尼黑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中與那些昔日揭竿而起的“老戰友”團聚之時,希特勒對與之關係莫逆的女性設計師戈爾迪·特魯斯特表示:“我隨身帶著手槍,若我的末日已決定,只有這個才能救我。”

當晚,希特勒臨時提前離開後不久,一枚炸彈於啤酒館內爆炸,造成了7人死亡,63人受傷,傷者中還包括希特勒未婚妻愛娃·勃勞恩的父親。諷刺的是,得知此事的希特勒以“這正是上帝的意旨。上帝有意幫助我達到目標”自我安慰。德國各地的宗教人士也跟著虔誠地宣佈:“上帝奇蹟般的作用才保佑了元首。”

教會的奉承並不能改變希特勒對聖誕節的態度,回到柏林之後,他隨即授意宣傳部長戈培爾,下令禁止各報刊登和平言論。本年度聖誕節的基調應該是“士兵的聖誕、人民的聖誕”:所有德國人應該咬緊牙關,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9年,希特勒(右,身著棕色制服)正在西線視察,聽取有關“齊格菲防線”的報告。

得知法國軍隊龜縮於馬其諾防線後無所事事之際,戈培爾當即指示納粹宣傳機構,全力在聖誕節期間展開心理戰攻勢。依照這一命令,德軍開始在對峙的陣地上向法國軍隊致以“兄弟般”的問候。每天晚間更會有廣播放送纏綿的法國歌曲。在節目結束前,播音員更會深情款款地說道:

晚安,親愛的敵人,與你們一樣,我們也不喜歡這場戰爭。誰該負責呢?不是你們,也不是我們。所以,我們為什麼要互相射擊呢?又一天結束了,我們大家又可睡一晚甜覺。

巴黎——至暗時刻的午夜彌撒

戰後關於英、法軍隊緣何在波蘭遭受攻擊時選擇作壁上觀,曾引發一場口水戰。英國方面指責稱:在1939年5月19日簽訂的《法、波武裝部隊合作軍事條約》之中,法國陸軍總司令甘末林雖未明確波蘭遭德國進攻後,法國方面將投入進攻德國的兵力。但承諾在德國進攻波蘭的16天內,法國將以“大部分的兵力”進攻德國。雖然說波蘭軍隊不到16天就已經覆滅,但法國政府仍應承擔道義上的主要責任。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9年12月24日平安夜,美國記者馬克斯·喬丹在格菲防線採訪時,讓駐守的德國士兵向美國聽眾唱聖誕歌曲致意

法國學者則反唇相譏稱:9月7日法國第二集團軍群,曾謹慎地向前進入德國領土。此後是因為要抽出人力物力回防“北方地區”,才決定於9月30日撤回到馬其諾防線後面。這一“北方地區”,正是英國遠征軍此前承諾協防的從馬其諾防線的西北端到英吉利海峽的180英里戰略缺口。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9年,甘末林(右)在視察前線時,檢查前線軍隊的英式坦克

在得知法國人於西線展開地面進攻之際,時任德國陸軍第1集團軍司令的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大將,迅速調集了22個師的兵力駐守齊格菲防線。但甘末林下達法國陸軍的命令是“(最遠推進到)齊格菲防線前一公里處”。

有關甘末林將軍的這一命令,法國人給出的解釋是他們的部隊缺乏足夠的重炮。畢竟1939年法國陸軍總計擁有10700門大口徑火炮。但大部分是部署在馬其諾防線的堡壘和坑道之中的要塞炮。為了應對深入德國境內的戰鬥,法國人甚至從軍火庫中拉出了諸多一戰後封存的“老炮”。

世人卻不禁要問難道如何突破齊格菲防線這一問題,戰前法國陸軍高層從未考慮過嗎?

很不幸,從目前史料來看,法國人真的沒想過。作為經歷過一戰的老帥,甘末林曾親眼看見過無數年輕的法國士兵倒在德軍防線之前,所以他不敢去想象當那些由鐵絲網和戰壕組成的野戰工事被替換成鋼筋混凝土的碉堡之後,自己的部下將付出何等慘重傷亡。

從一開始,甘末林就把“薩爾攻勢”的目標,設定通過大張旗鼓的正面佯攻,迫使德國陸軍從波蘭戰場抽調部隊回防本土。甘末林在戰爭爆發後12天告知波蘭武裝力量總監愛德華·里茲-希米格維:“一半以上的法國陸軍已與德軍展開接觸,將迫使至少6個師的德軍從波蘭戰場回撤。”

同一天,英、法兩國於法國的阿比維爾召開“最高戰爭會議”,確定對齊格菲防線的攻擊將延遲至9月17日至9月20日左右展開。但9月16日德軍合圍華沙及蘇聯入侵波蘭東部地區的消息,終止了法軍的作戰計劃。9月21日,法軍主力開始後撤。10月17日,德軍大搖大擺地收復為法軍佔領的所有邊境地區。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9年12月30日,正在馬其諾防線後“靜坐戰”的英(中)法(左、右)軍士兵相互舉杯慶祝新年

在“和平主義”的外表之下,是法國民眾對戰爭的恐懼,他們不敢再進行一場血腥戰爭,不願再將一代年輕人送往戰場。他們寧可選擇躲在馬其諾防線的背後,依託現代化的工事,靜靜地等待敵人來進攻。

民眾的厭戰情緒很快便傳染到了前線。1939年聖誕節前夕,法國陸軍總司令甘末林將軍來到馬其諾防線慰問了駐守一線的官兵。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記憶,他為前線的部隊準備了一萬個足球,希望重演一遍1914年聖誕節時,西線士兵們走出塹壕展開足球友誼賽的場景。

此刻,士兵們期盼的往往不是勝利,是儘快回家。

倫敦——槲寄生下的守候

英國陸軍在戰爭爆發後的前幾個月裡,的確動作遲緩。

早在1939年6月15日,英國海軍已大規模徵召大量的後備軍官與士兵。當8月24日英國議會通過了《國防緊急授權法案》,下令艦隊開往戰時集結地點,此時英國海軍主力在斯卡帕灣枕戈待旦,隨時準備開赴北海及英吉利海峽,以切斷納粹德國的海外貿易航線。

但沒有想到的是,那些他們曾被引以為傲的皇家戰艦尚未出港,9月3日,英國客輪“雅典娜”號被魚雷擊沉。由於112名遇難乘客有28名美國人,納粹德國方面沒有第一時間承認此事為德軍潛艇所為,而是宣稱剛剛接任英國海軍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命人在“雅典娜”號上安置了炸彈,以便離間美、德關係。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9年9月3日,二戰爆發後不久,英國客輪“雅典娜”號即被德國潛艇用魚雷擊沉,112名乘客遇難

丘吉爾火速召集海軍部的相關人員商討對策,但就在英國人自以為德軍潛艇只敢攻擊民用船隻,只需加強護航便能萬事大吉之際,1939年9月17日英國海軍“勇敢”號航空母艦在英格蘭海岸西南部的海面執行反潛任務時,被德國海軍“U-29”號潛艇擊沉。

更大的災難發生於10月14日,當天夜間由德國海軍上尉京特·普里恩指揮的“U-47”號潛艇,繞過重重水下防禦體系,突入英國海軍主力艦雲集的斯卡珀灣,併成功擊沉滿載排水量33500噸的“皇家橡樹”號戰列艦,艦上833名官兵隨之葬身海底。

令他們難堪的是,在潛艇部隊瘋狂肆虐的同時,德國海軍的“施佩伯爵”號和“德意志”號袖珍戰列艦亦在南、北大西洋不斷攔截英國及其盟友的商船。為了挽回顏面,英國海軍決定全力出擊。誓要將德國海軍的水面艦艇趕出大西洋這片大英帝國的禁臠。

在“德意志”號因發動機故障而提前撤回國內的情況之下,英國海軍將火力集中於“施佩伯爵”號的身上。1939年12月13日,英國人終於在烏拉圭的拉普拉塔河口堵住了對手,但此時先行趕到戰場的英國海軍僅有1艘重型巡洋艦“埃克塞特”號和2艘輕型巡洋艦“阿賈克斯”號和“阿喀琉斯”號,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在長達80分鐘的激戰之後,英國海軍方面“埃克塞特”號起火,失去進攻能力,“阿賈克斯”號上的火炮有半數被摧毀,“阿喀琉斯”號亦損壞嚴重。“施佩伯爵”號也遭到了重創,被迫退入鄰近的蒙得維的亞港進行緊急修理。這頭為禍一方的孤狼終於落入了獵人的羅網。12月17日,在烏拉圭政府的最後通牒之下,“施佩伯爵”號無奈地駛出港口。不久便在圍堵其的英國海軍艦隊前爆炸自沉。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9年12月17日,德國袖珍戰列艦“施佩伯爵”號在烏拉圭蒙得維的亞港外自爆沉沒。

上述事例不難說明,在英、法兩國地面部隊於西線等待德國人的進攻之際,英、德之間的海權爭奪早已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即便是在大洋之上,英國方面也表現得較為保守和消極。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為20世紀30時代的英、法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強大,除了飽受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國力透支和人口銳減等因素困擾、被席捲全球的“大蕭條”經濟危機重創之外,英、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還存在著經濟結構嚴重失衡,以及國內各種政治思潮動盪等不利因素。

1939年的西線聖誕節:納粹德國早已埋下“溫情”圈套

1939年9月3日,英王喬治六世正在就對德宣戰問題首次向國民發表演說,號召國民“冷靜,堅定和團結”地面對。

結束了對前線的視察之後,喬治六世似乎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急迫感,當年聖誕前夕,這位先天口吃的國王,繼9月3日發表對德宣戰演說之後,第二次向全體國民進行了廣播動員,他盛讚了過去4個月中,英國海、陸、空三軍所做的不懈努力。並向所有隨時準備為拯救自由世界而做出犧牲的人們致以敬意。

演講的最後,喬治六世動情地說道: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我們無法預知它意味著什麼。如果天主降下和平,那我們將無比感激。可即便那是一場漫長鬥爭的序幕,我們也將無所畏懼……此時此刻,我要對所有奔向1940年的人們說:‘給我以光明,讓我引領你們坦然的去面對一切的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