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行动,做善事、慈悲心都是虚妄

缺乏行动,做善事、慈悲心都是虚妄

佛陀告诉我们,无论是修行,还是做善事、有慈悲心,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而应该付诸于行动。修行应该体现在行动上,而不必拘泥在表面形式上。如果只是流于形式地表现出自己的修行状态,而忽略了修行的本质,那么这种修行是种虚伪的表现。

给大家分享一个公案:

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来到荣西禅师面前,向他哭诉:“我们家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了,上有老人需要供奉,下有孩童需要照顾,一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师父慈悲,救救我们吧,我们一家人将永远记得师父的恩德。”

荣西禅师面露难色,虽然他想救这家人,可是连年大旱,寺里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让他如何救这可怜的穷苦人呢?荣西禅师一时束手无策。突然,他看到了身旁镀了金的佛像。思索片刻后,他便毫不犹豫地攀到佛像上,用刀将佛像上的金子刮下来,用布包好,然后交给乞丐,说道:“这些金子,你拿去卖掉,换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荣西禅师的弟子忍不住说:“佛祖身上的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师父怎可拿去送人!这不是冒犯佛祖吗?不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吗?”

荣西禅师义正词严地回答:“你说得对,可是我佛慈悲,他肯用自己身上的肉来布施众生,更何况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呢!这正是我佛的心愿啊!这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即使把整个佛身都给了他,也是符合佛的愿望的。如果我这样做要入地狱的话,只要能够拯救众生,那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再分享一篇新闻:

一名10岁左右的女孩玩耍时掉入深水中。河岸边有二三十名路人围观,只有两名男子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女孩最终得救了。这两名救人者事后悄然离去。一个星期后,有人证实,见义勇为的这两个人其实是小偷。

很多人在围观居然没人下河去救人,但是下河救人的居然是我们大家平时都嗤之以鼻的小偷。两个小偷救人后逃也似的离开,竟然是因为知道旁边有很多人知道他们是小偷,怕别人对他们指指点点。做小偷可能有他们的原因和理由,但救人不需要理由。做小偷是可耻的,但不救人的人无论怎样高贵都是更可耻的。

冷漠和袖手旁观并不违法,但就良心而言,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即使不违法,也是不可原谅的。法律虽然没有要求我们去爱别人,但不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爱是不合情理的。一个人心中冷漠无情,没有了人性,这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一切功德,一切慈悲,都是从行持中来,从行持中得证,离开落实,一切都是妄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