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茶厂 好景不长

标题:勐海茶厂,好景不长。

佛海实验茶厂生于1940年,它就是今天的勐海茶厂的前身。佛海茶厂开辟了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机械制茶企业。

有生就有死,在改革开放后,搭上经济发展快车,勐海茶厂躺在“国营”两个字,骄傲了,懒惰了。勐海茶厂僵硬腐朽的管理制度,粗糙不堪的生产工艺,及时有关部门加持,于2004年寿终正寝。吴老板和他的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接手勐海茶厂。

一句话,勐海茶厂效益差,实在是拖不下去,被别人兼并了。市场是残酷无情的,不努力就要关门,勐海茶厂至今都有启发意义。

问题来了,勐海茶厂死而后生,死无对证。茶贩子围绕着倒闭的勐海茶厂,开始了天才构思。

白菜班章、孔雀班章、一片叶、易武正山,绿大树……这些今天身价不菲的天价茶都自称或者自编去勐海茶厂来料加工。

山雨欲来风满楼。倒闭前的勐海茶厂人心惶惶,从领导到员工,谁还有心思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

期间茶厂管理混乱,职工没有工资发,厂也不敢开门,来要债的债主经常堵门口。茶饼的外包和内飞经常出错。紫大益印刷成了红大益,就连大益商标都能印错……那是的勐海茶厂用一个字形容就是乱,两个字就是(好乱)。

濒临死亡的勐海茶厂,根本没有什么“来料加工”和“高端定制”服务。

倒闭前的勐海茶厂跟现在的农村粮站差不多,一片荒凉光景。去厂里找个人问路都费事,别说来料加工和高端定制了。

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茶叶和账本上一大屁股债,勐海茶厂不去首推自己的茶叶,哪里有心思来替茶贩子加工茶叶?

倒闭前的勐海茶厂连个财务都找不到,来料加工费用难道“主动投币,不自找零”吗?

查阅勐海茶茶厂会议纪要得知,当时欠的最多的是茶农的“白条”。总计欠600多吨茶叶款,这些堆积如山的茶叶放在仓库不去加工,哪里会帮别人去代加工茶叶。

对于管理混乱,岌岌可危的勐海茶厂,也没有人愿意去找它加工茶叶。

以白菜班章为例,就是有意无意,透露自己勐海茶厂“高贵血统”。2002年到2004年,郑跃这位最后一任厂长,最大的心思都是花在职工社保买断这一块,腾不出手去“来料加工”和“高端定制”。

厂长当年都去广东深圳打工去了,他要是早知道大白菜,孔雀卖的那么好,他自己还要出去打工?

可能为了迎合“大白菜”“孔雀”天价炒作,把勐海茶厂吹的神乎其神。

在日军炮火蹂躏下,佛海茶厂成立了。在几万一饼“大白菜”炒作下,勐海茶厂改制(不就是倒闭吗?)了。

关门大吉的厂,有啥好吹捧的?

有人喜欢吹捧不复存在的茶厂,再怎么折腾,也不会成被告。改制前的勐海茶厂,你说“来料加工”可以,你说“高端定制”,你说啥都可以。

相反海量勐海茶厂的热捧对于吴老板和大益集团是件不用自掏腰包的宣传。

勐海茶厂真那么厉害,就不用被人兼并了。败将之才,谈何勇猛?

那些热蹭曾经的勐海茶厂,不过是想蒙个好价钱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