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長安城:交通便利、管理規範,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第一大城

大唐長安城,是在隋朝新都大興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第一大城市。

當年隋文帝因為嫌棄漢長安城裡的水又鹹又苦,就在“子龍首山南”興建新都大興城,首先是修建城牆把地圈起來,在城內修建皇帝居住的宮城,再修建安置百官的“子城”,最後修築外郭的坊市安置百姓。

唐朝創立之後,繼續不斷修建擴建長安城,歷時五十多年,直到唐高宗李治時期才算基本完工,全城面積達到84平方公里,與之相比,漢代長安城35平方公里,明代西安城不過8.7平方公里。

唐代長安城:交通便利、管理規範,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第一大城

【長安城的街道】

長安城裡的街道可以分為三種,一種在皇城內,第二種在城郭內,第三種是在各個坊市內。

長安皇城位於長安城的中心位置北側,總面積5.2平方公里,有南三座、東西各二座共七座城門,街道有南北七街、東西五街,共計十二條大街分佈在皇城內部。大唐政府所有部委辦公都集中在皇城內,還有駐軍的場所,再北是宮城,皇城和宮城是整個大唐的政治中心。

“皇城各街,皆廣百步”,大約每條街寬150米,並且最北宮城前的第一橫街還要更寬一些,是舉辦重大儀式時百官和來賓等候的地方,相當於現代北京的長安街和天安門廣場。

這些街道的存在,使得整個皇城顯得非常開闊,畢竟七條橫街總寬度就達到1公里,五條豎街寬度超過500米,而整個皇城的南北不過1.8公里、東西2.8公里,道路差不多要佔皇城面積的接近一半。

唐代長安城:交通便利、管理規範,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第一大城

(西安永寧門,當年長安皇城南門之一)

長安外郭城東西南北各有三座城門,城內有東西十四條街、南北十一條街,共計二十五條大街,全部正南正北排列。其中朱雀大街是整個長安城的南北中軸線,寬度150—155米,從最南的外郭城明德門一直到皇城的朱雀門,再到宮城的承天門。其中明德門可以算是長安城的主城門,五個城門洞各寬6.5米,但只有最外側的兩個門洞平時允許人通行,中間門洞是重大儀式皇帝出行專用。

朱雀大街和其他三橫三縱聯通長安城東西南北各個城門的大街統稱長安六街,是長安城中的主幹道。

皇城內的街道寬度都是百步,外郭城內主幹道寬度也在25米—150米不等,唐人看來還是很大氣的,現代城市的街道很少能達到百米以上寬度。

外郭城最北的橫街從開遠門貫穿皇城,與皇城第一橫街聯通,延伸到通化門,是東西向的第一通道。開遠門是西行絲綢之路的起點,那個有名的“西極道九千九百里”石碑就立在那裡;

外郭城第二橫街在金光門與春明門之間,是長安城東西方向的中軸線,這條街北側是皇城、宮城,南側是東西兩市和平民居所,是分隔長安權貴和平民的標誌,寬度120米。金光門外是唐朝處決犯人的所在;

外郭城第三橫街連接延平門和延興門,基本上是平民的通道,也是主幹道中最窄的一條,延平門外是墓葬區。

唐代長安城:交通便利、管理規範,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第一大城

(現代西安朱雀大街)

外郭城被這些道路分隔成一百一十個坊市,都是有獨立圍牆的封閉式建築,有兩個或者四個坊門,就如一個一個小的城堡,一旦有變,可以在長安城中打巷戰。

坊門間有道路聯通,一般寬度在15米左右,是坊內的主要通道;

坊內各個建築與坊內大街聯通的是“曲”或“巷”,一般寬度2米,和坊內大街共同把整個坊分為十六個小區域,分佈著官邸、寺觀、民宅等各種建築。並根據方位、長度、標誌物、居民姓氏或者籍貫、職業給這些小的街道起名字,比如某人住某坊十字街西之北東曲/短曲/深巷/新羅曲/劉曲/氈曲等;

東西兩市的情況稍有不同,各有八個市門,四條大街把東西兩市分割成井字型九個區域,每個區域是邊長300米左右的正方形,東市道路寬度30米,西市道路寬度16-18米,當時的東市比西市要繁華的多,東市富貴人多,西市鬍子多。

長安城裡還有四條水路,與城外的繞長安八水聯通,但根據歷史記載,只有延伸到西市的一條通道可能有運輸柴薪的作用,其餘基本上沒有太多的交通作用,更多是景觀和滿足城內用水的需要。

唐代長安城:交通便利、管理規範,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第一大城

(大唐西市博物館)

【交通工具】

唐人在長安的交通工具是有明確規定的,尤其是車輛,各級官員的車輛和駕馬、牛數量都有明確規定,但可低不可高,“上得兼下,下不得擬上”。皇帝和親王、公主可以坐馬車,其他官員只能坐牛車,後來大家都圖省事兒就索性騎馬。

初唐時期,規定宮中女子騎馬要全身遮擋,叫幕離或帷帽,就是避免別人看到。到了盛唐時期,風氣開放,宮中女子戴“胡帽”,不再遮擋,甚至有的索性就穿男人的衣服。

武則天身為一個女子就願意乘輦,李世民有張著名的步輦圖也是坐在輦上會見吐蕃大相祿東贊。與輦類似的是肩輿,又稱“簷子”,是後世轎子的前身,用竿抬,周圍沒有圍擋,這是大戶人家婦女比較流行的一種出行方式。

唐代長安城:交通便利、管理規範,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第一大城

《步輦圖》

雖然唐時養馬近百萬匹,但普通百姓一般都以驢子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長安城中還有專門租賃驢子的商戶,已經成了一個職業。其他騾子、駱駝、牛也是可選的平民交通工具;

驢車、騾車、駱駝車既可載人又可運貨,並且應該沒有身份級別的規定限制,這應該是富商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畢竟有些人不適合騎馬;

貨運大多以牛車、驢車為主,白居易的《賣炭翁》講的就是賣炭老人牽牛車到長安城賣炭;

由於水路運輸在長安城中並非主流,也沒有乘船往來或者運輸的記載,只能認為長安人不把船當做交通工具了。

唐代長安城:交通便利、管理規範,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第一大城

(駱駝車)

【交通管制】

城門坊門是有開放時間的,日出時五更三籌擊鼓開門,日落擊鼓四百聲關城門,街道上禁止行人,再擊鼓六百後關閉坊門。但也有例外,比如政府官員有公務的、百姓婚喪嫁娶的,這些允許日落後通行。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按軍事化管理的方式逐漸被破壞,長安城中甚至出現了夜市,城內門禁管理基本上名存實亡;

進出城門是有明確規定的,左入右出,據說是初唐貞觀名相馬周制定的規矩。但走在道路上好像沒有規定單側通行,只有“凡行路巷街,賤避貴,少避老,輕避重,去避來”,處罰是“違者,得笞五十”;

唐代長安城:交通便利、管理規範,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第一大城

具體管理由各級部門負責,按行政區劃以朱雀大街為分界線,長安東城歸萬年縣,西城歸長安縣,白天由左右金吾中郎將巡查,夜間由左右街使率領巡街武侯騎馬巡查;

交通肇事造成人員傷亡或者財產損失是要賠償或者受刑的,但比一般鬥毆殺傷或者毀財要減一等;因為馬匹受驚沒能制止的,可以減兩等,並且可以出錢贖罪;

對於乘駕交通工具對外拋物的也有處罰,同樣比鬥殺減一等。行人如果擾亂社會治安,比如說謊有猛獸出沒的,直接杖八十,造成損失的減等處罰;

對於不走道路翻牆的,根據翻的牆也有不同的處罰,皇帝宮殿的牆最重,宮城牆其次,外郭城最輕,從直接絞刑到流放二年半遞減。

唐代長安城:交通便利、管理規範,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第一大城

唐代長安城最大的缺陷應該是並非為商業發展服務而設計,軍事用途和政治中心城市才是設計者考慮的主要內容。但是,當敵人已經打到長安城下的時候,再完美的堡壘城市都已經失去意義,這也是大唐最讓人著迷又讓人傷心的地方。

唐代長安城:交通便利、管理規範,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第一大城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