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痛风是什么原因?

静鹏jingpeng


我是@我和我的小农庄,有着16年的养鹅经历。近几年关于鹅痛风的疾病越来越多,鹅的痛风是鹅的一种代谢病,它和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有着显著的区别,通过后天的管理完全可以避免的一种代谢症。


这种疾病之所以现在发病的越来越多和养殖户对鹅的生理构造以及习性没有完全了解有很大的关系。

一、什么是鹅痛风?

鹅痛风是由于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所导致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尿酸盐和尿酸晶体沉积在鹅的内脏、肾脏、关节腔等器官内,这种尿酸盐有核蛋白产生,该病会引发鹅的高尿酸血症。


二、鹅痛风高发的季节?

这种病高发于缺乏青绿饲料的寒冬季节和早春季节。

三、引起痛风的原因?

引起鹅痛风的原因很多,不仅与饲料营养有关,随着我国鹅业的深度发展,专家发现鹅痛风与药物中毒、传染性疾病、饲养环境、心脏机能障碍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如饲料中蛋白饲料配比过高,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矿物质添加不合理、经常出现断水缺水现象、长期饲喂磺胺类药物都有可能会引起鹅的痛风的发生。


预防该病的发生,首先要科学合理的配置饲料,多喂青绿饲料,贝壳粉等添加类矿物质可以单独放在运动场内,让其自由采食。切记养鹅一定要不间断饮水。

治疗方面,饮水中添加0.2%~0.3%的小苏打饮水,起到中和尿酸的作用,另外减少25%左右饲料的饲喂量,大量添加青草,让其不间断饮水,以促使体内的尿酸盐排出。

结束语:鹅的痛风已经成为危害鹅业生产的重大疾病,这和我国的规模化鹅业养殖水平较低有着重大的关系,由于鹅是食草性动物,和鸡鸭有着极大的区别,而且在鹅的规模化生产方面起步较晚,所以至今为止也没有一套完全成熟的商品化养鹅的完整方案。大家都是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还是那句话防重于治,每一种动物想养好它,想让它给你创造利润和价值,就必须了解它的自然生长习性,才能够增加养殖成功的概率。

聊聊三农的人和事,分享种养殖的实操经验,欢迎关注@我和我的小农庄,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所见所闻。

我和我的小农庄


鹅痛风简称为尿酸盐沉积症,是由于采食大量的高蛋白饲料以及代谢紊乱,导致体内生成过多的尿酸盐,并以盐的形成式在关节囊和内脏表面沉积,主要特征是关节肿大,行动缓慢、跛行、排出白色稀粪。

1.鹅痛风的病因;鹅饲喂高钙日粮是引起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机体吸收的钙进入血液循环引起高钙血症,再加上存在含硫氨基酸的氢离子和硫酸盐,导致肾小管局部减少钙重吸收,如饲喂有大量蛋白质的日粮,就会导致其发生内脏痛风。另外,鹅饲喂尿素等非蛋白质氮源的日粮,也会发生内脏痛风,还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促使血液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比例增大,容易引发尿石症,也可能发生痛风。



2.病鹅主要表现出精神较差或沉郁,嗜睡、不行动、体温呈现周期性升高,食欲不振或完全废食,呼吸急促,机体渐进消瘦,皮肤发痒。



3.发现病鹅应及时治疗,把病鹅挑出隔离,增加青饲料的喂量,在水中添加5%的食用碱或者碳酸氢钠,加速体内尿酸盐的排出,同时使用肝肾康连用几天,鹅群要停止饲喂高蛋白的饲料,要提高日粮中的卫生素来减轻症状。鹅群发病时要合理用药,根据病情来治疗,雏鹅尽量不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疾病防治,严格控制用量及使用时间。


八桂小良


此病最早见于3日龄雏鹅,发病日龄集中在5至12日龄,15日龄前后为死亡高峰期,死亡率可达50%。

一、临床症状

1、发病初期:雏鹅行动迟缓,缩颈。大群粪便发白,外裹白色尿酸盐,采食相对正常。

2、发病中期:受惊吓应激时奔跑单侧瘸行,腿肘部红肿,粪便发白且稀薄,大群采食量开始下降,食欲不高。

3、发病后期:站立不稳,喜卧,受惊吓时也不能行走,双侧腿肘红肿明显,喙发红,体温升高,脱水。腿肘部手感发烫,触碰时雏鹅疼痛感强烈。食欲废绝,死亡前水样稀便。

二、剖检变化

病鹅肾脏肿大,色泽变淡,表面有尿酸盐沉着所形成的白色斑点。输尿管扩张变粗,管腔中充满石灰样沉淀物。严重的病鹅,在其他内脏器官,如肝、心、脾、肠系膜及腹膜等表面常有这种石灰样的尿酸盐沉淀物覆盖,多的时候可以形成一层白色薄膜。把这种沉淀物刮下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许多针状的尿酸钠结晶。关节腔表面和周围组织中有白色尿酸盐沉着。有些关节面和周围组织坏死,关节腔表面发生溃疡或糜烂。

三、病因分析

1、种鹅饲料霉菌毒素超标,毒素累积后通过蛋传,导致雏鹅肝肾损伤,代谢功能障碍;

2、杂蛋白过高:部分小鹅瘟抗体中蛋白纯化不干净,鹅消化吸收不了,会诱导痛风的发生;

3、种蛋孵化后期管理不当,温度过高,凉蛋不当;

4、育雏期间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棚舍缺氧,密度过大,开水不及时,水位不足;

5、个别养户用浴霸取暖,强热辐射引起雏鹅迅速脱水,代谢紊乱;

6、开口药物毒性过大造成肝肾损伤或者药物过量引起药物中毒;

7、脱温苗过于追求体重、卖相,精料饲喂过多且过于集中,未给雏鹅留足消化代谢时间;

8、管理不细致,雏鹅饮用水源不清洁,器具不清洗,时常发生漏水、断水;

9、育雏饲料多选择肉鸡、蛋鸡全价颗粒料,蛋白过高,不符合雏鹅营养需求,个别饲料有霉变。

03

四:预防措施

考虑雏鹅痛风病的各种发病原因,建议从以下几个下面进行综合防控:

1、做好育雏准备工作,合理温度、湿度、密度和通风,建议小群体育雏,饮水器要充足,水源要清洁,棚膜育雏上盖草帘或毯布,避免昼夜温差过大,水汽凝结成滴,打湿雏鹅羽毛引发啄毛;

2、1-4天(1000只/瓶)和9-11(500只/瓶)天使用免疫增效剂,解除雏鹅免疫抑制,提高雏鹅自身抵抗力;

在种鹅或雏鹅饲料中添加强效脱霉剂,夏季每月二次,冬季每月一次,每次5-7天,治疗加倍;

3-5天开始添加益肾舒,连吃5-10天。

5、开口药物使用对肝肾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6、5日龄后雏鹅可训练夜间停料6-8小时,同时雏鹅全价饲料中加入15-20%麸皮;

7、有草场或牧场条件的养殖场户,5日龄前后可加喂青绿饲料,要注意要先给料后给草,料吃到七成饱再放牧,傍晚补饲,牧草中的草酸有利于蛋白代谢,加快尿酸盐排泄。

1、对症治疗:隆抗干扰素+头孢进行注射或者饮水,注射连用1-2天,一天一针,或者饮水连用2-4天,一天一次。同时,免疫增效剂连用5-7天,提高机体免疫力;

2、通肾:益肾舒(400斤水)+黄连解毒散(800斤料)同时使用,连续连用5-7天;

3、降低饲料蛋白:饲料中添加20%麸皮,同时添加青饲料。


童童蕊蕊妈妈


我是土鸡微课堂,12年毕业,畜牧兽医专业,现从事家禽疾病诊断和治疗。

问:鹅痛风是什么原因?

答:鹅产生痛风的原因主要是体内的尿酸盐沉积造成。

什么是痛风?

在鸭鹅上的痛风疾病是非常常见的,因为饲料和自身代谢的情况是和鸡是不太一样的,得痛风的几率就会比鸡大很多,主要是摄入的饲料,在体内造成了蛋白质代谢障碍和肾脏受到损伤,致使尿酸盐或者尿酸蓄积在体内,不能有效地排出,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内脏的主要特征变化是体内各器官广泛沉积白色的尿酸盐。

痛风的临床症状?

实际的养殖生产过程中,痛风分为内脏型痛风和关节型痛风,并且内脏型痛风的死亡率比较高。

食欲不振,皮肤脱水,一般拉白色水样或者糊状的稀粪,多含尿酸盐。关节会肿胀,疼痛,并且在关节多有肿胀,有坚硬的结节。

痛风的解剖症状?

肾脏肿大、脱水、内脏器官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输尿管变粗,里面含有石灰一样的沉淀物,肠系膜也会被大量的白色尿酸盐沉积所覆盖。

消除病因,对症治疗,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供应充足的饮水,避免过量使用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提高维生素的用量,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措施进行治疗。


土鸡微课堂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痛风,常用检查,血尿酸测定、尿尿酸测定、尿酸盐检查、肾功能检查、B超、X线检查、CT。依据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其中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正常值:成人男性为149~416μmol/L ;女性为89~357μmol/L。年龄大于60岁的男性为:250~476μmol/L; 女性为:190~434μmol/L。女性的正常参考值约比男性低60-70μmol/L,一般血液中尿酸含量超过420μmol/L就定义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易引发痛风等综合症,适当调理尿酸处于正常水平很是重要,因此患者需要减少嘌呤类食物的食用

★日常饮食因注意

1.尽量少喝汤,在煲汤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嘌呤

2.少吃富含高嘌呤类食物,尤其是动物性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味以及大豆食品或者菜花、菠菜、紫菜、香菇以及酵母等。

3.大多数粮食作物以及水果和大多数蔬菜都是低嘌呤类的食物。牛奶制品、油脂性食品和蛋类食物,都属于低嘌呤的食物,平时可以正常食用。


导诊台的故事


鹅痛风原因有8

1.种鹅饲料霉菌 du 素超标,du 素累积后通过种蛋传播;导致雏鹅肝肾损伤,代谢功能障碍。

2.种蛋孵化后期管理不当,温度过高,凉蛋不当。

3.育雏期间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棚舍缺氧,密度过大,开水不及时,水位不足。

4.个别养户用浴霸或同类型取暖器取暖,强烈辐射引起雏鹅迅速脱水,代谢紊乱。

5.开口药物毒性过大导致肝肾损伤或药物过量引起药物中毒。

6.脱温苗过于追求体重、卖相,精料饲喂过多且过于集中,未给雏鹅留足消化代谢时间。

7.管理不细致,雏鹅饮用水源不清洁,器具不清洗,时常发生漏水,断水。

8.育雏饲料多选择肉鸡、蛋鸡等全价颗粒料,蛋白过高,不符合雏鹅营养需求,个别饲料有霉变。

防控方案:

1.做好育雏准备工作,合理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建议小群体育雏,饮水器要充足,水源要清洁,棚膜育雏上盖草帘或毯布,避免昼夜温差过大,水汽凝结成滴,打湿雏鹅羽毛引发啄毛。

2.多喂点青草,青饲料,卷心菜,包菜,花菜都可以。

3.7日龄-18日龄进行控料,这个阶段不要让鹅吃的太饱,更不要着急让鹅长个。

4.晚上可以用点保肝护肾,排毒中和胃酸的,促进新陈代谢的。千分之三小苏打(尿酸盐酸性 小苏打碱性 酸碱中和生成水 进行新陈代谢 尤其发生痛风时用小苏打不建议用葡萄糖)。

谢谢你的观看❤辛苦了


家禽养殖正能量分享


1原因 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另外鹅痛风这两年也是高发期。

2时间 鹅痛风发病时间一般在15天左右。

3症状 肝肾坏死,肝肾表面有一层石灰样的东西。死亡率高达30%。

4预防 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用一些保肝护肾的药物


禽康动保


1、给鹅饲喂过量的蛋白质饲料,容易导致内脏痛风。饲喂过少的青绿饲料,再加上天气炎热,饲料容易霉变,就会影响鹅体内代谢,导致痛风发生。另外,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2、仔鹅肾脏功能不全,饲喂过量的蛋白质饲料,不仅不能被机体吸收,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破坏肾脏功能,导致本病的发生,而临床所见的青年鹅、成年鹅病例,多与过量使用损害肾脏机能的抗菌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有关。

3、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地面潮湿阴暗,卫生条件恶劣,饲养密度过大,舍内通风较差,空气浑浊,长时间含有高浓度氨气等,都会损害肾脏,从而引起痛风。鹅缺乏饮水或者摄取过多盐促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容易发生尿酸血症,这也是引起内脏型痛风的一个常见原因。另外鹅水源污染也会引起痛风。


禽病管家


鹅痛风病的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并分析了引发痛风的病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措施,以期指导农户科学养殖,为预防鹅痛风病及多种常见鹅病害提供参考。关键词 鹅痛风病;症状;据某养鹅户反映,其饲养的鹅关节肿大、跛行,排白色稀粪,两腿及翅膀软弱。经询问是长期饲喂育肥猪用饲料而不喂含粗纤维的青绿粗饲料,初步确认鹅已经发展成了鹅痛风病。鹅痛风也叫尿酸盐沉积症,是由于饲料中蛋白质过多及代谢障碍,在体内产生大量尿酸盐蓄积并以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囊和内脏表面。临床上以行动迟缓、关节肿大、跛行、排白色稀粪、脏器及关节腔尿酸盐沉积为特征的疾病,分为内脏型和关节型[1-4]。1 鹅痛风症状1.1 临床症状临床经过较缓慢。病初饮水增加,食欲不佳,逐渐消瘦衰弱、贫血,排白色下痢便,有时在泄殖腔周围粘结而使其发炎。将手指插入肛门可触知有尿酸盐;有时可触到肿大的尿管。这为内脏型症状。关节型痛风为主的关节肿大,两腿及翅膀软弱,行动迟缓,跛行,站立困难;病鹅消瘦、贫血、衰弱。1.2 剖检变化以内脏痛风为主,可见肾肿大或萎缩,色淡或发黄,表面有白色斑点状尿酸盐沉着;当输尿管肿大并充满结晶状尿酸盐时即可确诊。心脏、肝脾、腹膜等内脏表面也可见撒粉状白色或黄色尿酸盐沉积。以关节痛风为主,在关节腔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有的关节面糜烂,有的呈结石样沉积。因此,该病一般根据病理剖检即可作出初步确诊。病理临床剖检不明显的病例要通过实验室进行肾脏病理切片,并进行特殊染色、显微镜检查来确诊。2 引发痛风的病因一是饲料中蛋白质过高,尤其是长期饲喂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饲料,如鱼粉、肉骨粉、大豆、豌豆等。二是饲料中va缺乏。三是因蛋白质饲料缺乏而添加了非蛋白氮(如尿素)替补,由于过量中毒并伴发痛风病变。四是肾功能受损,有些药物或疾病损害肾功能,出现尿酸排泄障碍,引起继发痛风。五是缺水、b族维生素缺乏、过于拥挤、潮湿、阴冷以及阳光不足、球虫病、白痢等都可引发痛风。3 防止措施3.1 科学饲料供给适量的营养物质和高质量的水是家禽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复杂、协调有序地进行,日粮中某些或某种营养物质缺乏、不足或过量,都会破坏营养物质协调有序地消化,引起营养代谢病。鹅的食性广,耐粗饲,能采食大量青草,也能消化含大量草粉的配合饲料,由于其消化系统能将植物的细胞壁破碎,从而能够较好地吸收植物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如果草场条件优良,单纯靠草场放牧饲养,鹅也能够正常生长。幼鹅及成鹅以采用放牧为主,补料为辅的饲养方式,既能大量采食天然青绿饲料,节省精料,又能通过放牧使鹅群充分运功,增强体质,提高成活率。放牧前不要喂料,放牧后补喂适量的配合料。给圈养的鹅喂配合饲料,没有专用的鹅用配合饲料时,用其他饲料如肉鸡料或育肥猪料代替。日粮配合比例为青绿饲料占90%~92%,配合饲料占8%~10%。适宜先粗后精饲喂,日粮中应供给1.0%~2.5%的骨粉,1%的贝壳粉,0.25%~0.30%的食盐。舍饲条件下还应补给粗砂砾。3.2 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夏季高温炎热时要做好鹅群防暑降温工作。在高温天气鹅群中暑应激反应引起鹅体抗病能力下降而发生疫病,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有条件的最好在运动场周围种植树木和搭建一些遮阳棚、黑色遮阳网等,供鹅群在高温下群集乘凉,防止不必要的损失,提高鹅群整体质量,为高产打下基础。3.3 制订定期消毒制度鹅场要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专人负责。在鹅场进出道路口建好消毒池,人员进出要进行消毒。定期对鹅舍、食槽和其他用具进行消毒。病死鹅要进行深埋作无害化处理,不要随意乱丢乱抛。要对入场蛋框、人员鞋帽、衣服和运输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防止致病源带入鹅场。常用的消毒药物有氯毒杀、消特灵、消毒威、烧碱、漂白粉等,交替使用,浓度要控制好,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3.4 及时防治疫病一是鹅痛风病。为预防鹅痛风病,应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特别是动物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多种维生素的含量并供给充足的饮水;避免饲料中钙盐含量过高或钙磷比例失调;要有充足的优质粗纤维饲料或一定量的青绿饲料;避免或减少一切能引起肾功能障碍的因素。二是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有原发也有继发性)。主要危害成年母鹅,表现为成年鹅的生殖器官病和雏鹅的下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表现慢性经过,该病除引起死亡外,还导致产蛋量、受精率、孵化率和育雏率下降。因此,该病对发展养鹅业危害甚大。鹅的大肠杆菌病,有的地方俗称“蛋子瘟”,是由几个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产蛋鹅生殖器官疾病。主要发生于成鹅,但近年来育成鹅也时有发生。该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青饲料不足、va缺乏、鹅群过度拥挤、闷热、长途运输等因素,均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传播。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雏鹅发病常与种蛋污染有关。成年母鹅群感染发病时,一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至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后该病也停止发生。流行期间常造成多数病鹅死亡。公鹅感染后,虽很少出现死亡,但可通过配种而传播本病。该病防治以消除不良因素为主,如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密度适宜,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等;药物治疗,可用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疗效较好。但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非常强,因此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当前较有效的办法是用从本场发病鹅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灭活菌苗,对后备种鹅群2月龄、4月龄时各注射1次,可控制发病。三是鹅霍乱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是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鸡鸭鹅和野鸟都可发生,成年禽造成的损失很大,南方各省常年流行,比方各省呈季节性流行,原因是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急性死亡率高,慢性低。四是球虫病。该病通过肠道或肾感染的侵害鹅的一种原虫病,目前已有15种球虫侵袭鹅,但主要的还是截形艾美耳球虫对鹅威胁最大,21~90日龄的鹅最易感此病,主要侵害肾脏,多呈急性经过,死亡率很高,该病能使幼鹅发病大量死亡,所以损失也是严重的。4 体会养殖户由于给鹅长期饲喂育肥猪专用饲料,使鹅的日粮比例严重失调,即造成了供给鹅的饲料中蛋白质严重超标和粗饲料(如青绿饲料)的严重不足,导致了营养代谢病——鹅痛风的发生。每一种家禽都有自己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食物的特点,要按照家禽各自的消化特点进行饲养管理,才能取得好的饲养效果,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养殖管理上要做好卫生消毒和疾病防治工作。


云南妹小兰


小鹅痛风在各个地方都放发病,痛风也是分为几种情况,我们常见的有两种,一:关节通风,二 内脏通风。痛风主要是由于鹅体内蛋白质含量过高的原因, 尤其是饲料中含有蛋白质含量高,长久积累就表现出来了,肝脏,肾脏,心脏等关节处蓄积着尿酸或者蔫酸盐,主要就是尿酸盐沉积

成年鹅发生痛风,表现出来食欲不振,逐步消瘦,羽毛色泽度差,翅膀下垂,尾部下垂,严重的无法行走,输尿管扩张,内脏肿大,肛门周围有灰色白色粪便,粪便呈现白色,灰白色沉积,内脏上分布着一层白色沉积状物质,我把把这层白色尿酸盐沉积拿到实验室放大了看,可以看到许多镇见状尿酸钠结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