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同为“衣冠南渡”的南宋与南明

南宋(1127-1276年,也有认为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四十九年。

聊聊同为“衣冠南渡”的南宋与南明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

公元1138年,宋室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此后,金国几度南下都未能消灭南宋,南宋数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双方逐渐形成对峙局面。南宋中后期,政治腐败,奸臣辈出,漠北草原的蒙古部开始崛起。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临安府被攻占,南宋名存实亡,1278年,时年9岁的宋端宗于碙州岛病逝,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彻底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

南宋在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沿袭北宋。在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军事上在招收溃兵和勤王之军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

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昌盛,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农业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南明是明朝京师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多个流亡政权的总称。

聊聊同为“衣冠南渡”的南宋与南明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

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大西军余部和明朝官僚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与此同时,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军的加大进攻,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处决,明统始亡。

聊聊同为“衣冠南渡”的南宋与南明

名号同样带“南”字,为何南宋能撑100多年,而南明却不行呢?

在笔者看来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南宋和南明两个汉人政权面临的对手均是来自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前者是由完颜阿骨打创立的金国,后者是由努尔哈赤创立的后金即满清)。单从外敌的实力来说,南宋面临的敌手金国,比南明的敌手满清更为强大。金国灭辽国之后,坐拥四十万以上的军力,而关外满清八旗军全部兵力不足二十万人。

聊聊同为“衣冠南渡”的南宋与南明

从对峙的形势来说,南宋也比南明更为危险。赵构在北宋“南京”(河南商丘)即位的时候,金兵已攻陷东京(河南开封),北宋钦徽二帝在内的皇族几乎被一网打尽,同时山西沦陷“西军”尽失,河北、山东一片混乱。而南明则完全不同,由明成祖朱棣建立的南北二京机制,为明朝在南京留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备份。当朱由崧在南京称帝的时候,满清仅仅占据了北京及周边地区,整个山东、河北中南部、河南大部、江淮、江南系数在南明掌控之下。

但为什么实力占优的南明却远不如南宋“抗打击”呢?

一、法统道统层面

南宋迅速地形成了以康王赵构(宋徽宗第九子)为核心的中央朝廷,而南明却迟迟不能形成统一的中央。这使得南宋政令统一,能够迅速集中和协调抗金力量,而南明则因为多头争立,也就组织不起对满清的全国性抵抗。

聊聊同为“衣冠南渡”的南宋与南明

当赵构率勤王之师南下的时候,他作为宋王朝仅存的正统血脉,此时已无人和赵构争夺皇位,所以赵构当之无愧为继承了宋王朝的法统道统。但是明王朝就不一样了,明朝末期皇室子孙已逾百万之众,崇祯帝自缢殉国之后,其直系继承人死的死,散的散,而同辈的朱家诸王在全国各地又散布广泛,遂造成了南明诸王争位、群龙无首的局面。

二、军队战力层面

由于金灭北宋采用的是超长程奔袭战法,所以靖康之变后宋军建制保存还算完整,且拥有多路善战的军队,如岳飞兴起之前,北宋留下的凤翔军战力最强,能与女真骑兵正面对决。除凤翔军外,两宋交际时期的宗泽军还发展出一套以步兵小组战法克制女真铁骑的战术,作为后起之秀的岳飞军、韩世忠军、虞允文军,其中韩世忠、虞允文的水军是金军无法逾越的障碍,而岳飞则创造出克制金军的战术和阵法,甚至发展出战力不逊于女真铁骑的宋军骑兵部队,成为宋军中唯一能够对金军发起大规模攻势作战的精锐部队。正是在这些军队的不断抗击之下,金军南下一再遭遇失败,灭宋终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聊聊同为“衣冠南渡”的南宋与南明

而南明就没有多少能战的部队,崇祯时期尚存的精兵强将,多因崇祯的无能而提前报销了。贺人龙被轻杀、袁崇焕被冤杀、卢象升部被逼与优势满洲铁骑野战,全军覆没;孙传庭部十万军队,被逼出潼关与李自成数十万军队决战,全军覆没;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则在吴三桂带领下降清,反而成了清军入关的急先锋!南明弘光朝、隆武朝、浙东鲁王“监国”政权,虽然水路对清作战尚有优势,但缺乏能够遏制八旗兵攻势的陆军。南明永历朝的后期,尽管有了能与八旗兵正面对战的李定国,同时郑成功的水军令清军闻风丧胆,但天下大局已去矣。

聊聊同为“衣冠南渡”的南宋与南明

三、战略决策层面

南宋的开国者赵构汲取了父兄的教训,即位初期放手各路将领积极抗金,并在全面打退了金兵的基础上,伺机向金国求和。甚至不惜向金国皇帝上表称“臣”。但应该注意到的是,赵构的求和,是在“战”的基础上求和,他只是向金国出让了利益,并没有出卖南宋。

聊聊同为“衣冠南渡”的南宋与南明

赵构“以战求和”的战略决策,应该说是基本正确的,因为南宋根本没有能力消灭金国,但是自保则绰绰有余。但赵构既要保江山,也要保皇位。保江山的前提是扛住金国的进攻,保皇位的前提不能够收复失土,否则金国就会使出“杀手锏”,把他的父、兄放回来。所以赵构不惜牺牲岳飞、割让领土,也要使“绍兴和议”成功,但赵构之“卖”,是有底线的“卖”,这个底线就是保有南宋的半壁江山,他决不做无土“皇帝”。

聊聊同为“衣冠南渡”的南宋与南明

比之赵构的精明,南明的统治者则走到另一个极端,当多尔衮大军入关,窃据燕京、畿辅、占领山东,民族矛盾已经取代阶级矛盾(李自成占领北京时期),成为中国主要矛盾的当头,无论是首辅马士英、还是督师史可法,都高举“联虏平寇”的大旗。多尔衮准备出师攻明之际,弘光帝派出的使团还带着一百万两白银的赎金和礼品,企图找满清“赎还”北京,可见其昏庸到什么地步!

正是在这种认敌为友的错误战略影响下,南明弘光朝的“江北四镇”数十万军队,自然战守俱废,八旗兵杀来的时候,当然不是败死就是投降。直至隆武建立时,南明才以满清为主敌,开始调整战略“联寇(农民军)抗清”,只是,此时,不仅关中、江淮、整个长江流域都已沦陷,为时晚矣。

国父中山先生曾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也许上述原因,正是南宋存续一百五十多年,而南明只苟且了几十年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