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我是“保持進攻線”,喜歡我的文章請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1943年12月22日,一架德軍偵察機在北海上空發現了英國JW55B-19商船隊,這支運輸船隊從美國紐約港出發,此時已經到達了冰島。鄧尼茨為了阻止盟軍繼續向蘇聯運送軍援物資,打出了手裡的最後一張王牌——“沙恩霍斯特”號,命令其前往打擊這支運輸船隊。

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當時在挪威海域活動的盟軍海上力量只有英國皇家海軍的一支小艦隊,其主力是3艘巡洋艦,它們對“沙恩霍斯特”構不成致命威脅。德國人唯一需要防備的是當時不知去向的英國戰列艦“約克公爵”號,它的10門356毫米主炮是英國本土艦隊最可怕的武器。


挪威北角海戰

26日9點30分,“沙恩霍斯特”號總算找到了盟軍運輸船隊,同護航的英國“1號戰鬥編隊”3艘巡洋艦展開了交火。在短暫的交鋒中,德艦被命中1發203毫米炮彈和1發152毫米炮彈,本應該油皮都沒擦破。但是它運氣太差,恰好艦橋被1發炮彈打中毀壞了雷達,在北海的極夜中變成了瞎子。

“沙恩霍斯特”只好匆忙撤往挪威阿爾騰峽灣,德國人不知道的是英國人的巡洋艦利用雷達一直跟在自己身後,並把自己的方位向埋伏的“約克公爵”號報告,可怕的對手始終保持著無線電靜默,等著德艦自投羅網。


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約克公爵

18點30分,4艘英國驅逐艦率先進攻,向“沙恩霍斯特”號發射了28條魚雷,命中4條。德艦艦艏、艦舯和艦艉分別被擊中,但仍能保持29節的高速逃脫。19點,“約克公爵”號的356毫米主炮開始發難,其他的4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也對德艦展開了包圍。

在激烈的炮戰中,裝備有新式MK3火控雷達的“約克公爵”號終於將一發356毫米炮彈打進了“沙恩霍斯特”的鍋爐,失去了動力的德艦慘遭英艦圍毆,於19點45分沉沒。

在這次挪威北角海戰中,“沙恩霍斯特”號一開始就被命中4條魚雷,但只是艦艏同艦艉嚴重進水,航速只下降了1節。失去動力後又捱了數百發炮彈,上層建築幾乎被削平,最後靠11條魚雷才把它炸沉,充分展示了自己強悍的防禦力。

在人們印象中,德國戰艦似乎一向是防禦力超強,但到底強在哪呢?我們今天就通過“沙恩霍斯特”來逐一尋找答案。

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沙恩霍斯特


全面防護設計

每艘德國戰艦自誕生那天起,就註定要從北海進出大西洋執行破交任務。這條航線漫長且危險,一路上也沒有補給基地進行維修,以少敵多、以寡敵眾是他們的宿命。因此德國戰艦在裝甲防護上不像其他國家採用“重點防護”設計,而是採用了“全面防護”設計理念。

全面防護指的是除了在傳統的水線等關鍵要害部位佈置主裝甲帶之外,還對戰艦有可能被命中的其他非關鍵區域也加裝一定厚度的裝甲予以保護,這樣在面對敵人優勢兵力圍殲時,才能保持更加持久的戰鬥力。

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例如“沙恩霍斯特”就採用了全面防護,並且沒有削弱主裝甲帶去補充其他部位,整艘艦的裝甲重量為14000噸,佔到了總排水量的44%。其主裝甲帶厚達350毫米,覆蓋了全部水線以及船體的其他少量地方;其他地方船體裝甲也厚達170毫米;炮塔及射擊指揮室裝甲基本在250毫米以上,可以說是做足了防護大包圍。


隔艙設計

德國戰艦設計隔艙時儘量小型化、水密化,以提高水密結構增加浮力儲備。隔倉間支撐壁採用強化鋼結構以提高隔倉的強度和韌性,水線下和水線處的艙室間全部取消橫向聯絡門,水密門的數量也被儘量縮減。

“沙恩霍斯特”的船體就被分割成了21個水密隔艙,各水密隔艙之間使用電氣控制的林奈式水密門,戰損的時候可以通過中央控制系統將所有水密隔艙門全部關閉,水手進出只能通過縱向水密門,以最大限度保證抗沉性。此外部分船底還採用雙重船底結構,其長度佔到了艦體全長的79%。

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建造中的沙恩霍斯特


焊接技術

此外還有焊接技術,德國自“德意志”級開始便在戰艦建造重廣泛採用焊接技術。現代人可能對焊接技術感覺稀疏平常,但在那個時代焊接工藝還沒完全普及,與傳統鉚接工藝相比,不但可以使艦體結構重量減輕15%,還能使艦體結構更易於採用高強度鋼材。可以說在提高戰艦的裝甲防護強度上,焊接技術功不可沒。

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建造中的沙恩霍斯特


冶金材料技術

在決定防護性的諸多元素裡,材料也是不能忽視的因素,其中包括結構用鋼、勻質裝甲用鋼、表面硬化裝甲鋼。在整個20世紀上半葉,德國在世界冶金材料技術領域獨佔鰲頭,最好的船舶用鋼幾乎都出自克虜伯。

第一,結構用鋼

德國戰艦結構用鋼大多采用的是St42和St52兩種,St42主要用於上層建築和非裝甲艙段艦體結構,性能與其他國家的同類產品相仿。

St52硬度為160-190HB,抗拉強度為520-640MPa,屈服強度為360-380MPa,延展率21%,用於裝甲艙段和輕裝甲艙段艦體結構。其最大的優點就是有極佳的韌性、彈性、抗斷裂和抗撕裂性,具有優秀的構造強度保持能力和抗魚雷爆破衝擊波能力,是當時世界上同類鋼材裡性能最好的材料。例如U艇的耐壓艙殼用的就是St52,使U艇具有明顯的潛深優勢。

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建造中的U艇


第二,艦體用鋼

德國戰艦船體主要用的是Ww高彈性勻質鋼和Wh高強度勻質鋼,這兩種都是基於傳統的KNC裝甲研製而成。Ww抗拉強度高通常用於主防雷裝甲,硬度為190-220HB,抗拉強度為650-750MPa,屈服強度為380-400MPa,延展率27%。不但是防魚雷爆破衝擊波的最好材料,對從水線下射入的穿甲彈也具有良好防禦能力。

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沙恩霍斯特准備下水

Wh硬度為250-280HB,抗拉強度為850-950MPa,屈服強度為500-550MPa,延展率20%,是當時硬度、抗拉強度、屈服強度最高的勻質裝甲,能同時兼顧對炮彈、航彈、破片等的防禦,通常用在水平裝甲、艏艉水線裝甲和內部縱橫向裝甲。

Wh的性能明顯超過了美國ClassB和英國NCA,和St52一樣處於那個時代艦體用鋼金字塔的最頂端。

第三、表面硬化裝甲鋼

早在1895年,德國人發明的鎳鉻錳合金表面滲碳硬化鋼就讓世界震驚,它等效於125%厚度的美國哈維裝甲,等效於208%厚度的英國裝甲。1928年德國又發明了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用於建造戰艦的舷側、炮塔立面、指揮塔立面等,是二戰期間表面硬度最高(670-700HB)的表面硬化裝甲。

英國直到1935年才研製出性能與之接近的P1935CA表面滲碳硬化鋼(表面硬度600HB)。

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炮塔立面使用了KCn/A表面滲碳鋼


沙恩霍斯特的致命缺陷

說了這麼多,有人會問了:那為啥“沙恩霍斯特”會被“約克公爵”一發入魂擊中動力艙?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原因。

當時“約克公爵”是在20000米距離開火,其裝備的MKV II型356毫米艦炮在這個距離上的彈著接觸角為24度左右,結合中彈點推測,當時356毫米穿甲彈剛好在“沙恩霍斯特”主裝甲帶上方打入,穿過155(45+20+10+80)毫米厚的各垂直艙壁時炮彈也沒發生跳轉,最後在1號鍋爐室爆炸,使其喪失了動力。結合MKV II型356毫米穿甲彈在20000米距離上垂直穿深為250毫米,“沙恩霍斯特”被一發入魂死得並不冤。

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沙恩霍斯特”的防護問題在於裝甲盒不夠完整,再加上水平裝甲帶太低,導致存在低角度炮彈從水線裝甲帶上打入,然後直接打穿核心艙室的可能性。至少它在20000米距離上存在一個這樣尷尬的非免疫區,恰好又在這個距離遇上了裝備了新式火控雷達的“約克公爵”。

結語

有人會說:假如那一炮稍微多一點偏差,打在“沙恩霍斯特”的350毫米主裝甲帶上,恐怕最後又會是另外一個結局吧?可是俗話說得好: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哪怕防禦力再強,被盟軍圍毆命喪大海始終是德國破交艦的宿命。

二戰德國戰艦防禦力到底強在哪?——從沙恩霍斯特身上尋找答案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請關注我,我是“保持進攻線”,持續為您帶來精品好文,謝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