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歷史上的王莽

[王莽並非一事無成,並不“偽”]

不同於歷史上的王莽

中國傳統歷史學強調忠君、家天下等理念,對王莽的評價普遍不高,一般都認為他只是一位"偽君子",眾口一辭的千古罪人。東漢史學家班固修訂的《漢書》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類。"而後世評價也大抵是受到了後漢時代史家所影響。

但是,我認為,王莽本身博學,禮賢下士,孝敬母親及寡居的嫂嫂,地位越高而對人越謙虛,而且自己與自己家人的生活始終接近清貧,甚至,王莽的妻子因為穿著樸素出門迎客被認為是僕傭。而他一生作為如一,這又如何能稱其為偽?

不同於歷史上的王莽


王莽的行事,諸如恢復井田等,其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從先秦以來仁人志士的公意,無論成敗,都應由抱有此類見解的人士共負,而不是王莽一人之責。並且眾所周知,社會改革並非易事,更何況他的改革也並非差勁,他的改革可謂是十分超前。

不同於歷史上的王莽


王莽的經濟改革對解決當時的經濟問題有一定的幫助。王莽推行的經濟措施"除變更幣制外,可謂都切中時弊,真正兼顧到平均地權與節制資本兩方面。"

其說法是基於王莽一方面把全國土地收歸國有,平均分配給人民。另一方面,他強制有勞動能力的人從事生產,以改善農民生活。其次,他實行五均六莞,不僅防止資本家的兼併和農民遭受重利盤剝,並且扶助小商人的經營,用來救濟農民。

但是可惜這一系列的改革進行時,人們還未得其利便先得其害,最終導致改革失敗。

但是,這並不能否定他的成就以及好的行為品格。

對此,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