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間中醫的淺思考

一、民間中醫的概念,可以是統稱,可以是單指。我所說的民間中醫是散落在民間非正式中醫(沒有執業醫師資格證,也沒有資格報考)或對中醫藥學極為愛好者。這些有刻苦鑽研、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或是祖傳或是自研,在某些方面確有特殊的技術,但得不到支持。他們沒有執照,不敢掛牌行醫,但還是有源源不斷的病人上門。這些民間中醫技術,一是療效快,二是價格便宜,三是口碑相傳。有些病不用多花錢給個單方也就治好了。有些甚至是是不治之症的病人,在他們那裡卻能獲得新生,這就是民間中醫。

中醫起源於民間,民間中醫是中醫的根。近多年來,毋庸置疑,民間中醫卻像一個孤兒,得不到支持,在民間躲躲閃閃,到處飄泊,不敢光明正大的給人看病,很難有沒有立足之地,雖有滿腔熱情和技術,但由於沒有各方支持也就放棄了行醫。為此, 民間中醫藥秘方及民間醫學技術流失,非常嚴重。民間中醫在風雨中求生存,冷暖自知,舉步維艱,很難繼承與發展。

五千年來,中國中醫藥學一直以帶徒弟或父傳子的教育方式傳承至今,並且歷代都是名醫輩出。現行的執業醫師法明確規定,沒有全日制醫學院學歷者,根本就沒有資格參加執業醫師考試。現今的中醫藥學界被西醫化嚴重,具有大學學歷的所謂的中醫藥師為主流,被中醫藥界的老中醫藥師及教授們稱為是“中醫藥學的掘墓人”。

中醫藥學自金、元之後的七八百年間並沒有得到長足發展,原有的中醫中藥絕技漸漸失傳。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黨和政府對中醫中藥的關懷和扶持,中醫中藥也曾一度得到了新生。近幾十年,由於受西方醫學的影響,中醫院校建校模式、中醫教學內容、中醫藥師考試培養出來的中醫大學生的理論也基本西化了,所以有人說:“看起來他們掛的是中醫藥牌子,聽起來他們唱的是西醫調子,做起來是以西醫改造中醫內容……”

以上這些,是我認識的目前中醫及民間中醫現狀,千秋功過,大家評說。

二、目前民間中醫存在的問題

(一)普遍民間中醫沒有學歷、沒有資格證書。

中醫在民間,民間才是中醫的根。幾千年來,中醫靠的是師承、家教,沒有職稱也沒有學歷。近些年來,特別是執業醫師法實施後,民間中醫實際上是“不取消”的取消。民間中醫沒有學歷,沒有資格參加考試。有許多具有真才實學的民間名老中醫都享譽一方,由於不在公立醫院工作,傳承工作處於無人問津狀態。古人說:“醫無三世,不服其藥”。如著名的六神丸、雲南白藥等國家保密處方,都是來自民間。

民間的老中醫能夠生存在民間,民間中醫基本處於無人問津、自生自滅狀態,

如何為民間中醫搭建平臺和橋樑,保護和改善民間中醫的生存環境,挖掘、整理民間醫藥資源當屬首要任務,如果這些醫學成果都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相信是能夠更好的服務於社會的。

(二)民間驗方、秘方很難挖掘收集整理。

健康報就曾經報道:有一鄉村老中醫,行了一輩子醫,憑著多少年的心血和經驗,總結出十個有效方劑,因後繼無人,想在臨終前把藥方獻出來結果,因沒有職稱,怕引起不良後果,不予臨床使用。在老中醫的堅持下,經過層層申批,最後方劑落到當地一基層醫院酌情接受,該院只勉強留下一個外用藥方。這個老中醫回家不久,就與世長辭了,帶著遺憾和無耐……

祖國醫學博大精深,民間醫藥裡有大家意想不到的寶藏。這些持方人,有的就根本不是醫生,但這麼好的效果,可能是有些大醫院的專家們想都想不到的。這不需要花費多年時間在試驗室內做試驗,只要求政策允許,臨床應用就可以了,我們為什麼不去大力開發利用呢? 民間醫療技術,廉、便、效、捷,如果推廣開來不就能給病人,給國家節省大筆開支,病人醫藥貴的問題,也能有所緩解;如果能出口創匯,也是展示中醫的一個窗口,也能為世界人民造福。 

(三) 民間中醫行醫艱難。

中醫前輩們留下了中醫治病的五把金鑰匙—-膏、丸、散、丹、湯。目前,民間中醫是不允許自制丸、散、膏、丹的,古人認為:藥有特性,猶如造房,取材不一,各有所長,有的適合做丸,有的適合做膏,有的適合研面沖服……這樣既方便病人又節省藥源,醫生是要根據病情而炮製的。

還有中藥的限量問題,也影響了中醫的療效。現在中藥用量規定必須在幾克至多少克之間,特別是含量有毒的中草藥有的就禁止使用了,中醫治病視病下藥,該多則多,該少則少,這些限制也限制了中醫的發展,民間中醫的生存越來越難。在實際生活中,濫用祖傳秘方者是應該受到嚴懲或罰款的,或取消資格都行,但我們不能因為個別現象而影響中醫藥的全面發展。開車是會出事的,不能因為某一個司機碰撞了人,就把所有的司機都給關起來,一棍子打死是不對的。

我們提倡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區別真偽,是祖傳就是祖傳,是秘方就是秘方,實事求是而已,不搞一陣風、不搞一刀切,給民間中醫提供一條生存之路!

幾點建議:

1、真正給民間中醫鬆綁:

真正的祖傳秘方,確有一技之長的,要簡化手續,大力快速推廣。要允許民間中醫根據病人的不同病情下藥,該丸則丸,該散則散,該膏則膏,該丹則丹,該湯則湯,不要過多的限制民間中醫師的合理用藥方法。從古至今,中醫治病是因時、因人、因病而分別採取丸、散、膏、丹、湯等不同方法,取消民間中醫自制丸、散、膏、丹不利於民間中醫的發展,不利於民間中醫藥的研究與開發,不利於醫患之間的經濟效益,在醫患雙方自願的前題下,允許民間老中醫從診病、開方、製藥、抓藥甚至到煎藥,親自來完成,這樣有利於療效掌握。如果開方就走人,對藥的質量、藥的炮製等,很難掌握,也就很難知道效果了。

民間中醫的醫和藥不能分家。我做過很多次調查,把自己開出的處方送到其它藥店抓藥,買回藥後進行分撿,準確率不到百分之一,該少的多了,該多的少了,幾乎方方如此。中藥炮製更無法談起。中藥的配伍分兩必爭,君臣佐使,理應分清,中藥引子,量小重千斤啊!

另外,地道藥材,質有輕重,大家都知道煙臺蘋果萊陽梨,廣西甘蔗新疆葡萄乾吧,這就是地道產品,中藥也是這樣。寧夏的枸杞子,河南的淮藥、北五味子、南五味子等等,產地不同,藥效也不一樣。所以,合理的組方和藥的質量、藥的分量、藥的炮製,以及處方藥的引藥等等,都是不可忽視,都是跟療效密不可分的。

2、簡化民間中醫辦證手續

對民間沒有學歷、沒有職稱但醫療技術經過驗證確有療效的醫務人員,經單獨考核發給中醫師資格證書,不能和有學歷的專業大學生相比。具備民間中醫藥師獨立行醫、配藥的能力,對中醫經典著作理解和掌握,就可以獲得中醫藥師的執業資格。放開專家門檻,誰能治好某一種疑難病,臨床治癒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誰就是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專家。民間中醫藥師的執業資格要與現行的執業資格證同等同步。要宣傳鼓勵民間老中醫採取不同方式以師帶徒,鼓勵父傳子的傳承方式,鼓勵中醫高校畢業生到民間去,到有名望的老中醫身邊去,拜師學習。這種形式要行成制度化,讓學生徒弟、真正回到純中醫學的道路上來。

針對現代社會一些醫療現狀也發表一下感慨:醫生絕大多數都是好人。我們都想做一個醫德高尚的白求恩式的醫務工作者。我們需要一個好的環境。希望我們每個為者都能夠先苦後甜,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治病救人的好醫生。

綜上所述,由於本人的經歷和掌握的資料有限,眾多錯誤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諒解和批評。

我雖然經過十八年的坎坷學習和磨礪,取得了執業醫師資格,但深知其難,能為振興民間中醫,為解決當今“看病難,醫藥貴”的醫療難題而盡一點微不足道之力,是我真誠的心聲!

(本文參考了來自民間中醫的陳述和網絡,一併致謝)

對民間中醫的淺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