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是忘恩负义且不读书的包衣奴才?别再被《雍正王朝》误导了

年羹尧,是清朝历史中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死于雍正三年(1725年)。


年羹尧是忘恩负义且不读书的包衣奴才?别再被《雍正王朝》误导了

这一年,他47岁,提重兵于西北,挫败试图自立的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先后被加封为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川陕总督。

恩宠无以复加,仕途达到巅峰。

不过,命运之轮迅速逆转,荣华富贵瞬间灰飞烟灭。

雍正三年四月十八日,年羹尧被免去川陕总督,改任杭州将军。十月一日,正在看守城门值夜班的年羹尧被锁拿抄家,十一月五日,被押解进京关入刑部大牢。

仅仅一个月后,年羹尧就被赐自尽,一生传奇戛然而止。

雍正为什么在即位之初要杀年羹尧?


年羹尧是忘恩负义且不读书的包衣奴才?别再被《雍正王朝》误导了

在二月河先生所著的《雍正王朝》中,以及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年羹尧的身份,是雍正潜邸时的包衣奴才,算是世代家奴。

后来,因得到雍正器重,开始飞黄腾达。

所以,年羹尧被杀,最大的原因是忘记了自己的奴才身份,辜负了雍正的厚遇。

那么,年羹尧究竟是不是雍正的家奴?他辜负了雍正的恩宠吗?

一、 年羹尧是不是雍正的家奴?

年羹尧祖籍安徽怀远,明朝后期迁居辽东广宁,明清鼎革之际,年羹尧的曾祖父年有升一家,被清军裹挟入旗,隶于汉军镶白旗下。

顺治十二年(1655年),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考中进士,开始了年家的仕途之路。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官至工部左侍郎、湖广巡抚,署理湖广总督。

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官至左都御史,以内务府总管身份出任淮安关监督和景德镇御窑厂监督。

此外,年羹尧的妹妹,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右,由康熙亲自指婚给时为雍亲王的四阿哥胤禛,其时大约十四五岁左右。

年羹尧的妹妹为何会嫁给雍亲王?

这是因为,在康熙四十八年,大封皇子,原本只是贝勒的四阿哥胤禛被晋封为雍亲王。

从贝勒到亲王,不仅意味着爵位的提升,相应的待遇也一并得以提升。

因此,年羹尧所属的汉军镶白旗,原本隶属于肃亲王府的庶支——贝勒延寿。延寿,即大学士明珠的女婿。

现在,随着所在的旗分佐领,被相应划拨到雍亲王属下。年氏家族,从此与雍亲王形成主属关系。

然而,旗分佐领≠包衣家奴。

我们知道,清朝八旗包括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镶黄、正黄、正白属于上三旗,由皇帝本人亲自统领。

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白旗、镶蓝旗,则被称之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分领。

然而,八旗除了“旗分佐领”外,又将隶属于皇帝和宗室王公的私属家奴编为包衣,由包衣佐领、管领统辖。

包衣籍按旗色一分为八,无满洲、蒙古、汉军的区分。

其中,属于皇帝的上三旗包衣由内务府管领,称为“内三旗”。下五旗的包衣分属下五旗的王公贵族。

清昭梿《啸亭杂录·汉军初制》:“雍正中,定上三旗每旗佐领四十,下五旗每旗佐领三十,其不足者,拨内务府包衣隶焉,其制始定。”

八旗从建立的时候起,就可以被视为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私属物品”。其中,“外八旗”为旗主之兵弁,“内八旗”为旗主之家臣,一内一外,都是要为旗主出力的。

正身旗人,被称为“属人”,专门服务旗主的,被称为“包衣”。


年羹尧是忘恩负义且不读书的包衣奴才?别再被《雍正王朝》误导了

入关之前,八旗各旗的政治、经济基本都由旗主决定,与其属人之间形成了“施养”与“被养”的关系。作为“施养人”,旗主决定属人的政治身份和经济待遇,并且有恩养的义务。

作为“被养人”,属人有服从旗主、为旗主效力等义务。

这种关系之中,旗主被属人称呼为“主子”,属人面对自己的旗主要自称“奴才”。

所以,随着被封为雍亲王,雍正成为镶白旗的入八分王公之一,年羹尧一家便成为其属人。

不过在满清入关之后,出于强化皇权,弱化宗室的考虑,“外八旗”对于旗主的义务愈发减弱,属人尽管对本管王公仍然有一定的义务,如政治上的亲近、经济上的帮衬,以及称呼上体现尊卑关系等。

但属人在法律上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的身份,王公不能对其在政治、经济、人身自由上予取予夺。

所以,年羹尧可以说是雍正的属人,但并非家奴。

二、年羹尧的飞黄腾达是因为雍正吗?

年羹尧,字亮工,“亮工”出自《舜典》,“钦哉,惟时亮天工”,意即“辅佐天子以立天下之功”

年羹尧出生的时候,满清已经入主中原36年,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之乱”已接近尾声。

年羹尧先后娶过两位妻子,第一任是康熙年间红得发紫的权臣明珠的孙女,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女儿,叶赫那拉氏。

可惜叶赫那拉小姐红颜命薄,入门不到几年即病逝,明珠再次做媒,将自己夫人娘家——英亲王阿济格的宗室女,觉罗氏嫁给年羹尧做继妻。

明珠能将孙女嫁给汉人年羹尧,还是看中了小伙子的才气:年羹尧20岁出头,即康熙三十八年(1699)中举;第二年,以举人身份会试中第,考卷被列入前十,进呈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在选拔翰林院庶吉士的时候,破格将其列入其中。

得到圣眷自然与众不同,入仕之后的年羹尧,仕途之路顺风顺水。他21岁入翰林院,26岁就以翰林院检讨的身份,作为钦差,担任四川乡试主考官。


年羹尧是忘恩负义且不读书的包衣奴才?别再被《雍正王朝》误导了

30岁不到,年羹尧就升任正三品的内阁学士,并加礼部侍郎头衔。不久,即放外任为四川巡抚。

要想知道年羹尧提拔速度有多快,看看跟他同榜中进士的张廷玉,直到7年之后,才熬到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至于同榜中举的鄂尔泰,一直熬到康熙六十年,快42岁的时候,才仅仅是个内务府员外郎。

这一年,42岁的年羹尧已经再次被康熙从四川总督擢升为川陕总督。

此时的年羹尧,业已成为康熙朝中最年轻、最重要、最受皇帝信任的封疆大吏。

年羹尧在仕途上一路高歌凯进的时候,未来的雍正皇帝仍然只不过是雍亲王而已。

群臣心目中,最有可能接任皇位的,是雍正的同母弟弟,皇十四子胤禵。

所以,年羹尧30岁不到,就被康熙当做“社稷之臣”来精心栽培,他的一路提升显然是来自康熙的看重和赏识,与雍亲王胤禛没有一丝一毫关系。

说年羹尧忘恩负义,背叛主子的指控,就根本站不住脚。

三、雍正究竟为何要杀自己的大舅子年羹尧

年羹尧少年得志,既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他的同年举人鄂尔泰一直到雍正即位时,仍然沉沦下僚,郁郁之中写诗感慨,“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即可知”。

此时的年羹尧已经做到了总督。

张廷玉,与他同年中进士,但要年长八岁,直到雍正初年,年近半百,才任户部尚书。

相比而言,年羹尧不仅仕途得意,妻子娘家还是康熙前期重臣明珠家族。

如何不能趾高气扬?

然而,少年得志有时候并不是好事,因为人得意的太早,路走得太顺,获取的太容易,做事便容易想当然,脱离实际。

而且,少年时代及受人追捧,阿谀声一片,虽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关注,但更容易养成年少轻狂、目中无人等坏习惯,影响日后发展。

比如年羹尧虽然曾经不遗余力的推荐鄂尔泰,但在后者眼中,对年羹尧的评价是“行事肆无忌惮,早晚要出问题”。

如果年羹尧一直都是文臣也罢,行事张扬倒也不会引起君主忌惮,然而,他的人生经历极其丰富,翰林出身、出将入相,可以说是才兼文武。


年羹尧是忘恩负义且不读书的包衣奴才?别再被《雍正王朝》误导了

古往今来,这样的人,最让皇帝忌怕。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年羹尧的妹妹年遐龄,是雍正最宠爱的年贵妃。

年贵妃嫁入雍亲王府后,十年时间生育了三子一女,但大多夭折。到雍正三年时,仅仅存活一子,是为福惠,时年5岁。

此时,雍正共有皇子四人,都是庶出。其中,长子弘时为齐妃李氏所生,不受雍正宠爱。雍正四年被开除宗籍,废为庶人,一年后,年仅24岁的弘时就郁郁而终。

弘时之下,有皇子弘历、弘昼,未来的乾隆皇帝,生母为钮钴禄氏,满洲旗人。弘昼,生母为耿氏,镶白旗包衣辛者库人之女。

与15岁的弘历相比,福惠深受雍正喜爱,一直被其带在身边培养,以至于来访的朝鲜使臣将其视为未来的储君。

雍正和年羹尧同年,在古代,谁也不知道谁能活得更久。雍正三年的时候,皇帝本人并不会预料到福惠会在三年后夭折。

或许是为了儿子接班时,不受这个强势舅舅的影响,或许是为了将来不给年羹尧东山再起的机会。

雍正都只有杀死年羹尧一条路可走: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领侍卫内大臣马尔赛、步军统领阿齐图来到刑部大牢,向46岁的年羹尧宣布死刑决定。

年羹尧是忘恩负义且不读书的包衣奴才?别再被《雍正王朝》误导了

算起来,

从位极人臣到身死名裂,不过一年。

从被抓到被杀,不过一个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