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謫文學:“強勢”文人、弱勢嶺南,談唐代嶺南貶謫詩歌的發展


貶謫文學:“強勢”文人、弱勢嶺南,談唐代嶺南貶謫詩歌的發展

嶺南舊址

有唐一代,近兩百餘名謫宦文人被貶嶺南道,嶺南既是他們的人生受難地,又是文學的重生地。荒蠻的自然社會條件與身心困厄交相摧折,無疑使謫宦備嘗艱辛,深味世態炎涼與生命沉淪,甚至對精神信仰作出新的調適。但經過歷史變遷,有一些人,他們從“哀吾生之須臾”到“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一、唐朝嶺南弱勢之因素

1、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

天寶之亂。我們再從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從經濟角度分析,如果國家要發動戰爭,那麼國庫裡的大部分銀子就得支持兵器製造,糧庫就要給前線戰士源源不斷的輸送補給糧食,不夠的話,還要去搜刮民脂民膏。那麼,問題來了,唐王朝哪還有閒錢養對戰爭無大用的文人墨客呢?所以,這時就需要找個理由,雞蛋挑骨頭把那些文人墨客貶謫了,或者直接讓他們告老還鄉了。

從社會文化角度來看,唐王朝邊疆遼闊,而且安史之亂後,唐都附近社會動盪不安,就更別說各個邊陲地區的治安了。所以,將大多文人墨客貶謫去邊陲地區,而遠離帝都的嶺南成為了主要的貶謫之地,接收貶流官員的人數多於其他地區。既可以幫助朝廷監察各地,又可以將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思想帶去各地,進行文化交流,提高各偏遠地區的文化軟實力

貶謫文學:“強勢”文人、弱勢嶺南,談唐代嶺南貶謫詩歌的發展

天寶之亂

2、嶺南商業文化的弱勢

嶺南文化屬於商業文化,而商業文化必有媚俗的一面,淺薄有時是難免的,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意識眼光過於片面、狹窄,虎頭蛇尾的居多,這對嶺南文化的影響是滲透在社會各方面的。且北方文化的專業化將嶺南文化的多元化造成歷史性的碾壓,所以,北方的富商大賈比嶺南的多的多,隨之而然的,嶺南的經濟水平也處於弱勢。

二、唐代嶺南貶謫詩歌的演變

1、嶺南貶謫文學的地理背景

嶺南對於貶官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地方,嶺南地區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連雲貴,東接福建,雖說植被覆蓋率很高,風景秀麗,但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大多來自北方的貶官們都忍不了這的夏季潮溼炎熱,冬季伴著溼冷,災害頻繁、旱澇突出。而且作為“天然屏障”南嶺山脈阻礙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繫,使

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遠不及中原地區,貶官們因此忍受著身體和心靈的雙重煎熬。

2、唐代貶謫文學的人文背景

貶謫文學是伴隨著文人貶官而產生的一種文學現象,在中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屈原的《離騷》《九章》。在唐代,貶謫成為了處罰官員的主要方式。

初唐貶謫文人的詩歌創作,在貶謫詩中表現出強烈的個人情感,詩歌中的抒情性得到加強。一般的若是絕句,則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若是律詩,則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當然也存在全詩抒發情意、全詩寫景的詩歌形式。全詩寫景的詩歌,通常運用的是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3、“愁不完”的詩人

再來談談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杜審言可憐交往不慎,他曾經和張易之兄弟有過交往,被當時的人們所不齒。所以在張易之等人去世之後,杜審言也被貶嶺南,在被貶的路程之上,他創作出了一首經典的唐詩,也是近些年來我們熟知的詩篇:“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這首唐詩就是杜審言的《渡湘江》,他在被貶之路上需要經過湘江。畢竟他被貶到今天的越南越池東南,距離長安城甚至有幾千裡之遠。路途遙遠,鞍馬勞頓少不了,而且還是落魄被貶,能不能活著回來還不好說,他心中的落寞可想而知。

貶謫文學:“強勢”文人、弱勢嶺南,談唐代嶺南貶謫詩歌的發展

李白、杜甫

雖然詩人眼前看到的是春回大地、生機盎然的景色,但他的心中卻是一種說不盡的哀愁。“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悲嘆昔日還在園林裡遊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開鳥鳴更引發我在邊疆的哀愁。這首古詩表達出了傷春之情,也更有詩人心中的漂泊之苦蘊藏在其中。那讀這首古詩,我們很容易想起杜甫筆下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和這首古詩所用的手法是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見,家庭的文學薰陶、家族的文采遺傳,對於一個人的成才,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4、具有先進文化思想的詩人

劉禹錫是唐代著名詩人,素有“詩豪”“國手”之稱。他貶謫嶺南秉持“功利存乎人民”,體察民情,勤廉守政。其詩歌抒寫了連州的青山綠水,描繪了民情民俗,並謳歌了瑤民勤勞勇敢,從而超越和突破了初貶朗州的騷怨精神。比如從他“豈無三千女,初心不可忘”(《詠古二首有所寄》其二),“世道劇頹波,我心如鐵柱”(《詠史二首》其一),“比瓊雖碌碌,於鐵尚錚錚”(《歷陽書蘋七十韻》),看到了詩人堅持理想、矢志無悔的信念與決心。這一切表明了劉禹錫在朗州

繼承了屈原的人格模式與騷怨精神

所謂有舍便有得,雖然他們是被動的,但正是因為貶謫到了嶺南,初唐時期的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張說等詩人把詩歌描寫的視角從宮廷遊宴轉向嶺南山水風光,詩歌的題材和內容得到拓寬

貶謫文學:“強勢”文人、弱勢嶺南,談唐代嶺南貶謫詩歌的發展

劉禹錫《秋風引》

中唐時期的貶官,到任後更是積極為官理政,主動了解嶺南當地風俗民情,並在在詩歌中記錄下來。遭受貶謫之禍來到嶺南的文人們,經歷了從強勢文化圈弱勢文化圈的過程。唐朝是一個詩的國度,人們用詩歌去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貶謫文人結合在貶地生活的所知所感,從自身心態、文人交往、當地風物三個方面,對嶺南進行全方位的描寫。這個過程也是唐代文人發現嶺南的過程。

三、唐代貶謫詩歌中的意象分析

貶謫詩文是貶謫者用生命譜寫的華美篇章,也是一個時代的重要筆觸。袁行霈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中提到“物象是客觀的,它不依賴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而發生變化。但是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構思,就帶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這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

唯物論

文人在詩歌創作時往往會將自己的情感賦予自己身邊所看到的、能代表貶謫地特色的物象中。所以詩文中的意象是有著詩人濃郁情感意蘊的意象。不同的人格個性,面對人生沉浮時,其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他們的詩文所表達的情感也是各有異同。貶謫意象的情感類別:

1、豁達明快之態

如劉禹錫、蘇軾一派,他們面對貶謫,仍能表現出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並且以輕鬆的心情真正的去體驗山水之樂。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以這樣兩句極簡的詩句概括了他生命中二十三年的無奈的貶謫時光,他也是中國歷史上被貶時間最長的詩人。

被貶之初,劉禹錫內心也有怨恨,彷彿整個巴楚上空都被哀愁籠罩。但他並沒有被貶謫之苦擊倒,也沒有喝酒沉醉、心灰意冷、喪失志向,仍然以豪邁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有悲而不哀,有怨而無悔,絕不沉淪,絕不頹廢。

劉禹錫打破了中國貶謫文學沉寂哀怨的局面,帶來了一個明麗清新、樂觀勁健的新風貌。

貶謫文學:“強勢”文人、弱勢嶺南,談唐代嶺南貶謫詩歌的發展

沉舟側畔千帆過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哲學發展觀來看,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事物終將取代舊事物。劉禹錫短短几句,向我們描繪出一個雖然經受苦難,但是心中仍滿懷

希望與熱情的詩人形象。正像他在另外的詩裡所寫的“莫道桑揄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滄海桑田,人生幾經沉浮,但他仍是那個執著奮進的劉禹錫。劉禹錫這種豁達的精神境界是一般人難以達到的。

2、悲壯激昂之緒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雲橫”、“秦嶺”、“雪擁”、“藍關”既是實景,又有著象徵意義,景闊情悲,蘊涵深廣。前瞻茫茫,雪擁藍關,馬也踟躕起來。這幾句與李白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冰塞川”、“雪滿山”都表現出貶謫之路的艱難險阻。還有韓愈的“家何在”、“馬不前”流露出無盡的悲傷,向侄孫交代後事,更是有著屈原筆下“雖九死而不悔”的意味,格外的悲壯激昂

3、哀婉淒涼之情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民送客楚山孤”––《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用“寒雨”、“楚山孤”編織出一張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更是給蕭瑟的秋天增添了幾分寒意,也讓詩人的心頭更加悲涼

同樣是被貶的劉長卿在送友人時寫道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猿啼”、“暮江頭”、“孤舟”簡單讀起來,就讓人覺得淒涼的詞語,同用一首詩中,哀婉傷心之情直擊人的靈魂深處。一片“孤舟”於萬重青山裡,猶如詩人自己在這人世間一樣的渺小脆弱,這是詩人內心的孤獨

貶謫文學:“強勢”文人、弱勢嶺南,談唐代嶺南貶謫詩歌的發展

劉長卿

四、總結

總的來說,唐代的貶謫到嶺南的詩人,他們逐漸從可憐自己仕途艱辛、怨天尤人的小範圍情感發展到具有家國情懷、憂國憂民的大範圍情感。從哲學發展觀的角度來說,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後,抓住機遇,即可促成質變,形成上升性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離騷》

2、《九章》

3、《渡湘江》

4、《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

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