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分封燕國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他騙了大家三千年


周武王分封燕國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他騙了大家三千年


分封燕國

《周禮》載:“東北曰幽州”,幽州即燕地所在。這裡有座山名為燕山,燕山之下有廣闊的平原,那時候的人們稱之為燕地,燕國的腹地就在此處。這裡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當年黃帝與炎帝的阪泉之戰、和蚩尤的逐鹿之戰,大致都在這個區域。黃帝來自西方,而炎帝蚩尤來自東方,這說明什麼?炎帝和蚩尤活躍的地方其中就有燕地。當然,這裡除了炎帝,還有很多夷狄部族,史書有“息慎,或謂之肅慎,東北夷”。

當武王攻滅殷商而後,派遣召公開展北伐之役,大軍攻到燕地所在,在這裡除了分封召公建立燕國,還有封“帝堯之後於薊”,顯然採取的策略也是分而治之。這個薊國因為不是周天子家族,後來周王室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小,最終導致薊國為燕國所侵吞,這大約可能發生的時間也就在數百餘年間,《韓非子》載:“燕襄王以河為境,以薊為國”,還有 “薊、燕二國俱武王立,因燕山、薊”丘為名,其地足自立國。薊微燕盛,乃並薊居只,薊名遂絕焉”, 薊國此後在史書中就銷聲匿跡。

周武王分封燕國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他騙了大家三千年


分封燕國

在燕國建國的數十年間,依靠周公、召公、姜太公所建立起來的屏藩逐步成型,而這三位呼風喚雨之輩似乎最終沒有到封地就任,而是陪伴在周天子左右,即便最後死了也是“返葬於周”,史書中還有“太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這即是說姜太公受封齊國,不僅沒有到封國就任,就連其後人直至五世,死後都回歸周人故地。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燕齊魯三國是周人部署在東部的邊境力量,為的是征伐東夷,還沒有所謂封國意識。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要防禦更為強大的敵人。那麼,這個敵人會是誰呢?

周人大多認為“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從周武王開始,到成康之際,東北地區的部族多有到周王城中朝貢之事,既有肅慎人入貢“楛矢石砮”,又有成康之際的主動來朝,還有周天子所作的“賄息慎之命”,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召公的燕國人在東北地區的軍力正在逐步增強,對區域的軍事威懾力也在不斷提升,這也才促使當地部族國家們願意臣服於周天子,目的就是要求得部族與燕國的和睦共處,不要受到燕國人的武力威脅。那麼,在燕國地區原始戎狄部族,多半不是周人的防禦對象。

周武王分封燕國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他騙了大家三千年


分封燕國

史書中載:“祿父北奔”,還有載:“王伐汞子葺,又氏反,王降徵令於大保,大保克芍亡盥,王永大保易休餘土,用茲彝對令”, 祿父即武庚,是殷紂王的嫡子,在周武王分封功臣而後,還聯合東部夷狄力量反對周人,而至周公東征和召公北征後,殷商的殘餘勢力大多遷徙至北方,“箕子不忍食周粟,走之朝鮮”。殷商最具有號召力的人物,一個微子臣服周人,成為宋國的始封君,而箕子則遠走東北,帶著大量的殷商部族力量,這即成為周人的隱患,這難免不會讓人產生懷疑,燕國存在的目的正是防範箕子的捲土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