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K和RPD哪個更好?各自都有什麼缺點和優點?

五行缺啥


捷格加廖夫RPD輕機槍和卡拉什尼科夫RPK輕機槍都是蘇軍的班用支援火力,它們之間的不同就是後者是槍族化的輕機槍,和AKM突擊步槍有相當一部分零件可以互換使用,這在戰場上的意義是很大的,因為戰場上任何事情都能發生,輕機槍要是發生了故障需要更換零部件,就可以拆一支步槍進行零件互換,如果是不能互換,問題就很嚴重了,輕機槍是班裡的火力核心,它要是打不響整個班集體就會處於火力失衡狀態,而這個時候敵人的輕機槍就會逐一壓制己方的步槍手...這仗也就沒法打下去了,也正是正因為這個原因捷格加廖夫RPD二戰後服役不到10年的時間,就被RPK全面替代了。
蘇聯槍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硬朗和冷峻,RPD這槍是捷格加廖夫大師在1943年開始設計的,是替代DP輕機槍的(就是俗稱的大盤機槍)二戰期間也生產了一部分進入到部隊服役,但那個時候班用武器沒有槍族化的概念,莫辛納甘步槍、PPSH/PPS衝鋒槍、DP輕機槍在班排小隊當中誰都不佔主導裝備的位置,RPD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設計出來,雖然說在戰場上表現良好,但隨著二戰之後突擊步槍的興起,班用機槍要與突擊步槍實現較大數量的零部件通用化,而RPD輕機槍與AK–47/AKM突擊步槍之間除了都使用7.62×39毫米M43子彈外,其它地方沒有通用性,所以它必然是被RPK輕機槍所淘汰。


RPK輕機槍與AK–47/AKM突擊步槍一樣,也使用活塞導氣運動原理,從外形上看就是一支放大了AK步槍(某些國家確實管這類槍族機槍叫做“重管步槍”),彈鼓和彈匣可以步槍互換使用,大大的簡化了後勤壓力,而RPD輕機槍的彈鼓不能與AK系統突擊步槍通用,這就影響到了它在戰場上的勤務保障的便捷能力。

而且RPK的設計原理要比RPD簡單一點,加工工時少一些,零部件通用更便於在一條生產線上同時製造量兩型槍械所需的大量零件,可迅速投入生產和降低了生產成本。
RPD使用100發彈鼓供彈,火力持續性要高於RPK,但它的魚鰓式閉鎖結構複雜程度高於RPK的轉栓閉鎖,在比較惡劣的戰場環境下容易出故障,清潔次數和時間都要高於RPK,總體來說RPD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輕機槍,它與RPK這種槍族化輕機槍是兩個概念,它作為連排級火力壓制裝備是合格的,但是二戰之後步兵連隊已經高度的機械化或者摩托化了,對於槍械的要求也必須是通用化和槍族化,所以RPD輕機槍的地位有些尷尬,而且不能適應部隊要求的武器,即便是設計的再好也必然要淘汰的。


皇家橡樹1972


對比下這兩款吧

RPD和RPK最大區別是供彈,RPD是彈鏈式、而RPK是彈匣/鼓式。從火力持續性上來說,RPD這種彈鏈無疑能潑水潑的更灑脫。


結構上來說RPD是導氣+魚鰓式閉鎖,這種結構在當年來看一點沒創意,設計師捷格加廖夫之前的兩個作品 DhsK機槍和DP28大盤雞就是這種結構。

而RPK是AK的班機版本,結構自然和AK一樣的導氣+轉栓閉鎖,至少從現代的角度看,轉栓式閉鎖是成功和經得起考驗的的。


RPD發射時開膛待擊,因此散熱比RPK的閉膛好點,能夠連續射擊300發,而RPK的話150發都夠嗆。


RPD的槍管比RPK更厚,熱容率和散熱都比RPK優秀


RPD槍管比RPK要短,因此初速和射程略低。


RPD7.5公斤,RPK只有5公斤不到,這點RPK優。不過從彈鏈機槍角度去考慮 RPD已經算輕了。


RPD一個彈鏈盒100發,RPK長彈匣40發,彈鼓75發。但是RPK換彈速度比RPD快多了。

RPD的射速650-750發/分,RPK和AK一樣是600發/分。火力上RPD佔優


差不多主要區別說完了,總結一下,從設計角度來說,雖然RPD和RPK使用同樣的7.62x39mm中間威力步槍彈。但RPD更像是一支傳統意義上的輕機槍而非班用機槍,它強調大火力、火力的持續性,但是它比較重,可能會導致班組機槍手無法跟上隊伍行進,彈鏈供彈和魚鰓閉鎖比較複雜,尤其是可靠性和勤務性不大好。從現代眼光去看,它更適合作為一支排級的支援機槍,所以毛子用RPK替代了RPD。


而RPK的話眼光就不錯了,是對於班組制式步槍的強化。用比AKM更厚的槍管增加彈道穩定和熱容、用比AKM大的彈匣和彈鼓增加火力持續性。而且重量控制得當,不至於讓機槍手太苦逼。用傳統機槍的眼光去看肯定是RPD優秀,但用現代班用自動武器的角度去考慮的話則是RPK更符合現代作戰要求。(雖然兩現在都涼了)


瘋狗的輕武


RPD在先,捷格加廖夫研發,是一挺發射7.62×39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的輕機槍,二戰結束以後,就開始裝備蘇軍,國內引進仿製版被命名為“56式輕機槍”。
因此,國內軍迷對RPD輕機槍非常熟悉,相信許多讀者打過這挺100發彈鏈供彈,但裝在一隻鐵彈盒內,不明就裡的人以為是彈鼓供彈的輕機槍。此槍空槍重7.5公斤,理論射速為 700發每分鐘,有效射程1000米,在輕機槍中可謂出類拔萃,81式輕機槍有效射程為800米,95式輕機槍有效射程更銳減之區區600米。
RPK在後,卡拉什尼可夫研發,是以AKM突擊步槍為基礎發展出來的一挺輕機槍,1959年以後,才正式裝備蘇軍,同樣發射7.62×39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此槍初速為745米每秒,有效射程1000米, 理論射速每分鐘600發,空槍重5.6公斤,採用40發彈匣或75發彈鼓供彈。
RPD和RPK,是兩挺不同供彈方式的輕機槍,當年,都是裝備蘇軍步兵班的班用機槍,兩者發射相同的7.62×39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有效射程基本上相當都在1000米距離內。但蘇軍用RPK逐步取代RPD,成為步兵班攻防的主力槍械,原因還是前者的重量較輕,空彈鼓狀態下為5.6公斤,空彈匣狀態下僅5公斤,而後者在空彈盒狀態下則有7.5公斤,顯然同樣的輕機槍,發射同樣的槍彈,差不多的有效射程,蘇軍就考慮了槍械的減重。
當然,RPD輕機槍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採用了100發彈鏈供彈,賦予了此槍強大的火力,1000米的有效射程,其實,與戰場上的重機槍火力有得一拼。
畢竟RPK在彈鼓供彈時,也只有75發,在彈匣供彈時,就下降到了40發,槍械重量是降下來了,但火力銳減也是非常嚴重的。

我軍裝備的仿製RPD的56式輕機槍,儘管按計劃屬於逐步被81式和95式輕機槍所取代,但7.62毫米81式輕機槍75發彈鼓供彈,以及5.8毫米95式輕機槍75發彈鼓供彈,火力包括有效射程,供彈方式仍然不能使軍方滿意。

所以逐步退役的56式輕機槍仍然被我軍所繼續保留,消耗大量庫存的7.62×39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慮。

56式輕機槍,確實也不負眾望,參與了62年、69年和79年那三場著名的邊境衝突戰,實戰中較遠的射程和強大的火力輸出,獲參戰官兵的一致好評。
而相比較而言,81式特別是95式輕機槍的口碑,在軍中就遠遜56式輕機槍了,複雜的彈鼓供彈惹的禍。

國平軍史


RPK和RPD兩種機槍都曾作為蘇聯軍隊的班用機槍使用,其中RPD是一種使用75發彈鏈供彈,彈鏈可放置在彈鏈盒中的機槍,而RPK本身的結構基於AK突擊步槍,可以使用75發彈鼓供彈,並且供彈具可以和AK突擊步槍換用,可以看做是一種重型AK。

RPK與RPD

RPD輕機槍於1944年定型,所以實際上他是一種二戰的設計,但由於定型時間晚,實際上並沒有參加二戰。而RPK於1961年定型,目的便是取代RPD輕機槍。筆者認為,RPK取代RPD是一個正確的做法,相比之下RPK更加有優勢。

首先RPK比RPD結構簡單了不少,有利於戰場上的保養維護,並且它的結構原理和AK突擊步槍基本是一樣的,所以蘇軍士兵只需要掌握一種結構的保養維護方法,就能套用到AK和RPK兩種武器上。

蘇聯班用機槍的演變

其次,PRK的重量也比RPD輕了不少。RPD輕機槍的空槍重量為7.4千克,而RPK機槍的空槍重量只有4.7千克。這很大程度是因為RPD輕機槍採用了魚鰓撐板式閉鎖結構,槍機在閉鎖時需要卡在機匣上,因此需要較為厚重的機匣,因此增大了武器重量,而RPK輕機槍採用的槍機迴轉閉鎖,槍機卡在槍管節套上,機匣可以採用衝壓製造,減輕了重量。

RPD的機匣看起來很苗條,其實挺厚的

最後RPD輕機槍雖然採用了理論上火力持續性更強的彈鏈供彈,但是卻沒有快速更換槍管的功能,彈鏈供彈的優勢不能很好的發揮出來,相比之下RPK輕機槍同樣有75發彈鼓供彈,結構還比彈鏈供彈簡單。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在不同環境下兩種槍械各有優劣。


進鋪贊車


現在輕機槍仍然沒有超過PPK的


用戶9950556646972


RPK,突突突突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