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張飛先後3次狂鬥呂布,最失敗一次就是虎牢關成名激戰

《三國演義》之所以可以在民間取得巨大的知名度,乃至於全世界範圍內取得巨大的影響力,除了其中展現出的計策謀略,被很多國家和地區奉為“兵書”之外,人物的生動塑造,也是小說成功的必不可少元素——劉備的仁愛,曹操的狡詐,關羽的忠義,諸葛亮的謀略,張飛的火爆,以及呂布的神勇,都會讓讀過小說的人久久難忘。儘管在眾多專家學者看來,對三國名將作“武評”是捨本逐末的行為,但是對於普通的讀者,大多數三國迷來說,大家最熱衷討論的,就是這些名將們的勇武鬥志,以及一場場精彩的單挑。特別是呂布,雖然公認是三國第一猛將,但是,能夠與之一較高下的人也不在少數,其中猛張飛就是書中體現的,最接近呂布實力的人,因為他先後一共有3次跟狂鬥呂布的機會,而且每次都沒有吃虧,甚至可以說,張飛單挑呂布的成績,遠遠要大於跟兄弟們群毆的小國,因此,對於張飛和呂布間的恩怨來說,也許最失敗的一次,就是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那場,讓張飛成名的激戰。

三國故事:張飛先後3次狂鬥呂布,最失敗一次就是虎牢關成名激戰

原因當然很簡單,因為呂布勇鬥劉關張哥三個,也全身而退,這對任何一個參與作戰的人來說,人多那方都是恥辱的,更何況還有關羽和張飛兩大三國頂級名將的聯手,很多細讀小說的人都已經總結出來了,之所以呂布可以從關張二將的聯手攻擊中逃生,主要就是因為劉備“幫倒忙”,成為了呂布可以敗中取勝的唯一突破口,因此,呂布全力攻打劉備,逼得關羽和張飛轉攻為守,全力救援大哥,這才讓呂布在瞬息萬變的生死戰中找到了一線生機,看到有逃生破綻的呂溫侯,瞬間抓住良機,趁著關羽和張飛救護劉備的當口,呂布仗著赤兔馬出奇的腳力,一溜煙地逃走了。儘管從效果上看,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是獲勝方,甚至沒有劉備摻和的話,兩大虎將可能就結果了呂布,但不管怎麼說,哥仨打一個,還沒致死對手,只能說呂布太強,三兄弟臉上無光。因此,這當然是張飛對呂布最失敗的一戰。

三國故事:張飛先後3次狂鬥呂布,最失敗一次就是虎牢關成名激戰

其實,張飛心中很可能也明白這一點,但是他對自己的大哥又能說什麼呢?只能暗自憋一口氣,這口氣直到劉備得到了徐州,呂布來投奔劉備的時候,張飛才得到了釋放,他對呂布就從來沒客氣過。一方面當然是張飛性如烈火,厭惡呂布的為人,另一方面,更想證明自己,是完全有實力打敗呂布的,因此,動不動就跟呂布找茬,特別是在曹操聽從荀彧的計劃,使用“二虎競食”之際,要離間劉備和呂布的時候,張飛正好藉機對呂布發難,無論如何也要跟呂布拼個你死我活。但最終在劉備的呵斥下,張飛才沒法動手,可問題是,呂布那麼厲害一個人,看到張飛的挑釁,竟然也不敢動,不光是他在當時需要劉備的庇護,更重要的恐怕是,呂布也早都對張飛有所忌憚了,因為這哥仨上次圍毆自己的時候,最先上場的就是張飛,呂布當時就沒有像輕鬆擊敗方悅、穆順、武安國和公孫瓚一樣,秒殺張飛,反而讓自己那麼狼狽,所以他當然也選擇,能不惹張飛就儘量不惹。

三國故事:張飛先後3次狂鬥呂布,最失敗一次就是虎牢關成名激戰

但是,隨著呂布和劉備勢力的逐漸變化,呂布趁機搶了徐州後,他想不跟張飛動手,也不可能了,張飛更是總算迎來了報仇的機會,他找到機會,搶奪了呂布新買的戰馬,這讓呂布忍無可忍,畢竟自己剛剛搶了劉備的地盤,如果這樣被搶走戰馬的話,他實在是太沒面子,於是便來到劉備駐紮的小沛討要說法,張飛當然敢作敢當,因為他就想激怒呂布跟自己動手,結果在盛怒之下的呂布,跟張飛打了一百多個回合,也沒分出輸贏。還是劉備怕三弟有失,這才鳴金收兵,並且在不久之後,找來了曹操當救兵,成功地打敗了呂布,在白門樓除掉了這個三國第一猛將。

三國故事:張飛先後3次狂鬥呂布,最失敗一次就是虎牢關成名激戰

但老樂每每看到這裡的時候,都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張飛跟呂布最後一次單挑的時候,劉備和關羽沒有重演三英戰呂布的好戲呢?更何況,這次的守城方是劉備兄弟,更能夠力保不敗,打敗呂布的概率更大,為什麼哥倆就不動了呢?也許這其中有兩點原因:第一,最無聊的解釋就是,這是小說作者安排的,沒有為什麼。第二,即使關羽想出戰,但是他也明白,靠三弟張飛鬥呂布的話,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危險,可是自己一旦上陣的話,大哥劉備如果不再出戰,面子上自然難堪,可劉備出戰的話,又是個負擔,因此,關羽上場必然會再次帶動劉備上場,回過頭來,呂布還可能“照方抓藥”,依舊以劉備為突破口,再次不敗。這樣一來,哥仨兩次群毆呂布都不贏的事兒,恐怕傳播力度會更大,如此一來,那就徹底丟臉了,因此關羽為了穩住劉備,也不能上場。

三國故事:張飛先後3次狂鬥呂布,最失敗一次就是虎牢關成名激戰

綜合上述分析,張飛一共三次狂鬥過呂布,一次是靠嘴,沒能實現動手,還有一次是三兄弟聯手,反倒讓呂布跑了,再有一次就是小沛單挑呂布一百回合,雖然也沒贏,但好歹是給自己出了一口惡氣,更為自己的實力做出了有力的證明。由此可見,張飛與呂布之間,最失敗的一次較量,還真是三英戰呂布這場三國“名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