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魯:一位“得意忘形”的畫家

歡迎關注我們,每天更新各種書畫資訊!

說到山水畫,很多人會想到張大千、傅抱石、黃賓虹等藝術家,但是有一個人的藝術造詣絲毫不遜色於他們,他就是石魯。

石魯:一位“得意忘形”的畫家

如果對山水畫不瞭解的人聽到石魯這個名字或許會很陌生,瞭解他的人會感覺他是一位有爭議的畫家,因為他在山水畫上的審美觀點與很多畫家不同,比如他提出繪畫中的四個特點:意、理、法、趣。

遵循古人規矩,發現生活中的意趣,並且把自己的藝術思想融入到了繪畫之中,形成了一種深遠的意境。他以神韻造型,打破了以往以造型寫神韻的標準,開闢了一個新道路。

石魯:一位“得意忘形”的畫家

其實,石魯的藝術思想既有著創新又秉承了傳統審美標準,他在意境的營造上把筆墨精神與文化內涵相結合,用最直接的方式表現出美學規律,對真實環境有著獨到的表現。

在寫生的過程中能夠辯證地處理客觀景物和主觀思想,在他的審美意識中,客觀事物的某個特點成為他審美刻畫的重點,其餘的景物起到了輔助作用,所以他的畫總能夠吸引人的注意力。

石魯:一位“得意忘形”的畫家

如果說張大千的山水畫注重抒發個人情感,那麼石魯的山水畫更注重生活,他把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藝術化,既有了藝術美又有了生活氣息,他把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審美標準進一步拓展,讓他的藝術立足於藝壇之上。

雖然他的藝術思想與很多畫家不同,但是他所帶來了畫面仍然是一種美感,尤其是山水畫,在蒼茫中見深遠。

石魯:一位“得意忘形”的畫家

這種藝術形式是前所未有的,當時很多人並不理解他,也許他的這種藝術形式創作在現在看來有很多畫家可以達到,但是這種氣韻是很難達到的,尤其是在當時的畫壇,這樣的創作無疑是具有典範意義的。

當我們再次說起石魯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再爭議他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形式了,往往關注了他的藝術本身,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畫作之中的大氣和厚重。

石魯:一位“得意忘形”的畫家

石魯在山水畫上的造詣很深,從他傳世的山水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山水畫中的藝術氣息,這種藝術氣息是他對生活的理解和審美意識所構成。石魯是對傳統繪畫的守護和繼承,他的藝術形態比古典美學還要高遠,所以說他的藝術形式與傅抱石、黃賓虹、張大千不同,但是在美的境界表達上是不相上下的。

石魯:一位“得意忘形”的畫家

但是他在畫壇上的名氣不如張大千或者傅抱石,甚至有過一段時間的沉寂,當石魯的畫作再次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石魯是一位被遺忘的藝術家。

石魯:一位“得意忘形”的畫家

他對畫壇的貢獻不僅僅是藝術的表面形式,而是他的美學思想。因為自古以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成為繪畫的審美標準之一,在哲學上形神一直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存在,荀子曾說過"形具而神生",這種思想也被運用到了繪畫之中,所以很多畫家遵循以形寫神的標準。

石魯卻以神寫形,讓人看到他的畫之後,欣賞者本人形成了一種造型,不同的經歷和不同修養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會對石魯的造型有不同的論述,這也是石魯畫作的奧秘所在。

石魯:一位“得意忘形”的畫家

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說過"得意忘形"的解釋,這個詞語演化到現在形容一個人高興而失去常態。其實王弼這樣形容"得意忘形",得意在忘象,得意在忘言,故立象以盡意,而象可忘也,重畫以盡情,而畫可忘也。

藝術審美超越了客觀現實物體的束縛,擺脫了條條框框的束縛,真正達到了高境界,達到了"忘象"的意境,這就是石魯。

石魯:一位“得意忘形”的畫家

看了石魯的畫之後,你是不是也感覺他"得意忘形"呢?石魯的這種創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稱他是一代繪畫大家是名副其實的,直到當今的畫壇,他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思想仍然影響著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