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蘇軾稱讚,與范仲淹結親,"三槐王氏"為何能在北宋興盛壯大?

蘇軾曾經寫過一篇《三槐堂銘》,記錄了"三槐王氏"的由來,並且對這一世家大加稱讚。


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蓋嘗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

——蘇軾《三槐堂銘》

被蘇軾稱讚,與范仲淹結親,

蘇軾畫像


這句話中"晉國王公"指的是晉國公王祜(北宋初期名臣,或稱"王祐",目前主流認為應是"王祜",因此下文都以"王祜"稱呼),他曾經親手在庭院種下三棵槐樹,相信他的後代一定有人能夠登上三公宰輔之位。三槐王氏,由此而來。


果不其然,王祜之子王旦後來擔任了十二年北宋宰相,掌握大權十八年。


凡柄用十八年,為相僅一紀。

——《宋史·王旦傳》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三槐王氏"的家族成員進入仕途,為北宋政壇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那麼,"三槐王氏"為何能在兩宋時期名臣輩出、家門興盛、口碑載道呢?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


一、 嚴於律己樹榜樣,優良家風永傳承


"三槐王氏"雖然由王祜手植三槐於庭而來,但是其子王旦才是家族的靈魂人物。不僅僅是因為王旦位至宰相、官職最高,還因為他嚴於律己、忠於職守、簡樸大度,為子孫後代樹立了好榜樣,開闢了優良的門風。

被蘇軾稱讚,與范仲淹結親,

王旦畫像


很多在朝為官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不惜揹著皇帝暗地裡結黨營私。王旦身為宰相,想要巴結討好他的人自然數不勝數。但是,他卻心如磐石毫不動搖,堅決不與別的大臣交往過密,引人猜忌。正所謂,瓜田李下要避嫌,一旦被有心人收集證據舉報,拖累的可是全家。王旦以身作則,他的兒子們耳濡目染,為官後自然也會在這方面有所注意,不會以身犯險,置家族的未來於不顧。


旦為相,賓客滿堂,無敢以私請。

——《宋史·王旦傳》


不結黨營私,不是因為懼怕,而是因為職責所在。真正面臨需要決斷的大事時,王旦也是直言敢諫。


發生蝗災的時候,有大臣把死蝗蟲獻給皇帝看,說蝗蟲已經死了,可以普天同慶,哄得皇帝很高興。對於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只有王旦不隨大流拍馬屁,堅決反對慶祝。敢掃皇帝的興,試問天下能有幾人?好在,幾天後飛蝗滿天時,皇帝十分慶幸聽取了王旦的建議,沒有惹出笑話,因此也更加佩服賞識王旦了。

被蘇軾稱讚,與范仲淹結親,

蝗災


王倫是王旦弟弟王旭的玄孫,他也繼承了這種敢說敢做、忠於職守的品格。王倫代表宋朝去跟金國議和,劉豫懷疑宋金之間有別的計謀,於是向王倫求取國書。王倫拒絕後,劉豫仍然不肯善罷甘休,不斷施壓。幸虧歡迎王倫的使者來了,王倫心生一計,見到撻懶後就開始說明劉豫的不可靠:"劉豫能夠背叛大宋,難保他日不背叛貴國啊!"於是,劉豫當年被廢黜。


(王倫)且謂:"豫忍背本朝,他日安保其不背大國。"

——《宋史·王倫傳》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只有保持不奢侈的生活,才不會被金錢拖累。


王旦在這一點上也做得很好,他的被褥和衣服都很質樸,家人想用好一點的布料,他也不同意。

弟弟想要買玉製腰帶,他也耐心教育,先是讓弟弟繫上腰帶,然後問他:"好看嗎?"弟弟說:"我係著它,怎麼看得到?"王旦順水推舟道:"自己繫著,讓別人稱讚好看,這不是勞煩嗎?"弟弟於是改變主意不買了。哪怕是自己的後事,王旦也叮囑家人一切從簡。


(王旦)仍戒子弟:"我家盛名清德,當務儉素,保守門風,不得事於泰侈,勿為厚葬以金寶置柩中。"

——《宋史·王旦傳》

被蘇軾稱讚,與范仲淹結親,

古代有錢有勢的人家講究厚葬,但是王旦並不提倡自家如此


人類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跟孩子講大道理,而是親自做給孩子看。


如果說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第一次投胎,那麼婚姻就是他的第二次投胎。"三槐王氏"能夠長久興盛,也離不開婚姻的輔助。


二、 門當戶對結姻親,強強聯合互扶持


中國有句古語是"父債子償",醫院手術單上需要親屬簽字,遺產的第一繼承人是配偶或者子女……一切的一切,無論你是否願意承認,親人或者說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是深遠而不可忽略的。婚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而"三槐王氏"在婚姻上的門當戶對,無疑對家族的發展起到了不少正面作用。

被蘇軾稱讚,與范仲淹結親,

宋代婚禮劇照


有學者統計,與王氏家族有三代以內姻親

關係的宰相、副宰相有:趙昌言、張士遜、呂夷簡、韓億、賈昌朝、范仲淹、呂公弼、韓絳、呂公著、韓縝、範純仁、韓維、範純禮、樓玥,等等。


這些可都是宋朝大名鼎鼎的人物,大多數都在《宋史》中有傳。這些姻親關係,對於"三槐王氏"在仕途上有不少幫助。比如說,王旦的三兒子王素,就得到過姻親御史中丞孔道輔的推薦為臺官。


別的不說,范仲淹大家肯定是熟悉的,王旦有個侄兒叫王質,范仲淹就是跟王質結為了兒女姻親。范仲淹有一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具有這樣高風亮節的人家,教育出來的兒女自然也不會太差。范仲淹被貶的時候,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只有王質去為他踐行。

被蘇軾稱讚,與范仲淹結親,

范仲淹畫像


這是因為,"三槐王氏"結親也不僅僅只是看重門第,更重要的還是人品。


王旦事奉寡嫂有禮節……婚姻不求門第。

——《宋史·王旦傳》


正所謂,結婚得看一個人的最低處,人品好是底線,哪怕不飛黃騰達,至少不會給家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三、 蔭補科考上政道,翰墨詩書登文壇


在古代想要做官,除了寒窗苦讀考取功名外,還有一個輕鬆點的辦法,那就是蔭補。


比如說,王旦的弟弟王旭就是蔭補為官的。


旭字仲明……以蔭補太祝,嘗知緱氏縣。

——《宋史·王祜傳》


王旭的兒子王質,也是通過蔭補從政的。


質字子野……以蔭補太常寺奉禮郎。

——《宋史·王祜傳》


但是,蔭補的官職發展前途有限,因此"三槐王氏"也有不少後人積極科考的。剛剛說到的王質就是其中一人。

被蘇軾稱讚,與范仲淹結親,

古代科舉考試模型


(王質)後獻文召試,賜進士及第。

——《宋史·王祜傳》


王祜的長子、王旦的哥哥王懿也是在科考上殺了一條路出來。


懿字文德,勵志為學,舉進士。

——《宋史·王祜傳》


此外,無論官職如何,"三槐王氏"在翰墨文章方面的素養都極好。手植三槐於庭的王祜就做過史館修撰、參與編修《文苑英華》等這些文人才能任職的工作。王旦也有文集和詩作傳世。而王旦之孫王鞏的才華,更是得到了文豪蘇軾的親口稱讚,蘇軾在書信中稱讚王鞏"以其嶺外所作詩數百首寄餘,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治世之音,其言志與得道行者無異""既以解憂,又以洗我昏蒙"

被蘇軾稱讚,與范仲淹結親,

文苑英華是北宋四大部書之一,文學類書


雖說經常有人感嘆"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在古時候書籍不像如今這麼繁多易得的時候,才子還是很多人仰慕的對象,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名氣和粉絲,對自己的社會地位起到一定幫助。


除了才華受到稱讚,古時候稱讚得更多的可能就是道德品行了吧。


四、 道德修養積口碑,深得帝心好行事


王素是王旦的少子,他的品行得到了蜀地人民的一致稱讚,他的言行還被採錄成王公異斷一書。


(王素)凡為政,務合人情,蜀人紀其目,號曰"王公異斷"。

——《宋史·王素傳》


王素的兒子王鞏與蘇軾交好,蘇軾不僅讚譽王鞏的才華,還讚歎王鞏的德行。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遊,好德而文。

——蘇軾《三槐堂銘》


王鞏因為蘇軾的"烏臺詩案"被牽連貶謫,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怨恨好友蘇軾,反而是跟以往一樣真心待蘇軾,不僅經常書信往來,還跟蘇軾一起登山暢談。這種神仙友誼,很是讓人羨慕了。換做腹黑一點的人,恐怕會拼命撇清跟好友的關係,以便自己平步青雲。


難怪蘇轍也讚歎王鞏"勇於議論而不謀其身",勇敢說出真話,不在乎一己私利。


從古至今,才德雙全的賢臣良將不少,然而,想要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除了自己能力過關外,還得得到最高統治者皇帝的認可才行。只有皇帝認可了,大臣的意見才能被聽取,進而實施。


舉個例子,王安石和司馬光都是才德雙全的名臣,但是神宗跟王安石意見更一致,因此神宗掌權時,王安石官至宰相,各種變法措施都得以推行,司馬光被貶出京都。

被蘇軾稱讚,與范仲淹結親,

王安石畫像


順便說一句題外話,提起北宋王姓宰相,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王安石。那麼,王安石是否屬於"三槐王氏"呢?答案是否定的。王安石屬於另一個名門大家"江西臨川王氏"。大家注意一下就夠了,不要將兩個王氏大家族弄混了。


"三槐王氏"得以發展壯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皇帝的認可。王旦為相時,真宗皇帝就很依賴他,大事小事都要跟他商議,才能放心確認。


帝久益信之,言無不聽,凡大臣有所請,必曰:"王旦以為如何?"

——《宋史·王旦傳》

被蘇軾稱讚,與范仲淹結親,

宋真宗畫像


而到了王旦之子王素為官時,當時的皇帝也認為自己跟王素是世交,關係非同一般。


素論之,帝曰:"朕真宗皇帝之子,卿王旦之子,有世舊,非他人比也……"

——《宋史·王素傳》


能得到皇帝的青睞,"三槐王氏"在朝為官才能行事方便,同僚也會另眼相待,家族成員的社會地位也會更高。這一點跟後宮也挺像的,寵妃的孃家一般都更有面子,受人尊重。


結語


"三槐王氏"能在宋初發展壯大,是各方面因素綜合的結果。族中的先輩能夠嚴於律己、樹立榜樣,才能將家風傳承下去;在婚姻方面慎重選擇,才能使得家族獲得有力外援,而不是被姻親拖累;不僅僅依賴蔭補,反而發奮科考,才不至於在仕途上受限,坐吃山空;自身能力和品行優秀,同時也得到最高權利者皇帝的認可,才方便施展抱負。


"三槐王氏"的做法,對於我們現在的為人處世依然有著深遠的啟示。父母教育子女,不能僅僅空講大道理,責罵逼迫,而是要以身作則,子女才會心服口服;婚姻方面即便不像過去那麼講究"門當戶對",但是也要慎重對待,處對象時要深入考察三觀和人品;哪怕家裡有一定積蓄和產業,也不能高枕無憂,對於新興事物的瞭解不可少;除了重視自身修養外,處理好人際關係也很重要,一個貴人的幫助可能會減少自己很多無所謂的努力,而一個難纏的小鬼則可能讓你前功盡棄。


蘇軾《三槐堂銘》

《宋史·王祜傳》

《宋史·王旦傳》

《宋史·王素傳》

《宋史·王倫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