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土匪山賊為什麼不搶進京趕考的舉子?

用戶64822595953


土匪在我們印象中就是一群地痞無賴,衣衫不整,嘯聚山林,靠攔路打劫,勒索為生,簡單概括就是無惡不作,渾無顧忌。為了得到錢財貨物,殺人根本不足為奇,富商官員、地主大戶,不管什麼人都敢搶。



可是他們為什麼不搶趕考的書生?

已經到了進京趕考這個層面的書生,都是進行縣試院試多次考試層層篩選出來的,最終參加鄉試脫穎而出一舉成為舉人,這時候他們的身份就完全不一樣了,作為國家後備幹部的他們,很受官府的照顧。不僅會給他們一些資金資助,保證那些因為家庭貧寒而沒有路費的書生也能進京。還會準備驛馬供其使用,以免趕考的途中不會被耽擱,為了保障路上的安全,還會發通行證——一個黃色的旗子(上寫“奉旨會試”)。而且在當地官府也是備案了的,官府會發布一下告示,凡是對這些進京趕考的舉人有不軌行為的,一律嚴懲不待,絕不姑息。


那些土匪也不都全是殺人不眨眼的,有些也是貧困家庭,被生活所迫,落草為寇,被逼無奈才幹起了土匪強盜的行當,也只是為了謀求生存。大多數的土匪也不是什麼事都幹,無惡不作,他們有著相當明確的行為準則和做事的底線。

土匪雖然以搶劫為主業,但一般都以“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為幌子,所以也有些不搶的,喜事喪事不搶;書生郵差不搶;擺渡人不搶;行醫者不搶;賭博的不搶;賣瓜果梨桃的小販不搶;車店不搶;僧人、道士、尼姑不搶;鰥寡孤獨不搶;單身的夜行者不搶。土匪之間也講究名聲的,有些規矩還是要遵循的。不然會被同行所唾棄,看不起。


土匪大多沒有讀過書,沒有文化,他們打心眼裡羨慕和敬重讀書人。如果他們搶了書生,如若書生日後能夠為官成為大富大貴之人,想起今日被搶之辱,定要前來報仇雪恨,來個秋後算賬,那麼土匪們就要為這次行動付出代價,所以土匪一般不會輕易搶劫書生,不敢招惹未來的官府中人。這幫書生後面都有官府給他們撐腰,搶了他們就等同於跟官府宣戰,俗話說官匪一家親嘛,沒逼到一定份上,誰也不願意得罪官府,攀交情還來不及呢。

況且大多數的讀書人也並沒有多少的油水,寒門出身,窮困潦倒,衣食無著,能有多少錢,估計有個盤纏夠路費都不錯了,搶他們的財產無疑是要他們的命,斷其仕途。而且十年寒窗苦讀,是個人都於心不忍啊。


歷史上有很多位高權重的大臣都是從窮酸書生走過來的,而且整個天下都是被這些人所管理,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若是因為土匪們搶劫書生導致全天下的士人階層下定決心剷除土匪,那就更是得不償失了,因此土匪們也樂意給官府面子,朝廷賣個順水人情,還能活的滋潤。

歸根結底,土匪為什麼不搶趕考的書生,就是因為風險高,利益小,不成正比罷了。


歷來現實


東北的正規鬍匪,一向有“五清,六律,七不搶,八不奪”的 “山規局事” ,即所謂的 “盜亦有道”。年頭多了,記不清了。東北鬍匪不搶劫:妓女、伐木工人、釆藥的、挖人參的、唱小戲的班子、迎親隊伍、送葬隊伍、郵差、遊醫、學生、教師、寡婦、重病人。匪夥之間不搶,紅窯不搶,官府不搶,軍警不搶。計劃外的不搶,搶錯了須送回去!東北鬍子有自己獨立的黑話系統,叫做 “唇典” ,很機密。鬍子反對 “橫推立壓”,就是不講道理的詭辯及姦淫婦女!光復後,一些鬍子投了國民黨,一些鬍子投了共產黨,有的鬍子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有名的鬍匪大當家的小白龍,加入共軍後,從東北打到海南島,又入朝做戰,戰功赫赫,1955年授大尉軍銜!


大元戎


所謂“盜亦有道”,古代土匪山賊也是有規矩的,他們一般不搶趕考舉子,原因有三,一是不敢搶,三是不值得搶,三是不好意思搶。

一是不敢搶

說來可笑,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土匪山賊還能怕他們不成?還真是這樣!

古代讀書人社會地位很高,即便沒有做官,民間對他們也很尊重,越沒文化的人越敬重有文化的人。要是搶了進京趕考的舉子,萬一人家中舉做了大官,回頭想起這幫攔路搶劫的土匪,帶兵前來剿滅,那豈不是賠本賠大了?

二是不值得搶

進京趕考的舉子大多數是貧苦子弟,除了一兩件衣服和一堆破書,帶不了仨瓜倆棗,很多時候都是一路蹭吃蹭喝解決食宿問題,沒多少油水,搶了他們會被同行鄙視,在道上威名盡喪,弟兄們誰還跟著你混?

三是不好意思搶

土匪雖是大老粗,但也不是天生壞蛋,他們大多曾有過家庭,被迫淪為山賊,也有道德底線,他們知道進京趕考的舉子都是十年寒窗苦讀,集聚了家人所有的希望,要是因為被搶劫影響了考試,那可是作孽,實在忍心下手。

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凡事都有例外,如果遇到沒有底線,不講規矩的悍匪,舉子們就只能自求多福,撿一條命回來就要燒高香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古代各行各業,都有祖師爺。逢年節,逢祖師爺誕辰或者忌日,後輩必殺牲獻祭,行跪拜禮,甚恭敬,敬若神明。古代土匪山賊的祖師爺,據說是一位舉子書生,因不滿官府魚肉百姓,抱打不平,衝撞了上司,獲罪被關監中,後出,拉旗上山為寇,替天行道,劫富濟貧,做了很多有利於百姓的事情。祖師爺在本行中,列有很多行規,因為祖師爺的出身,所以行規中,不劫書生和舉子,也是重要的一條。古代土匪山賊為什麼不搶進京趕考的舉子?原因是,謹遵祖師爺之遺訓也!


俞遠通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膽敢說不字,上前揪腦袋。死在荒郊外,管宰不管埋。送上望鄉臺,永遠回不來。



這古代土匪打劫的臺詞,也說得文采飛揚似的,但土匪就是土匪,生性兇殘,早已視法紀法綱如無存,很多事情說得道貌岸然,實際上是將它美化,用來忽悠別人,明明乾的就是殺人越貨的事情,偏偏說得很有義氣似的。

這些土匪要是碰上趕考的書生,肯定也搶,反正都已經當了土匪,是朝廷眼中的重點打擊對像,他們才懶得管打劫對象是書生還是老弱病殘,要是有這良心發現,他們也不會當這種人神共憤的職業。

相傳古代的這些土匪中,有“十不搶”之說:一、喜事、喪事不搶。二、僧侶、道人、尼姑不搶。三、鰥、寡、孤、獨不搶。四、單身的夜行人不搶。五、擺渡的不搶。六、揹包行醫的不搶。七、車店不搶。八、賭博的人不搶。九、郵差不搶。十、挑八股繩的不搶(八股繩是指賣瓜果糖梨的)。



還有“七不奪”“五不準”之說:娶姑娘送媳婦的不奪;送葬起墳的不奪;和尚道士不奪;妓女不奪;吹鼓手不奪;學士不奪;醫生不奪。不準搶窮苦人;不準調戲、姦淫婦女;不準進產婦房間;不準走豬或驢在前面橫走過的路;不準動用娶親人家的酒飯等。

我看了這些“十不搶”“七不奪”“五不準”的不打劫對象,貌似很仁義,但是老百姓的身份基本就是裡面的人,如果按照這些土匪的原則,這也不能搶,那也不能搶,他們哪有打劫對象了?

特別是不打劫趕考書生,眾說紛紜,說書生窮,為了改變命運赴考不容易,土匪有憐憫之心,不對他下手,或者說書生有朝廷的保護,土匪不敢對他們下手,更有說,土匪擔心打劫了他們,若是日後他們高中,會來報復。總之,無論法理上,還是道德上,甚至邏輯上,土匪就是不搶趕考書生。



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土匪若懂法理,有道德,邏輯清晰,哪還是土匪嗎?若是土匪有這種才華,早就做個守法的好人民了,何須幹這種打劫勾當,心驚膽戰的擔心隨時被朝廷剿滅掉腦袋?

不排除一部分有良知的人,被朝廷逼著落草為寇後,他們為避免朝廷追殺,霸佔山頭,招兵買馬。可再有良知,這些人也得生存,他們當了土匪,收入從何處來?他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成?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顯然還是得去打劫,而至於打劫對象,哪會分得這麼清楚,再者這也不能劫,那也不能劫,這些土匪只能喝西北風了。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夠有仁義的了,但乾的勾當依然是打劫,哪怕一百零八好漢集齊在梁山伯後,整頓兵馬,在梁山泊四周設店設關卡,就是黑店,就是打劫,否則哪有收入維持整個梁山泊的運轉,至於打劫對象,則難說其仁義了。



中國歷史上對土匪強盜的敘述與諷刺文字,知名度最高的當數《莊子·外篇· 篋第十》。

蹠之徒問與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翻譯成白話,大家看看土匪祖宗蹠如何將偷盜之事說得高大上的:能夠推測屋裡儲藏著財物,這就是聖明;率先冒險進到屋裡,這就是勇敢;財物弄到手,為保護大家的安全,最後一個退出屋子,這就是義氣;能知道可否採取偷盜行動,這就是智慧;財物得手後分贓公平,這就是仁愛。


明明就是令人不齒的偷盜行動,偏偏就把聖、勇、義、智、仁給扯上了。可見,土匪的很多言辭是為了美粉飾他們的罪惡,他們給自己找理由,淡化他們的不良形象。

再比如,一些土匪偷盜陵墓,很“虔誠”地在偷盜前,在墳墓裡面點上蠟燭,說若是蠟燭滅了,就是神靈或者陰魂不准他們偷盜,得趕緊離開,偷盜者也必須得有道德的遵守神靈鬼魂的“旨意”。

實際,墳墓裡面的蠟燭若是滅了,即意味著裡面的氧氣稀缺,他們會窒息身亡。當然在古代,他們不知有缺氧這麼一說,但當他們在墳墓裡面感受到呼吸困難時,為了保命,也必須趕緊離開。

就是這麼一種保命之舉,他們卻上升到道德的層次,說是遵守神靈陰魂的意思,用所謂的“仁義”,掩飾著自己的非法勾當。



至於土匪不搶趕考書生這一說辭,明顯是土匪們將自己的形象提升,將自己的形象美化,但實際上,當了土匪,就早已沒有了倫理道德,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只要有錢財,只要能搶到,他們哪管對方是書生還是僧侶貧尼。

有意思的是,古人為了保護尼姑,故意說遇見尼姑就會倒黴,所以土匪強盜們遇到尼姑還真有怕會倒黴的,趕緊的離開了,這樣也就保護了尼姑的人身安全。

總而言之,土匪就是土匪,決非善類。他們做了太多為非作歹的事情,在文字上的掩蓋,圖的依然是錢財。土匪談仁義道德,無非是欺世盜名。


我就是竹韻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古代書生趕考安全嗎?

沒有土匪不搶讀書人的說法,盜亦有行規,一旦大家發現你不搶書生,那麼大家路過土匪地盤,說自己是讀書人就行了。

自古吃綠林這碗飯的,要他不搶,只有老規矩:交路費的不搶;同行不搶;和自己有利益來往的不搶。除此之外不搶,那是壞了規矩,自己砸自己飯碗。


參加京試有很多道路選擇,大多數還是比較安全,只有偏遠地帶的考生才會經過匪患嚴重的地區。

官道驛道是官府控制的區域,這是國家命脈,相對比較安全。考生沿官道驛道出行,繞開危險山路,絕少會遇到土匪打劫。

聚嘯山林為匪,居州郡作亂為謀反。土匪有自己的活動範圍,並不輕易與朝廷、官府正面作對,所以官人商賈書生在一定路線內是安全的。

官府土匪各據一方,互不干擾。況且相當多的中國土匪,是按季節聚散的,大荒之年鋌而走險,大豐之年各自回家安享親情,這是中國民匪一家的特色。

中國自古東南出讀書人,浙江、江蘇、江西學風嚴謹,這一路水網發達,特別是大運河建成後,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自這一路北上,相對比較安全。



科舉是舉國關注的大事,關乎國體和根本,再膽大的土匪也不敢造次,輕易對參加京試學生下手。

科舉是為國家、皇帝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關係國家未來命運和治理,搶劫考生的罪極重:土匪打家劫舍是治安事件,搶劫、殺害進京考生那是政治事件,土匪犯不著冒這個險。

在參加京試期間,各地地方官要作好考生的報備、登記,給考生髮放一定的路費,沿途驛站還要提供免費食宿和馬匹、藥物等服務。

地方官要負責過路考生的安保,如果當地有土匪,官府事先會進行清剿,或警告不得輕舉妄動。而土匪不會輕易的去搶劫考生,給自己帶來橫禍。

考生的書箱會蓋上黃布,醒目地表明自己的身份。古人對知識分子是相當尊重的。自古只聽到皇帝權臣殺戮讀書人,少聞綠林、土匪殺讀書人的。


菸酒閣大學士


土匪打劫居然還挑人,不搶書生可還好?

有一句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形容讀書人也常用“文弱書生”這個詞,可見書生是個好欺負的對象,按說土匪沒道理不搶啊,再說書生們上京趕考肯定帶有家當,也給了土匪搶劫的理由,那為何土匪們卻不對趕考書生不下手呢?到底有何緣故?

一、土匪的職業操守:十不搶

  • 到底是哪十不搶?我們來看看

1、紅白喜事不搶。土匪也分正經土匪和不正經土匪,正經土匪時嚴格遵守職業操守,搶喜事喪事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是不會幹的。

2、郵差書生不搶。郵差屬於國家公務員,自然不能強,至於不搶書生的原因我們在下文會說到。

3、不搶醫者。古代有一個職業是雲遊郎中,就是四處雲遊,懸壺濟世。郎中在古代是很稀缺的存在,所以土匪不會去搶。

4、不搶擺渡者。擺渡的人賺的都是良心錢,賺不了多少,目的是幫助行人,而且手藝都是祖輩傳下來的,行走江湖總會有過河的時候。

5、不搶賭徒。這樣的人最麻煩,不僅可能撈不到錢,可能還得拼命。

6、不搶貨郎。貨郎又叫做挑八股繩的,即挑擔子做小生意的,這樣的人沒有搶的必要。

7、僧道之人不搶。出家人身上沒有財物,去搶只是浪費人力,再加上這些都是出家之人,古人迷信,自然不會去觸碰禁忌。

8、車店不搶。土匪是亡命之人,說不定哪天要依靠這些,所以要給自己留後路。

9、老弱病殘不搶。有違天和的事自然不做。

10、不搶單身夜行者。古代能在宵禁後出門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沒必要招惹麻煩。

其中“不搶書生”就位於十不搶之列,俗話說行有行規,凡是講究規矩二字。土匪在古代也是一種職業,高素質的土匪是一定會按照規矩辦事的,但是也不乏有一些喪盡天良的土匪,這樣不講規矩 的土匪下場一般不會好,不是被同行滅掉就是被官府圍剿。


二、古代尊重有文化的人

能夠上京趕考的書生可不是一般的書生,他們都是寒窗十年經歷了重重考試選拔才到了進京趕考這一步,一般能到京城進行科考的人,大多數都能有個名次,狀元、榜眼、探花也都在這些人裡。這些人可都是未來的朝廷支柱,皇帝肯定會非常重視,那作為土匪也自然不會去公然和朝廷對著幹,敢動皇上的人,怕真的是活得不耐煩了。

而作為土匪,其實他們也都是一些苦命之人,從小沒有接受過教育,不識幾個字,很多是被逼無奈才走上這條路。其實他們心底也是敬佩那些知識分子的,畢竟自己沒機會接觸那些,總歸有些遺憾,所以土匪不回去傷害有知識的讀書人。



三、書生趕考有保障

作為未來的棟樑之材,各省的官府也會對這些人多家關照,畢竟誰知道會不會有未來的同僚甚至是上司,所以都會給這些考生一張上京趕考證,也就是相當於通行證。這個通行證可以保證考生們一路上過各種關卡的時候暢通無阻,還享有免費入住驛站的特權。

考生們都是各省趕來的,一路上山高水長,難免會有什麼變故,比如遇到山賊土匪就是很大的變故來了,但是官府也不可能給他們每人配備保鏢,所以考生在出發的時候,當地官府會給他們發一面小黃旗,上面寫著“奉旨進京”四個大字。



首先黃色是皇家的專用色,土匪山賊和圖謀不軌的人看到之後便不會輕舉妄動,其次看到那四個字也就知道了此人的身份,是奉旨趕考的書生,聖上的旨意誰敢違背啊,要是搶了他們那就是抗旨,是要殺頭的。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土匪們才不會拿自己的命開玩笑。

  • 不得不說,自古以來讀書對於百姓來說就是一條出路,只要書讀的好了,不僅有高中的機會,受人們尊敬不說,連土匪也不敢動你。

小姐姐講史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是東北總叨叨。

總叨叨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古達強盜不搶讀書人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

1、古達的讀書人大多分成兩類,一類是家庭條件好的有錢人,一類是家境貧寒指望著通過讀書,參加科舉考試來混個一官半職改變自己和家人命運的窮苦之人。











作為前者的有錢人,日常出行一般都擺闊氣,講究排場,出門都是前呼後擁的家丁打手的不離左右,強盜如果選擇這樣的主下手,通常都會遇到激烈的反抗,往往不但錢財沒到手放到造成不必要的傷亡,顯然不划算。





後者是窮苦的讀書人,他們身上往往除了幾本無用的書籍就是行李衣物和乾糧,都不值幾個錢,強盜搶他們沒有價值。






2、古時候多數的強盜都是窮苦人出身,對於同是窮苦出身的讀書人境遇有著感同身受的體驗,搶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不但帶不來豐厚的回報,搞不好還會落個只敢欺負老實人的名聲,不利於在強盜界樹立威信留下響亮的名聲。








3、由於過去的讀書人讀書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取功名改變命運。而且讀書人大多都腦子靈光記性特別好,四書五經的倒背如流,區區幾個強盜的樣貌當然能夠做到過目不忘。





萬一強盜們搶了一個讀書人,這個讀書人進京趕考得中了啥大官,將來回過頭來帶領官兵剿殺強盜,把當初搶財物的人認出來是會掉腦袋的。強盜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敢搶讀書人。
















總叨叨


為何古代強盜不搶劫進京趕考的書生?原因很簡單,主要有這四點!

說道強盜就算是現代,大家都是聞風喪膽,畢竟強盜他們重視的是錢財,很多時候還會做出很極端的事情來。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強盜更是猖獗,本就已經手無寸鐵的百姓,遇上強盜更是有苦說不出,官府對於他們也是恨之入骨。他們甚至佔據一個山頭,四處禍害,殺燒搶掠。但是似乎有一個奇怪的想象,就是他們從來不搶上京趕考的書生,這是為什麼呢?

古代強盜不搶劫趕考的書生的原因其實大家都可以猜想,下面為大家整理四點。

第一:同是天涯淪落人

為何說書生和強盜同是天涯淪落人呢?強盜的產生是因為家裡面家境不好,很多人又不想從事辛苦的農業活動,因此只好聚集在一起,進行搶劫。書生不也一樣嗎?正是因為想要改變自己的現狀,才決定苦讀,希望有朝一日考取功名。所以他們都是苦命家的孩子,強盜何苦為難書生呢。

第二:窮

其實窮才是主要的原因,大部分上京趕考的書生都是貧苦人家的孩子,古代有句話叫做窮書生,酸秀才就是這麼來的。很多時候書生的還不如強盜,所以強盜搶了書生也沒有任何的作用,得不到任何好處。

第三:行業規定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規定,就像古代的盜墓者一樣,他們也有自己的規則,有些墓是不可能盜取的。強盜也一樣,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強盜行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不搶這些:喜車、喪車、書生、郵差、擺渡、行醫、耍錢、賭博、挑八股繩、車店、僧侶、道人、尼姑、鰥寡孤獨、單身夜行人。

如果有強盜違反了這規定,那麼他就會受到同行的恥笑,更重要的是他們或許就得不到祖師爺的庇護了。

第四:風險太高

強盜雖然很多都是粗漢子,但是基本的利益關係他們還是理得明白的,搶劫這個過程本就是一個風險太高的過程,而書生身上也沒有太大的好處,所有這個利害關係很明顯。搶劫書生的風險其實主要是來自於朝廷,進京趕考的書生通常會發一面旗子,寫著奉旨會試,一旦出事,上面肯定會派人調查的。

還有一個潛在的風險,那就是這個書生說不定以後就當上了大官,那被搶劫的他還會放過強盜嗎,強盜就被一窩端了,豈不是得不償失,他們只是為了財沒必要搭上自己的性命。

所以總的來說,書生在進京趕考的路上還是比較安全的。


問歷史


土匪雖然以搶劫為主業,但一般都以“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為幌子,所以也有些不搶的,喜事喪事不搶;書生郵差不搶;擺渡人不搶;行醫者不搶;賭博的不搶;賣瓜果梨桃的小販不搶;車店不搶;僧人、道士、尼姑不搶;鰥寡孤獨不搶;單身的夜行者不搶。土匪之間也講究名聲的,有些規矩還是要遵循的。不然會被同行所唾棄,看不起。


國民黨官員“不拿群眾ㅡ針一線”,其他全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