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狐狸分奶酪》,小學生學要藉助提示語讀好人物對話

用了四節課,我們才學完了《狐狸分奶酪》,這篇課文很簡單,但是孩子們直到學完課文之後都會出現不少讀的問題,比如丟字、換字,比如不能讀好人物語氣和感情。寓言故事一定要藉助提示語和前後語境讀好人物對話

一、識字、寫字對於孩子並不再難,易錯字的掌握要下功夫。

1.“奶”字的筆順特別容易寫錯,第二筆是“撇點”,第四筆是“橫折折折鉤”,第五筆是“撇”,第四筆和第五筆的筆順順序特別容易寫錯。

2.“第”表示排列順序、名次等,和“弟”同音兼形近,可以放在一起對比識記。“仔”是個多音字,組詞時要以本課讀音“zǐ”為準,最好不要組詞“牛仔”。

3.“公”上面是“八”不是“人”,寫得時候,“撇”和“捺”中間留空,而且整體“捺”比“撇”要稍高。組詞時候,要和“共”“工”區分開。

二年級《狐狸分奶酪》,小學生學要藉助提示語讀好人物對話

4.二類字中“便”是個多音字,雖然本課不要求掌握,但是由於生活中常用,所以可以提前瞭解。

5.“倆”放在課文中,是“哥兒倆”,孩子們還說了“姐妹倆”、“兄弟倆”、“父子倆”、“母女倆”等,理解了“倆”就是指“兩個(人)”,組詞的時候,要和“兩”區分開。

6.“拌”、“嚷”、“瞧”等表示動作的字,可以通過做動作的方式,並結合偏旁,來理解字義。

二年級《狐狸分奶酪》,小學生學要藉助提示語讀好人物對話

二、寓言故事關注提示語,讀好人物對話,感受人物形象。

1.讀課文一定不要丟字、加字、換字。

這個要求看似簡單,卻是孩子專注力、細心與否的體現。一直到課文學完,孩子們分角色朗讀課文,還是有不少孩子讀書的時候想當然,加字、換字、丟字。老師會要求,也會不斷強調,並教授方法,家長也要在孩子預習、複習,以及課外閱讀中關注孩子讀書的“眼、口、心”齊到,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2.課文中有幾處長句子,讓孩子練讀停頓。

“說著便在大的這半塊上咬了一口。”“可是現在沒咬過的那半塊又大了一點兒!”這樣的長句子要注意斷句。

二年級《狐狸分奶酪》,小學生學要藉助提示語讀好人物對話

3.課文第一小節,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拌嘴”一詞,我問孩子們“你和誰拌過嘴?”孩子們簡單一說,都理解其是“爭吵”。

接著,就“小哥兒倆如何拌嘴”展開想象說話,孩子們思維活躍,但是也暴露出共性問題:愛表達、不善觀察,沒有就原文“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撿到了一塊奶酪”“他們不知道怎麼分這塊奶酪,(所以)小哥兒倆開始拌起嘴來。”,最後經過引導才能根據原文說話練習。看來,說話練習的基礎一定是反覆的讀文,建立對課文的充分了解和把握,孩子們說話練習才能不脫離課文。

二年級《狐狸分奶酪》,小學生學要藉助提示語讀好人物對話

4.狐狸和小哥兒倆的對話:要藉助提示語,讀好人物對話。

“小傢伙們”稱呼可以讀出狐狸假裝很熱心很好奇;“笑了笑”可以讀出狐狸心生詭計的狡詐,“拿過來掰成了兩半”,看出狐狸分奶酪的方式很隨意;“笑著說”可以感受到狐狸得逞之後心裡的得意。

而小熊們的話,“嚷著”、“又嚷了起來”這樣的提示語,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的把握好語氣和人物心情,讀出熊哥哥和熊弟弟著急的語氣;“你可真會分!”連用兩個感嘆號,我們可以感受到熊哥兒倆的生氣以及對狐狸的責備。

二年級《狐狸分奶酪》,小學生學要藉助提示語讀好人物對話

5.課後題中,“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麼做?”

這道題是在全文學完之後,進行課文總結同時進行的。

狐狸的狡猾孩子們是深有體會。但對於熊哥倆的問題,孩子們很難看到癥結,在拋出問題“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麼做?”後,大多孩子都說“熊哥倆的奶酪可以拿回家給媽媽分,”“送到警察局”等,當提到“哥兒倆分”時,孩子們說得都是“如何分均勻”,而沒有一個孩子提到“大一點小一點無所謂。”即使我引導之後,孩子們也說的是“他倆太喜歡吃奶酪了”,直到再次引導,才有一個孩子說出“不懂謙讓”,我才順勢補充了“斤斤計較”這個詞。

這是近幾周來讓我覺得最吃力的一個環節,孩子們思維跟不上,也極有可能是我的引導或者環節設置有問題,應該提前預設得更貼合學情,而不能想當然。

6.補充閱讀《失算的狐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