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中國自行車協會領導訪談實錄,大家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編者按:3月4日一篇《分析疫情形勢 研究展會工作——中國自行車協會召開黨政班子擴大會議》的文章發佈後,引起行業眾多企業關注,有部分企業代表通過電話、微信形式與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下簡稱為中國展)主辦方溝通,提出問題,表達訴求。為此《中國自行車》雜誌、美騎網、《單車志》雜誌、《騎行家》雜誌、電摩公社、電動車商情共六家行業媒體針對大家所關心的、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聯合採訪了

中國自行車協會副理事長霍曉雲女士

「權威」中國自行車協會領導訪談實錄,大家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霍曉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自行車協會(下簡稱為中自協)高度關注疫情發展和走勢,充分利用官微官網等宣傳媒介,在行業內深入宣傳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同時積極發掘、彙總會員企業在疫情防控、捐款捐助、復工復產等方面的先進事蹟,連續推出三期《築起防疫長城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在行動》專題報道,已編寫8期行業抗擊疫情專題信息簡報並上報給國家有關部委和輕工業聯合會,多渠道多形式傳播行業正能量,彰顯行業社會責任感。


中自協還開展了專題調研,分析疫情對行業造成的影響,及時掌握企業復工信息。我們建立聯繫人制度,與有關重點產區、重點骨幹企業通過電話、微信和網絡發放調查問卷,瞭解行業訴求,向上級部門提出支持行業穩定發展的建議措施。同時,協會還向行業發佈了《應對疫情中央及地方支持性政策彙編》,提醒企業充分利用好相關幫扶政策,引導企業合理安排復工復產。


下一步,我們還會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行業企業的調研,及時跟蹤瞭解行業實際情況,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以提振市場信心;準確摸底企業庫存、產能,加強市場運行情況監測和風險預警,調查稅費減免延繳、援企穩崗、勞動用工、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落實情況,及時將信息向相關部門反饋,供決策參考,爭取最大程度支持。

「權威」中國自行車協會領導訪談實錄,大家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霍曉雲:近日接到部分參展企業來函,都是諮詢今年中國展的,有建議如期舉辦的,有建議延期舉辦的,也有建議停辦的。建議停辦的企業是少數。


關於臺北展的情況請各位關注臺灣方面的消息。


從目前上海各展館的情況來看,2、3、4月份的展會基本選擇延期,而5月份在國家會展中心的展會至今沒有延期的。


「權威」中國自行車協會領導訪談實錄,大家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這一個多月來,我們共同經歷了在中央領導下全國人民共同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僅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國內新冠疫情蔓延趨勢基本得到控制。目前國內防疫形勢向好,政府鼓勵開展經貿交流活動,各地也正在積極抓復工、復產、復市,市場逐步恢復正常。


中國自行車協會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據中央和國務院部署,集行業之力加速推動自行車行業的復工、復產和復市。辦好2020年第30屆的中國展,是對國家經濟恢復的積極響應,也是中自協推動加快行業恢復生產經營正常化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中自協在3月2日召開黨政班子擴大會議,提出要“辦一個提振行業信心的展會,搭一個恢復行業經濟的平臺”的展會工作目標。這個會議精神已經在協會的網站和官微上發佈,這裡我就不再贅述。


會議結束後,中自協秘書處又及時與各省市協會、協會副理事長和部分品牌企業溝通,瞭解各地復工復產情況和對今年中國展的意見和建議。中自協的決定得到了各省市協會的理解和支持,得到了各位副理事長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部分品牌企業的理解和支持。

「權威」中國自行車協會領導訪談實錄,大家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霍曉雲:我們注意到國外疫情出現了蔓延跡象,日本、韓國、意大利、伊朗等國家地區都出現新冠確診病例。因為疫情可能會減少客商,尤其是亞洲、歐美地區客商的參展和觀展人數,這種影響是必然的。


「權威」中國自行車協會領導訪談實錄,大家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中國展的屬性之一是國際化。中國展,全稱是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這個全稱始於1993年的第4屆中國展,從那年開始,中國展進入了“國際化”運作的進程,也是從那年起,亞洲、歐洲、北美、南美等地的客商陸續雲集上海,形成了今天中國展的“國際化”態勢,很多中小企業確實也是從中國展上獲得第一份國外訂單而讓自己的產品“走出”國門的。更多的企業藉助中國展的平臺向世界展示的是產品的創新、品牌的價值和企業的實力。毋庸置疑,中國展的國際化屬性助推中國自行車行業在國際自行車舞臺上叱吒風雲二十多年。


中國展的屬性之二是開發中國內需。這對中國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製造業來說也是個“剛需”,中國每年的自行車內銷量在3000萬輛左右,電動自行車內銷量也在3000萬輛上下。中國有著極其完善的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產業鏈,有著極其完善的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銷售系統,有著極其龐大的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愛好者隊伍。中國展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對接中國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產業鏈的上下游配套需求,形成行業供需的“內循環”。中國內需市場,特別是在外需被疫情制約的情況下,行業更應該通過擴大內需來拉動行業的經濟增長,開發內需市場,拓展消費渠道。


「權威」中國自行車協會領導訪談實錄,大家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中國展的屬性之三是信息交流。這個信息指產業科技進步的信息、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創新的信息、消費市場動態的信息和行業發展趨勢的信息等等。有一次我在展會的最後一天,到一家展商的展臺和老總聊參展效果,他和我說的都是他在展會上得到的各種信息,他說這次展會給他最大的收穫就是“腦洞大開”。這讓我一下子想起1999年9月我參觀意大利米蘭兩輪車展和德國科隆兩輪車展的情景,那年觀展的我最大收穫如這位老總一般:腦洞大開、獲益匪淺。


中國展的屬性之四是展現自行車文化。自行車文化每年都會在展會上展現新的火花,體現自行車與城市的相融相生、與健康生活的相依相伴、與人類文明的相輔相成。在這一特殊時期繼續舉辦中國展,也是我們行業能更好地展現一種社會責任,樹立一種社會形象的機會。


凡此種種,中國展給予展商和觀眾的“乾貨”都讓參展企業的參展目的變得更加豐富起來。

「權威」中國自行車協會領導訪談實錄,大家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霍曉雲:大家現在最關心的是“能否退展、退款”。有些朋友還截圖給我,表達企業對《參展合同》退展退款條款的不同解讀。


任何一個展覽會的舉辦都是市場行為,參展自願,退展也自願。中自協的態度是:依法辦事,有情操作。


什麼叫依法辦事?依法依規是一個企業經營的基本準則,協升公司也不例外。參展也好退展也罷,依法依規履行合同,這是公司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


什麼叫有情操作?此次疫情是突發事件,對誰也都是始料不及的。疫情確實給企業帶來了影響,也給展會帶來影響。作為中自協主辦的中國展,是為中國自行車企業服務、為中國自行車行業服務的展會,也是為國際自行車行業服務的展會,不能也不會是純“商業性”的。當國家發生疫情時,儘管有可能出現合同上所說的“不可抗力”情況,中國展主辦方,也一定會扛起行業責任,積極作為。這一點在2003年SARS疫情後的第13屆中國展上就已經得到了證明。目前,協升公司正在與公司法律顧問一起,制定一個符合法律規範的退展、退款方案。我相信,等到協升公司在具體執行這個方案時,大家就會體會到中自協的責任擔當和良苦用心了。


「權威」中國自行車協會領導訪談實錄,大家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當然,我們更希望所有的參展商與我們一起共克時艱,一起維護好行業的平臺,一起為行業快速恢復正常生產秩序和樹立良好社會形象貢獻力量;我們也歡迎還沒報名參展的企業儘快報名,與已經參展的1000多家企業一起探索共克時艱的新思路和新舉措,把因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我們也期待今年退展的企業,明年再回來,回到這個大家庭來,繼續為世界自行車產業做出中國自行車行業的貢獻。


編後:企業所提問題還涉及展會期間的疫情防護、展會期間的會議、活動等內容,將在下期後續收錄。敬請各位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