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征伐不斷。在諸多英雄豪傑中,排得上名號的當屬徐壽輝、張士誠和朱元璋三人。而這三人中,又以朱元璋實力最差,且其政權又夾在兩人之間,壓力倍增,誰當初也不會料到,朱元璋會是最終的贏家。

那麼面對如此險境,朱元璋又是如何從當世豪傑中脫穎而出的呢?在這裡,除了他本身爭氣外,也與他敵人心軟和猶豫有關。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明太祖朱元璋

在早期反元戰爭中,勢力最為龐大的當屬徐壽輝,這哥們兒生就是一個豪爽正直、身材魁梧的大帥哥,又胸懷天下,有點小錢,所以他在人群中享有極高威信。在他帶領下的紅巾軍紀律有素,不淫不殺,深得百姓人心,所以徐壽輝能夠在長江以南硬撼元朝。若長此以往,估計他已經牢牢把持權力,將朱元璋扼殺於搖籃之中,中國也不會有後來的大明朝。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只可惜,徐壽輝這麼好的局子,偏偏敗在了他的心軟上。後來,他的陣營裡冒出了個陳友諒,他可是個六親不認的主,架空了老上司徐壽輝不說,徐壽輝都已經將權力悉數交給了他,只求他放自己一命,陳友諒還是把他給殺了。這下徐壽輝的天完政權就忙著內鬥了,給了朱元璋成長的契機。

或許這時有人奇怪了,此間張士誠在幹嘛呢?怎麼就容許朱元璋在江南安心發展自己的勢力呢?

說起張士誠這人,他早期就是靠走私私鹽維持生計,按照正常發展,但凡參與走私生意的商人一般都很容易發家,但這廝卻是個例外。張士誠早先借著給官府運鹽同時,偷工減料,夾帶私鹽賣給當地富人。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可是正所謂無奸不商,這些商戶竟然反過來以張士誠走私為由對他威脅,不僅不給他錢,還對他非打即罵。張士誠生意做到這個份上,也算是失敗典範,時間一長,他和他的兄弟們就憋了一肚子悶氣,將鄉里惡霸殺死,打開富戶糧倉劫富濟貧,走上造反的道路。可以說和徐壽輝不同,原本只想發財的張士誠是被老天逼上造反的道路,他沒得選擇。

後來,由於張士誠市井出生,為人講究江湖義氣,得以集結鄉里的鹽丁們一同造反。於是張士誠憑著對"兄弟們"的一腔感情,誤打誤撞成了一方豪強。元至正十三年,此時朱元璋還啥也不是,張士誠便佔領了江蘇這塊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為了避免被屠城還硬扛下了元朝軍隊的進攻,風頭正盛。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在這番局面下,張士誠可不大看得起朱元璋,結果二人爆發衝突。在往後日子裡,才能不及朱元璋的張士誠屢屢吃敗仗,被朱元璋壓縮了生存空間,所以他竟然選擇了投降元朝,可見比起朱元璋和陳友諒,張士誠缺乏志向,很多選擇都是被動做出。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投降元朝以後,張士誠的日子好過很多,此時朱元璋也和徐壽輝打得不可開交,所以他的勢力達到極盛,像後來朱元璋的重要謀士劉伯溫,此時都還在給他當秘書。由於沒有緊張的戰爭,張士誠治下的江蘇人口也開始增多,經濟極其繁盛,他也就變得奢侈驕縱。緊接著,他的親戚部下也開始崇尚奢侈。

張士誠是個很好說話的人,當然,這是對於跟他草創的那批兄弟而言。當他發財以後,他的弟弟以及女婿大肆斂財,他也縱容包庇,比起徐壽輝和朱元璋這些勤政勞模而言,他實在是有些失敗。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當時他手下的將帥們拖拖拉拉,不想上戰場,一有戰鬥就裝病。張士誠也不責怪他們,對他們好好哄,先給他們重賞,再讓他們去幹活,很是佛系。但是這些都不是張士誠最終失敗的原因。而是當歷史把選擇權交給他手裡的時候,他仍舊沒有珍惜,最終才逼死了自己。張士誠之敗,敗在了心軟上。

話說陳友諒在殺害徐壽輝以後,他便把控了天完政權,自稱漢王。由於當時陳友諒在長江上游,而朱元璋佔據了長江下游的南京,所以陳友諒便先於朱元璋率先起了戰端。這時陳友諒和朱元璋都曾對張士誠伸出橄欖枝,想要與之結盟。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按照正常人的思維而言,陳友諒和朱元璋都是狠人,誰都得罪不起,如果有點腦子的人在二者之間不可虛頭八腦,因為在聰明人面前做騎牆派無異於自討苦吃。可是張士誠有選擇困難症,糾結許久以後,誰都沒有選擇,竟然異想天開,想讓他們爭個兩敗俱傷,看看能不能坐收漁翁之利。

然而張士誠沒有想過,當時中國南方只剩他們三個大佬。不管陳朱二人誰勝誰負,待他們戰後整合資源後,張士誠都不會是他們對手。所以張士誠最後落了一個兵敗身死的下場,敗給了朱元璋。張士誠之敗,又敗在了猶豫上。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將"仁義"融入骨血中。每當人們遭遇災禍,總會對自己說"吃虧是福"。可是在現實之中,說出“吃虧是福”之人終究是抱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態。

實際上,這種人每當遇到事情需要決斷時,他們往往猶猶豫豫,瞻前顧後,以至於最終由於猶豫而錯失時機,不得不將選擇交給上天。那麼試問一下,如此猶豫心軟的人又怎能成大事呢?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在現今我們時常聽到一個名詞,叫做"選擇困難症",可是或許大多數人沒有料到,這是一個致命的病症,而且換上這個症狀的大多是人們所謂的“老好人”,張士誠便是個慘痛教訓。其實老好人在現今看來並不是一個褒義詞,因為他們並沒有做人的底線和準則,難以對事情決斷,試問這樣的人如何能成事。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謀聖鬼谷子便在他的為人處世的代表作《鬼谷子》中對人們警醒:"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為之者,可貴則決之;去患者,可貴則決之;從福者,可則決之。"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鬼谷子告訴人們,可以輕鬆便成功的事,那就需要馬上去做;需要費力辛苦的事,不得不做,那必須做出決斷;如果能夠消除禍患,防患於未然之事,那就必須要決斷。實際上,不管是何種事情,但凡關係人生髮展軌跡的,都必須要做出決斷,不善於決斷的人,往往不能把握人生的際遇,終將一事無成。

漢朝武帝年輕的時候,淮南王劉安不將其放在眼中,眼中時刻覬覦著漢武帝劉徹之位,可是遲遲做不了決斷,導致不斷錯失時機。所以縱然他兵強馬壯,還有匈奴與之合作,但他還是被漢武帝一鍋端。這便是不善於做決斷的後果。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再如明朝時,建文帝畏懼四王爺朱棣,對其削藩,當時只有兩百人馬的朱棣沒想到建文帝命令來的如此突然,但是有自己同胞兄弟的慘痛教訓,哪怕兵力甚少,但他也還是選擇了造反。所以他成了中國數千年來,唯一在大一統王朝中造反成功的藩王,還成了千古一帝。而建文帝呢?他明明有機會在戰場上殺死自己的叔父,可是他卻心軟,下令前線將士不準傷害自己叔父一根毫毛,讓前線士兵都被綁住了手腳,最終他的心軟讓他丟了帝位和性命。

可以說,如果心智不堅定,不善於做決斷之人,難以成事。那麼想要善於做決斷,該怎麼做到呢?鬼谷子也為人們在書中留下了答案。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鬼谷子》開篇第一卷中,便特意強調,"觀陰陽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

他強調,聖人之所以能夠成為聖人,便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事物的本質規律,瞭解事物潛在規律,因勢利導則能夠洞穿世事,在紛雜的事物中游刃有餘。若想了解事物規律,唯有多讀書,用心看待世界。

其次,鬼谷子還告訴人們要"言必時其謀慮,故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變。"

當你能夠洞悉規律以後,那接下來你要懂得如何利用規律,在行動之前深謀遠慮,把握時機。機會往往轉瞬即逝,還需你善於把握。在認真瞭解事情發展動向後,在擇機下手。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接下來便是他特意對老好人的囑託:"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在他看來,老好人之所以老是猶豫不決,便在於他們難以把握機會,所以當他們要做出決斷時,瞭解自己是前提,然後再去認真分析對手,瞭解對手,權衡自己與其區別。

再之"寂乎其無常也,內外不通,安知所開?開閉不善,不見原也。"老好人之所以不能把握主動,便是因為他們缺乏與外界的主動交流,便難以熟悉事物的變化,所以要在思想上開放自我,熟讀書籍,並主動到社會中去體驗生活,見多識廣,你才能更容易做出決斷。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當然,鬼谷子的智慧與權謀遠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詳盡,所以筆者在此只是簡單提及了他的部分思想和謀略。而鬼谷子的智慧和權謀,不僅貫穿古今,還適應許多場合。讀懂《鬼谷子》,更能在社會中運籌帷幄,靜觀其變,在人際交往中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你對鬼谷子的為人處事之道也有興趣,不妨購買一本《鬼谷子》,在這本書中,每篇都有解析與導讀,並附上了古今中外頗具代表性的案例,其領域涵蓋管理、商場、職場、處世等各個領域,以精彩紛呈的故事呈現鬼谷子的智慧謀略。

多少人輸在猶豫心軟上!牢記鬼谷子三句話,讀懂站得穩,不易吃虧

本書並不貴,只需要35元即可帶回家,35元還不夠請別人一頓好飯,還不夠買一包好煙,但卻可以換來一次思想的蛻變!若是能夠讀懂此書,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為人處事上,必定都能再上一個臺階!

當然,如果你想以現代的角度去解析更多的社會現象和社交思維,推薦您一套由翰林書苑精選的精裝書,裡面涵蓋了《鬼谷子》、《羊皮卷》、《人性的弱點》、《墨菲定律》、《強者成功法則》五本,原價128元,現在搞活動只要59.8元。比起只買一本《鬼谷子》,相當於多花了20塊就能多入手4本受益一生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