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裡鞏俐演的白骨精為什麼那麼強大?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裡鞏俐演的白骨精為什麼那麼強大?



白骨精是唐僧師徒四人“聚齊”後遇到的第一個妖怪,本事其實極為平常,堪稱《西遊記》中最弱妖怪。為什麼可以這樣說呢?細讀原著,你可以發現有這麼幾點:

一、沒多大能耐,只會變化之術,毫無戰力


白骨精是零戰力,這點是在與悟空、八戒、沙僧的比較中得出的。

唐僧師徒四人來到白虎嶺,孫悟空受命去摘桃,留下八戒、沙僧留守唐僧。白骨精怎麼做的?原著這樣寫:

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雖沒什麼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捲簾大將,他的。妖精說:“等我且戲他戲,看怎麼說。”

換了別的厲害的妖怪,早已趁悟空不在搶奪唐僧了,有的甚至連八戒、沙僧也抓了去。結果白骨精卻因八戒、沙僧的“威氣尚不曾洩,故不敢攏身”,只好行騙術。

與孫悟空相比,白骨精更是弱得可以,三次打鬥連還手的能力都沒有:

第一次:“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發起性來,掣鐵棒,望妖精劈臉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個解屍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個假屍首打死在地下。”

第二次:“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屍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

第三次:“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白骨精沒有戰力,只有變化之術和解屍法。

變化之術類似於“七十二變”,白骨精使用了三次:

一變——“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裡,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

二變——“好妖精,按落陰雲,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

三變——“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老公公”。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裡鞏俐演的白骨精為什麼那麼強大?



解屍法則用於逃脫:

一逃——“那怪物有些手段,使個解屍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

二逃——“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

但是解屍法也不是百試不爽,孫悟空讓土地、山神幫忙,白骨精就逃脫不了了:

好大聖,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雲端裡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而紅孩兒、銀角大王則可以要挾山神、土地,法力自然在山神、土地之上,而白骨精被山神、土地一“照應”就被孫悟空制住,可見法力之低。

二、白骨精只是孤身一人,並沒有什麼幫手


86版《西遊記》給白骨精增加了一個助手——狐狸精,後來這個狐狸精還“流竄”到黃袍怪那裡,並通過他的口向被捕的唐僧說明了白骨精是妖的真相;鞏俐版《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裡則讓白骨精成了妖王,手下眾多,勢力龐大。

但這些在小說原著中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小說中白骨精就是獨來獨往的一個妖怪:

卻說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聖去時,驚動那怪。他在雲端裡,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

三、白骨精的勢力範圍非常小


這在“二打白骨精”之後的白骨精自白裡有了明確的展示:

那怪物在半空中,誇獎不盡道:“好個猴王,著然有眼!我那般變了去,他也還認得我。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還下去戲他一戲。”

“西下四十里”就不歸白骨精“管”了,這同獅駝嶺“八百里”的差距想而易見,就是與紅孩兒方圓百里的範圍也不可同日而語。

勢力範圍不大,還是因為實力不濟,上面說到山神、土地一“照應”,白骨精就乖乖受死,而同為妖怪的紅孩兒、銀角大王則可以要挾、指揮山神、土地做事情,足可看出實力與勢力之間的關係。

那麼,影視劇為何把白骨精拍得那麼厲害呢?

理由很簡單:白骨精及白骨精的故事太單薄,而人們偏偏又很喜歡白骨精,且故事的深度又很好,所以為了單獨成戲,不惜“下血本”給她加戲。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裡鞏俐演的白骨精為什麼那麼強大?



白骨精太單薄,不用多說,上面已經說的夠多了。說白骨精故事太單薄,主要是從白骨精故事在《西遊記》中的回目比重說的。唐僧取經雖然有“九九八十一難”,《西遊記》也有百回之多,但正與“86版《西遊記》+00版《西遊記》續集”所呈現的那樣,小說西遊記一共也就只有“25+16”四十幾個故事,所以平均一個故事有“100/40=2.5”回的樣子,一般都在2~3回的樣子,個別的有4回之多。

在白骨精故事之前的人參果故事有三個回目:《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而在白骨精故事之後的黃袍怪更是有四個回目之多:《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而反觀白骨精故事呢,只有一個回目《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不僅如此,如果單獨把這一回看成一個短篇也不行,白骨精雖然被打死了,孫悟空被開除出團隊,不符合我們中國人“大團圓”的心理,故事顯得不完整。而按照原著安排,要想故事完整,就非得把黃袍怪故事中悟空歸隊放在一起,但一回的白骨精故事和四回的黃牌怪故事比起來,是多麼的單薄!所以沒辦法,為了讓白骨精故事獨立成章,就不得不做較大的改編,這也可以解釋《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為何要改主題了——無論是人是妖,都要“普度”。

白骨精故事雖然短小,但十分迷人,是因為這一故事“直指人心”。而白骨精恰恰是心理戰的高手,雖然她也沒有別的大的本事。與別的妖怪、妖精故事不同,白骨精故事的打鬥場面很少——總共只有孫悟空的“三棒”。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猜測:白骨精故事是最後寫入《西遊記》的,一是回目短,二是通過這一故事闡釋作者(或者編者)的創作理念,這個創作理念我雖然無法確實是用心學、心經還是心來表達,但冥冥之中你是可以感受到的。作者不僅用“心”的理念統一理順了目錄,而且在“險要”的章節重點闡述,而這白骨精故事就是一例(再比如每個故事章首處的禪詩,再比如觀音菩薩屢屢出手相救與《心經》首句“觀自在菩薩”的對應,如若展開,就是另一篇文章了,容後再議)。

正因為白骨精太迷人,所以導演、編劇們給她增加了本事、配上了助手;正因為白骨精故事太深刻,所以導演、編劇們又展開了更多的想象力,使之單獨成戲。《西遊記》是個大IP,而白骨精故事就是IP中的IP。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裡鞏俐演的白骨精為什麼那麼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