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代诗词的目地和意义何在?

金牛1128


若问学习古代诗词的目的和意义,就如同问吃饭喝水的目的和意义。

吃饭喝水,是为了活着。學习古代诗词,是为了活得像个人— 文化人。

古诗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

假设不学古诗会怎样?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2020年花冠肺毒疫情爆发,日本捐赠给我们的抗毒战疫物品上,既写有加油口号,也写有古代诗词,如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如唐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如果不学古诗,岂不两眼一抹黑?那样,既妨碍了交流互动,又丢人现眼 — 中国人还不如外国人了解自己的文化。再者,引用诗词表达,远比干巴巴的只有加油口号来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富有人文色彩,极易产生感情共鸣,大大拉近彼此的认同距离。

假设学古诗会怎样?孔子又说:学《诗》可以兴情,可以观世,可以群人,可以怨讽;迩家之事父,远朝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可见,诗经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有传统文化知识,有自然万物常识,不学习,就什么都不知道。如此,那不就是文盲了吗?

中国的古诗,从最早的诗经开始,到楚辞,再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等等,一代代相续,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与古文一起,记录人事,表情达意,喜怒哀乐,尽在其里。

学古代诗词,可以了解传统中国,自然也就谈得上继承传统文化。

传承文化,不能不与古人交流。交流的工具就是古诗文。透过古诗文,不仅可以“穿越”回到古代中国,还可以享用那无数的美言雅句。有了古诗文的底蕴,无异于进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圈,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

要做有文化的中国人,必须学古诗;要说有文化的中国话,必须学古诗;要写有文化的中国字,必须学古诗。

一言以蔽之:不学古诗无以成为有文化之中国人。

孔子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故诗之失,愚。

毛主席说: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毫无疑问,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是愚蠢的人。诚哉斯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后记:

子曰: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村塾先生南山子


回答之前,不妨先看看关于同一场景大白话和诗各描述成啥样子:

黄昏时刻的沙漠

你:好壮观,好美丽,沙子怎么那么多

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当你一个人独处外地,夜深人静的时候

你:想家了

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到湿地公园去游玩,看到看到河流花鸟天空

你:快看那白鸟,看那晚霞,太好看了

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看出区别了吗?

所以,说到学习诗词歌赋的目的和意义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但是,不在乎出于喜欢、工作需要、提升内涵以及凑热闹四点。

但是,学习诗的语言,不仅能让你更深入恶理解语言的魅力,还能让你逼格提升一大截,特别是在现在社会。

白话文有白话文的好处,但永远不会具备诗词歌赋所带来的给人无限遐想的魅力。

当然平时生活中的对话,绝对是白话,即使是古人,也不会都是说古诗的。

这是我的答案。


大额头者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意思是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不懂得礼,就不能够立身。

可见古诗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除了会读会用白话文外,更应该懂一些古诗文来壮大自己,充实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内涵丰富、包罗万象、意境深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语言凝炼、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易于诵记,名篇佳句灿如星海,美不胜收。

千百年来,这些优秀的古代诗词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

所以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出移化的影响和教育,感受传统文化的搏大精深,体味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传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爱国热情,激发学习和工作斗志,为振兴中华而学点古诗词吧!


安林001


我认为古代诗词是先人留下的文化瑰宝。

诗词读起来很有画面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句诗耳熟能详,读起来仿佛瀑布就在眼前。跟着诗词,我们也能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诗词里有大量对各种风土民情得描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这句诗很容易就让我们联想到古人是如何过清明节的。跟着诗词,我们很容易穿越回去,看看古时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诗词里还有大量有志之士留下的风骨与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这句诗被多少人传唱,我们民族的性格就藏在这些诗里。跟着诗词,我们不容易迷路。

学习诗词,是我们对文化的传承,透过诗词,我们能看见自己,看见古人,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太白说说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心就是一个人的志向。

苏轼说过 :“古今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为有坚韧不拔之志。”

无志者,天才可归于庸碌;有志者,垄亩亦可飞鸿鹄。

可见一个人的胸襟和志向是何等的重要。

中华传统诗词以优美文雅、形象生动的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是一种真性情的流露,真挚的情感像汩汩流淌的清泉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田。

而一个人的真性情是在历经世事沧桑、千锤百炼后才砥砺而成。

没有十年寒窗苦绸缪,哪来一朝成名天下知。

所以我们在诗中更加能体会到的是那些圣贤的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爱国爱民的情怀,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带给我们不竭的动力,让我们有了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四季。喜欢中国古代诗词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吧!


周姬昌


我们不断地要求学习古代诗词,和学习古代诗词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呢?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表达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弘扬传统文化

首先,我们不断的学习诗词,不断的积累,是一个不断弘扬我们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看来我们了解了我们历史上很多优秀的文化,而且从这些古诗词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历史上人的经历,或者是官职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学习古诗集是将这种古诗的美传递下来,也是将这些信息传递下来。它对于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很大的作用。


提升我们自己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古诗也是让我们积累知识的过程,提高我们文学素养的过程,看我们了解了古代许多文人墨客的历史,他们的抱负胸襟,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种各样的事件,他会让我们的大脑更加的充实,让我们进步。让我们变得与众不同。

感受诗歌美

我们之所以不断的学习古诗,除了会提升自己对民族和社会有用处之外,还是因为诗歌有他的美所在。诗歌短小精炼,将很多话才能表达的意思,用几个字就表达的明明白白。每个字都十分的重要,这种美是其他民族所展现不来的。我们学习诗歌也是为了感受这种古代的美。


是我自己对于你这个问题的理解,如果对你有用的话,帮忙点个赞吧


沐天大大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我很想用近期写的一篇散文来回答一下。


读书之乐乐何如


陶渊明《荣木》有云:“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写这首诗的时候,陶渊明正值四十岁,是他感念老之将至而作。我今年也跨入了四十岁的门槛,也常常“夜阑人不静,历历风尘过”。


自小生于辽宁,长在铁岭,二十岁南去大连求学。四年理工训练,始终未曾磨损对文学上的喜爱。后入职场沉浮,先从老牌国企到新锐民营,再到改制军工,再到政府机关而又商场百货,当真是五行辗转,八作纵横,虽未汲汲于富贵,也常戚戚于贫贱。但是始终陪伴我的还是唐诗宋词,是余杰、奥威尔、王小波、昆德拉,马尔克斯、村上春树……是这些从未谋面的师友良朋,在一次次的生活波折,人生变化之际,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力量。


狂歌痛饮时吟唱李白,稼轩的雄奇篇章,山水流连处默诵渊明,王维的田园美文,而那些写小说的朋友则给了我一个又一个诗意的,魔幻的世界。仿佛活了几个轮回似的,冷眼看这世界,微笑。


机缘巧合之下,现今来到银冈书院谋得一职,年有四季,时刻赏玩:


银冈春归之际让人慨叹“嫩黄花照眼,绿柳丝拂衣。桃李开无言,灼华下成蹊。代有英才出,报与郝公知。”;种花银园心喜于“东风吹雨细如尘,红锦地衣香四闻。曲径幽院添春色,忙煞银园看花人。”银杏金黄后醉心于“幽巷古柳书声琅,碧池翠叶菡萏香。青瓦蓝天秋思长。”的幽静澄澈。深秋风急叶落则是“古院风初起,池塘叶正飞。所嗟人非鱼,壕梁寂寂归。”的喟叹悲凉。冬季玉尘飞舞,素裹银冈时“亭台楼阁白世界,玉树琼萝雪乾坤。笃志诗书思绝域,忘情经论利纤尘。”的白茫茫一片好干净。除雪时“挥帚琼屑起,舞锨玉山堆。汗出精神长,谈笑陋室归。”的雪中情趣。


可以说“一朝到得源头地,岂肯操舟复出游。”读书修志,诗酒华年,一壑自专,万事皆灰。何其快哉!陋室晨读,于诗词中漫游,邂逅美丽,很多微妙优美的情愫,便蝴蝶般凝注于笔端。“到处皆诗景,随时有物华”。空山灵雨,明月清泉,小桥流水人家……风景中所涌起的一些幽微感觉,神秘而又灵动,仿佛一闪即逝而又永留心中。清美秀丽或雄浑壮阔,阳春白雪或市井烟火,一语道不尽意境空灵,回味无穷。所谓一支健笔,三寸柔肠,沉醉古籍,流连书香,乐而忘返,一梦千年。


遥想郝雪海当年:“与诸君子修程居正之学,横渠砭愚之功,长歌午夜,敲句晓天:”济世才华,稀世绝笔,为同时代文士所折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三百年而后,银冈后学缘会银冈,敢不潜心向学,乐读书而继先贤之志。正如翁森诗云:“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乐哉读书,读书乐哉。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古诗词又是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学习古诗词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提升个人修养,审美的极佳方法。


不知散文君还喜欢否,不知几句小诗君还喜欢否,不知我的回答君还喜欢否?我歌唱过,就当你听到了吧。


银冈后学


实话实说,我认为学习古诗词,不能有太多目的,目的性太强,就不会持久。

因为,读诗词不可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也不可能让你马上就显得文质彬彬、高贵典雅步入上层。

学习古诗词,更多的要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它的熏陶,这样还可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这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读古诗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能够传承中华文明,延续中国文化。

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个人,是一个人人有责的事情。从《诗经》开始,到唐诗宋词,再到每一个时期的古诗词,每一首都是那个时代有影响力的诗人和思想家在抒发和记录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我们除了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还可以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

我们是一个诗的国度,不学诗,是不可能更好的延续和传承中国文化的,就更说发扬光大,推陈出新。

第二个意义:能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古诗词本身就很美丽,有时一首诗可以让我们很多天都无法释怀,陶醉其中无法自拔。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真真实实体会到一大批古代知识分子丰富的感情世界,他们在面临痛苦、快乐,得意、失意的时候,他们的思想是如何转变的,是任何一步一步使自己变得强大的。比如,在李白的诗歌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在得意、失意时自我调节的思想过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些古诗词,能够给我们许许多多生活智慧和生存哲学,读者能够从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情操,让我们看问题看世界更加客观,人生自古谁都这样,我们遇到点困难挫折也是正常不过的。

第三个意义:能够在精神上寻找归宿,找到诗和远方。

文化的认同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一种需求,所谓“叶落归根”,真正说的还不是死了要回归故土的意思,更多是在思想上的皈依。在外奋斗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我们心中的故乡,而这个故乡,有时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甚至也不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可能存在在历史中,在诗词里。所以,诗和远方并列,一起回归乡愁。

第四个意义:读书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魅力。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诗书可以提升我们的气质,相由心生,还可以修炼“文质彬彬”的外在形象。读古诗词还可以让我们的语言表述更加有水平。比如看到瀑布,我们当然可以简简单单的说:好漂亮的水啊。其实,我们还可以说“飞落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都喜欢听董卿说话,不只是因为她的音色好听,更重要的因为她的语言很有文化感染力,听着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人的可爱一定是有满腹诗书作为底蕴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读古诗词最好不要有目的,当您真正接触了,您就会忍不住爱上它的。那时候,目的就是意义,意义就变成目的了。


武哥说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标志,有利于被世界各民族所接纳、借鉴,有利于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高中语文要求学习古诗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的重要途径;也是对高考试题的一种重视。

  第一,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

  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以道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第四,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耕根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能够经久不衰,代代相传下来,不只是言传身教,很多是靠的书籍的诗词歌赋,这里包含了亲情,爱情,友情,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蕴含了无数古人的智慧。

“略地攻城志已酬,陈辞欲伴赤松游,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这首诗可以提醒你,当你无限放大你的欲望去追求功名时,不妨停下来,换个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以淡然处之,可能会得到更多。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当诗人一年后故地重游,只剩下了在风中绽放的梅花,但斯人已逝。要珍惜生命中出现的所有人,无论你恨的人还是爱的人,他们不会陪你一辈子,却能教会你很多道理。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一生中会走过无数的地方,有的人走走停停,最后停在一处,安家落户。有的人行色匆匆,一生没落下心安 。我们寻一人,择一城,只要心安,那便是故乡,那便是你爱的地方。

古诗词教会了我太多太多,我想,不管我以后在哪里,干什么,我都不会放下对古诗词热爱的心。诗词让我奋进前行,让我心怀坦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