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一線過節日

□ 本報記者 劉一穎

“東營區3月8日上午標本採集分組,一組趙奎松、劉淼、王娜去辛店街道,二組燕樂華、王海青、李雲霞去文匯街道……”3月8日上午8點半,東營市東營區疾控中心4樓會議室,流行病學調查隊(簡稱“流調隊”)例會,東營市疾控中心理化檢驗室負責人劉淼領到任務。“昨天就去了辛店街道採樣,下午兩點半吃的午飯,晚上回到家7點多了。”劉淼隔著口罩對記者說。

今年“三八”婦女節恰逢週末,許多女防疫人員仍奮戰在一線,本報女記者跟蹤採訪,和她們一起在崗位上過節。

十五分鐘例會結束,劉淼和同事來到辛店街道。打開黑色行李包,迅速更換衣服。東營區今早霧氣濛濛,溫度偏低,劉淼把羽絨服脫掉,上身只剩一件單衣。“雖然現在冷,但穿上密不透氣的隔離服,20來分鐘就冒汗了。”劉淼說。從戴口罩到完成一系列防護用品穿戴,劉淼用時13分鐘。“口罩、帽子、刷手衣、鞋套、手套、隔離服、鞋套、手套、手術衣、護目鏡、面屏,穿戴完畢!”

檢查穿戴完畢,劉淼接待了第一位採樣人員。他來自四川,在東營區一家企業務工,一家六口於3月3日抵達東營。劉淼用採樣拭子蘸取無菌生理鹽水,進行鼻、咽拭子採集後,將採樣拭子放入裝有病毒保存液的試管中,將試管小心翼翼放進生物安全運輸箱。從9點56分到10點30分,劉淼採集標本20例。

“我不想採樣!我難受!我不願意!”10點左右,一位40多歲的男子說完,就緊閉嘴巴,不配合採樣。“大叔,您放心,我們採樣很安全很專業,不會弄疼您。咱免費作個檢測,是對您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家人朋友的負責呀。”劉淼耐心地說,但是男子拒絕。最後在網格員的幫助勸說下,對方終於接受採樣。

劉淼是東營市疾控中心唯一的博士,畢業於浙江大學,原本在疾控中心實驗室工作,得知流調隊人員緊缺,她主動請纓。由於無菌生理鹽水的作用,採集對象會出現咳嗽、打噴嚏甚至乾嘔反射,隨之噴出的飛沫會噴濺在採集人員的面罩和防護服上,如果防護不當很容易造成感染。“防護得當,操作規範,就能有效避免病毒感染。所以,病毒不可怕!”劉淼充滿信心。

取樣的還有醫院有關人員。下午3點,記者在東營市東城醫院見到檢驗科科長方健時,她剛完成東城開發區12個點47人入戶採樣任務。已經脫了隔離服的方健身上,不時飄來一陣酒精味。每次採集完樣本,需要用75%酒精噴一遍隔離服,一天下來要被“噴”十幾遍,“等採樣工作結束,我的酒量都練出來了。”方健調侃道。

中午11點,東營市疾控中心6樓化驗室。微生物檢驗室主任李萍比對著送檢表,一一檢查樣本。確定無誤後,她填寫樣本接收表,並進行編號。

實驗室分為樣本提取區、體系配置區、產物擴增分析區,每個區面積約20多平方米。試管進入樣本提取區,透過兩側玻璃,記者看到李萍將試管蓋擰開,用針管慢慢提取樣本,擰緊試管蓋,將提取的200微升樣本放進另一隻試管,加入試劑……

“天天擰試管蓋,擰出了‘腱鞘炎’。”走出實驗室,李萍笑著說。實驗室都是負壓狀態,加上機器噪聲,身著隔離服,“經常憋得胸口疼”。

“吃不消,咬牙也得挺住。”從1月22日檢驗第一份樣本開始,李萍就沒歇一天,“1月22日到24日,臘月二十八到年除夕,連軸轉了三天,沒回家。”

“昨天我們破紀錄了,檢測了1267例。”李萍說,從早上8點上班,除去20分鐘吃午飯,一直到晚上9點多才下班,“這還不是最晚的”。疫情初期作化驗,是“樣本隨來,檢驗隨作”,8位化驗師輪班倒,李萍凌晨三四點下班是常事。現調整為每天兩次收樣,“但遇到特殊情況,我們依然盯得上靠得上。”

下午2點,一批批樣本陸續送至實驗室,李萍又忙碌起來……

據介紹,東營市目前仍是我省惟一沒有確診、疑似患者的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