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沒有捷徑,最省力的方法是它,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前兩天發了關於孩子財商教育的文章( ),很多家長朋友都來跟我留言討論,我也是有些感概,

這個關於“錢”的敏感話題,還真是需要我們一輩子去面對的

今天不談育兒,想來說說創業這幾年,給我帶來的金錢觀和財富觀上的改變

1、創業前的我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也算是個“學霸體質”,也感謝父母一直在能力範圍內把最好的教育給我,所以我在學習上一直都是很“順風順水”,一直到讀大學,學校的獎學金也都非常多,所以我在讀書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經濟上的壓力,基本是典型象牙塔裡的孩子,出來社會之後也是“不知柴米油鹽”的類型。

不過好在也沒有讀成“書呆子”,好成績這件事情教給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相信自己的努力會有回報,不管是成績上還是金錢上的。所以大學之後,我基本就沒有向父母要過錢,當然還是要再次感謝母校的獎學金和之前提到過的教育金。

而當我形成不要啃老的觀念意識之後,我算是給自己畫了一條底線,就是在不能再向父母要錢的情況下,養活自己。

所以首當其衝的是,找一個能發揮價值以及能有價值回報的好工作,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理財沒有捷徑,最省力的方法是它,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我當時所在的機構是香港最大的醫療體系內的社工組織,我也是一線社工,所以我基本上就是在跟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醫生一起共事,為抑鬱症、焦慮症、雙相情感障礙等各類有心理狀況的人提供服務。從加入機構第一天開始,我就積極主動參與各類案例的跟進、治療和培訓,各種苦活累活我是不怕的,哪怕是再複雜的心理諮詢案例對於新人的我來說門檻太高,但我幫忙著做案例分析和總結總是可以的吧。

我是想著要在這一行深度耕耘的,所以對我來說最大的“抗風險培訓”便是我自身的專業技能,如何能夠在專業上讓自己具備高價值幾乎成了我對自己的基本職場要求。最後在機構的年終評定裡無論是案例的完成度、服務的精細和準確度都是那一批新人裡成長速度最快的,而我感觸很深的是,因為從不抗拒各種成長的機會,我的專業技能也提升很快。

此外,在我決定創業前,我有一個覺得還不錯的理財習慣。就是每一年我會給自己

設定一個小的存錢目標,有點像給自己“壓歲錢”的意思,不一定很多,但當我可以用這個“壓歲錢”可以給父母換個洗衣機,給自己買個包包的時候,那種達成的成就感還是挺好的。這個目標的設立,對於我後來創業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也建議剛入職場的小朋友們學起來。

我很喜歡的一個演員Lucy Liu,之前就講到過給自己預留一筆這樣的“F*** Money”,算是給自己一個有底氣放肆的貼心小保障。▼

理財沒有捷徑,最省力的方法是它,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2、創業後的我

當一個人變成一個家,以及創立一個公司,這之間需要經歷的關於“錢”的挑戰就更復雜了。雖然我並不是對錢多敏感的人,但是在這幾年間,我和團隊小夥伴,還是經歷了一些變化和成長,也想分享給你們。

1. 公司一定要有一筆“儲備金”

網上關於要裸辭的小夥伴,我有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你可以給自己做個假設:6個月內都找不到工作,你有能養活自己的儲備金嗎?當下你的回答可以作為你做決定的參考之一。

我覺得公司也是一樣的,要有一筆儲備金。2020年這個突起的疫情,對整個宏觀經濟帶來的影響無疑是深遠巨大的,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影響到的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家公司的經濟狀況,這個時候這份“儲備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可能不多,但至少能幫忙緩解下我們的焦慮。

其實在創業之初,特別是在我們高歌猛進的階段,我因為本身財務知識也是薄弱,原來並沒有這樣的意識。反而是在我的合夥人加入之後,我才意識到這份儲備金的重要性。因為我想把萌小芽這份教育事業一直做下去,那之後一定要有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根基。所以我就和合夥人約定,一定要有一筆基金非到萬不得已不能動。定這個金額的具體數值,會每個季度根據公司的整體成本調整,來確保我們能夠隨時都有應對突發風險的能力。

理財沒有捷徑,最省力的方法是它,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2. 經營管理一定要有數據意識

創業之後,我們有了健全規範的財務制度和專業同事,我也很放心地交給他們去打理,但是我還是會一直跟所有的同事們都強調,數據的重要性

這個意識得益於我之前在香港的經驗,我在機構第一天的培訓課,其中一項便是如何通過建檔來整理數據,從而跟蹤服務質量,做心理諮詢的人如何結合數據分析來提高專業技能。

我們要學兩方面的數據分析和管理能力。第一方面是簡單用Excel表來建檔跟蹤每一次的服務情況,這是對自身服務和專業能力的及時審核,雖然我們是在醫療機構體系,但我們也同樣是result-driven的專業人士。

另外一方面是對整個服務對象的短期、中期、長期的跟蹤數據觀察、統計和建模。做心理諮詢和社工服務,我們要學的統計數據更像是“測評數據”,我之前在情緒管理營、順勢養育營裡都跟大家分享過短期、中期、長期的跟蹤測評和對應的指標,這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判斷一個人精神狀態有沒有得到幫助,並且行為問題是否有改變和好轉的關鍵線索。

我感觸很深的一點是,各行各業需要的數據意識不同,但是長期對數據的培訓一定會讓一個人的專業領域判斷力顯著提高,就是能快速判斷或者看出一些“本質”,從而提出合適的“假設”並“驗證”它,而不是停留在猜或者碰運氣或者其他表面上。

理財沒有捷徑,最省力的方法是它,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3. 財富常常不是“存”下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

看了前面,可能你們會覺得我很愛存錢,但其實恰恰相反。公司運作這幾年,我深刻地感受到錢不是存下來的,而是要通過認真經營創造出來的。“固步自封”對於一個公司,或者一個人來說,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創業公司還是需要不斷地跟隨市場的變化,找到合適自己願景的方向和出口。我們不盲從的一個根基,恰恰又是對應了我剛才說的第一點,留有一份儲備金,讓我們經營起來更有底氣和自由一些。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是做教育創業的,而且又剛好處在互聯網的領域。市場上的風口真的是一年一個模樣,今年大家覺得某個領域話題火熱,全部湧進去,明年大家看好某個互聯網表現形式,就不停加碼去研發,但這些在我們公司的產品研發體系裡都是不成立的。

判斷我們所有研發經費投入的標準是這個方向對於家庭、父母、孩子是否真正有幫助

。我更願意找心理和教育專家一起升級我們的優陪早教體系,花上幾年搭建適合孩子的分月齡早教課程,琢磨怎麼樣的教育和學習路徑更高效有用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真正關心的事情。


我一直都喜歡一句話,治大國如烹小鮮,做公司也好,經營一個家庭也好,甚至哪怕是過好自己這一生,我們走的每一小步,都是需要用心經營,在點點滴滴中去收穫成長,變成更好的自己和家人。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