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大街上遇到需要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的患者,你怎麼辦?

這個問題對於一名醫務人員來講,感覺問的有點奇怪,救死扶傷是一名醫生的天職,就拿本人來說,作為一名醫生,不論是在醫院還是在大街或者別的什麼地方,遇見受傷需要救治需要心肺復甦或者其他急救的患者,出手相救,義不容辭。

如果在大街上遇到需要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的患者,你怎麼辦?

一名需要心肺復甦的患者意味著什麼?

現代醫學認為,因急性原因所致的臨床死亡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逆轉的,使心跳、呼吸恢復的搶救措施稱為心肺復甦(CPR),需要進行心肺復甦的患者是處於一種臨床死亡狀態,這種狀態在實施積極的搶救措施下是可逆的。

一般來講,大腦缺血缺氧超過4~5分鐘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損傷,所以,心跳驟停的安全復活時間為5分鐘,超過此時限,心肺復甦(CPR)將是徒勞的。因此,對於一名需要心肺復甦(CPR)的患者,不僅要出手相救,並且要快,要把握好搶救的黃金時間,分秒必爭。


如果在大街上遇到需要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的患者,你怎麼辦?

有關心肺復甦(CPR)的搶救操作方法、步驟,已經有很多文章介紹過了,這裡,我就不再重複,我再說說對於心跳驟停的診斷,在心肺復甦的時候,對於心跳驟停的診斷很重要,特別要強調快和準,如果是在大街上,須憑以下徵象在30秒內確定診斷,1,原來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喪失,呼之不應;2,摸不到大動脈(頸動脈和股動脈)搏動,測不到血壓,心音消失;3,自主呼吸在掙扎一兩次後隨即停止;4,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

如果在大街上遇到需要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的患者,你怎麼辦?

這些年社會上有一種現象——‘’碰瓷‘’,原屬北京方言,這是一種較為陳舊的街頭騙術,最初是指一些人在出售瓷器時暗做手腳,致使路過的人一碰就碎或許沒碰就碎,然後藉以敲詐,“碰瓷”現象不斷演化,現在有一些人竟把它當成了發家致富的工具。

對於那些受傷、摔倒、昏倒等等需要幫助、救助、急救或者需要心肺復甦等搶救措施的路人、老人和或者患者,人們被這些年來發生的‘’被撞車‘’、‘‘被撞人’’等事件搞怕了,‘’不敢扶‘’、‘‘不敢救’’變成潛規矩,這些,與公民道德品質的缺失、對品德底線缺失的焦慮、對重建道德品質的渴望有關,即便是好心人、熱心人也存在著“不敢扶”、‘’不敢救’’的疑問,‘’做積德行善有危險,學雷鋒須穩重‘’。一方面呈現“不敢攙扶”現象,另一方面呈現攙扶而吃官司或賠錢的事實,惹不起總躲得起吧,有時躲也躲不掉,“被撞車”、“被碰瓷”,只好“花錢消災”,這是在受傷的社會品德上劃了一刀,也是在尚不健全的法治上劃了一刀。

如果在大街上遇到需要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的患者,你怎麼辦?

有人支招,在自己幫助別人的時候,

一,請人拍錄救人進程。

二,請人與急救基地聯絡(打110)。

三,請人與自個一同幫忙急救傷者。

四,請人幫忙供給紙巾等急救物品。

在規矩法規尚不健全的當下,作為一個醫務人員,在社會上遇到公民需要救助的時候,既能更好的救助傷者,也應該學會保護好自己。

更多醫患故事,請關注:麻醉超人鋼鐵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