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老虎數量極多,四川北部等地的老虎幾乎成災

虎,作為百獸之王如今已經非常珍稀了。不過在唐朝時期,虎的數量極多,有時候甚至會成災,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歷史記錄的。

唐朝時期老虎數量極多,四川北部等地的老虎幾乎成災


我們都知道,唐朝文宗皇帝時,專門向全國發布了一則詔書,稱"李白的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這可是御封的稱號,相當於國家特殊人才。劍在唐朝時期有著不一樣的意義,舞劍幾乎成為一種風氣,李白都會舞劍,他自稱“十五學劍術,遍幹諸侯”,“曾手刃數人”,他還作詩,稱“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多麼豪氣。不過裴旻的劍術顯然又在李白之上。傳說吳道子要畫壁畫,但是沒有靈感,請裴旻舞劍來找感覺。裴旻就舞將起來,舞到妙處,突然拋起手中劍,高達數十丈,而後劍直直下墜,眼看就要插在他的頭上,之間電光火石之間、眾人驚呼之際,他竟然用手持的劍鞘接住劍刃,使其直入鞘中,真乃是劍技絕招。圍觀者為之震驚,連連讚歎。吳道子也被那猛厲的劍舞氣勢所震撼,繼而一蹴而就,畫好了壁畫。

唐朝時期老虎數量極多,四川北部等地的老虎幾乎成災


那裴旻怎麼就和老虎扯上關係了呢?《唐國史補》記載:裴旻為龍華軍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嘗一日斃虎三十有一,既而於山下四顧自矜。有父老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將軍若遇真虎,無能為也。”旻曰:“真虎安在?”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旻躍馬而往,次叢薄中。果有一虎騰出,狀小而勢猛,據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馬辟易,弓矢皆墜,殆不得免。自此慚懼,不復射虎。

裴旻作龍華軍使,駐北平,今河北盧龍。上面這則記錄大概意思是說,裴旻一天就射了三十多隻“彪”,彪就是小老虎,有人說是金貓。無論是小老虎還是金貓,都說明華北平原當時的猛獸很多。我們從《水滸傳》裡也可以看到武松打虎、李逵打虎情節,都處於華北平原地帶。當時華北平原虎的數量,由此可見一斑。


唐朝時期老虎數量極多,四川北部等地的老虎幾乎成災


四川北部山區也有虎,特別在唐末戰亂時期,由於兵荒馬亂,人口大量傷亡,民生凋敝,野生動物得以大量繁殖,《新唐書》記載:“唐大順、景福以後,蜀路劍、利之間,白衛嶺石筒溪虎暴尤甚,號“稅人場”。商旅結伴而行,軍人帶甲列隊而過,亦遭攫搏。時遞鋪卒有周雄者,膂力心膽,有異於常,日夜行役,不肯規避,乃持託權、利劍,前後於稅人場”連斃數虎,行旅賴之。”到了北宋初期,由於社會安定,這裡人口滋生,雞犬相聞,不復有虎暴之災。在人煙稠密的準南道舒州桐城縣(今安徽桐城縣),“地多猛虎、毒虺”,元和八年(813年),縣令韓震下令縣民砍伐火燒草木,“其害遂除”。

這說明當時四川北部的老虎非常多,以至於商旅結伴、軍人披甲經過都可能遭遇老虎。那時的虎災被稱為“虎暴”,打掉了一些老虎後,才慢慢好起來。

唐朝時期老虎數量極多,四川北部等地的老虎幾乎成災


最後補充一個知識,在唐朝,人們不會直接用“虎”這個字的,因為開國皇帝李淵的爺爺就叫李虎。為了避諱,虎牢關都被改稱“武牢關”。所以,民間把老虎叫做“大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