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農村“二次葬”喪葬習俗探源

安慶人都知道,老人去逝停屍三天,入棺後必須厝在土面三年才“入土為安”,可為什麼要厝在荒郊野外三年才下葬沒多少人知道,也沒有人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為此,吸引了安慶乃至安徽民俗專家探究追源。

我們安慶是移民城市,文化海納百川,我們的方言全國各地都聽得懂,以至於黃梅戲擠身全國五大劇種之一。相傳,明朝洪武年初,從江西鄱陽湖一個叫“瓦屑壩”的渡口,聚集了大量移民,他們將從這裡遷往安慶,移民安慶,在安慶農村家譜中都有記載,先祖從江西“瓦屑壩”移民安慶的。第一代移民可能都是綁著被官兵押上船順江而下,來到安慶荒地開荒的,一無所有,上無片瓦棲身,下無寸土立足,非常想回江西老家,希望朝廷有一天能準允他們返回原籍,長期雙手被綁,移民們養成了雙手反剪靠背後的行走和站立習慣,稱上廁所為“解手”,到現在仍然有人稱上廁所為“解手”,男人行走時雙手靠背後。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移民可能都有返回原籍的想法,做夢都還有回江西去的念頭,可時間在一天天流逝,第一代移民老了,但夢想沒有破滅,吩咐死後,棺材必須厝在土面,不準入土,以便日後遷回江西老家安葬,可三年過去了,棺材也要散了,朝廷仍然沒有讓他們返回江西的諭旨,子女們只得將棺材淺葬入土,方便日後壬墳。劇了第三代移民後,移民的返回江西的念頭淡了,也沒把自己再當江西人了,江西只是祖籍了,也就沒有魂歸故土的打算,但死後在土面厝上三年卻變成習俗留存下來了,我們安慶人死後不象北方人深埋,而是打深1米左右淺穴埋葬,用石灰黃土夯實,築墳包,墳包高1米左右懶橢圓形。

現在安慶還留有一些口語,有移民文化特點,比如春節後,老人經常自言自語,又象是對家人說:“年已經過到江西去了吧?”,可能是口誤,也許是“過年回到江西過去”。表達移民對江西老家的親人思念情懷。現在,安慶農村實行殯葬改革,農村老人都拉到殯儀館火化,葬在公墓了,二次葬可能會被火葬取代。


安慶農村“二次葬”喪葬習俗探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