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奶奶買雞屯院中,做出一道稀罕菜:養雞白白損失飼料


近期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村雞肉的價格較以前有了明顯下降,相比於購買其他肉類,當前買雞食用可以說是非常地划算。考慮到現在子孫們都沒有開學,家裡麵人氣比較旺盛,而且再過一段時間雞肉價格可能會上漲,所以奶奶一次性購買了多隻公雞,這下夠孩子們吃上一段時間了。圖為孩子們好奇地出來看熱鬧,他們雖然經常吃雞肉,但殺雞的情景還是第一次見呢。

據奶奶介紹,前一段時間附近的一個養雞場處理肉雞,最便宜時僅賣4元錢一斤。幾天前旁邊一個村莊的養殖戶也開始處理肉雞,由於前來買雞的村民太多,所以價格逐漸漲了上來,現在的價格為6元錢一斤。附近還有處理鴨子的,價格僅為25元一隻,買回家還能下蛋呢。

這個農家小院是奶奶以前種菜的地方,現在雞買回來之後無處可放,只好讓兒子臨時搭了一個雞圈,將雞圈養在裡面。奶奶介紹,剛買回來的前兩天,可能由於室外溫度沒有養雞場內高,這些雞不怎麼吃食,現在好像習慣了,這幾隻雞不僅開始進食,而且將以前種的黃心菜都快啄乾淨了。


不知怎麼回事,這隻大公雞放進雞圈之後,另外幾隻公雞老是合夥欺負它,最後奶奶只得把它拿出雞圈,任由它在院內閒逛。奶奶介紹,這幾隻公雞的品種是“九斤紅”,自己買回來的價格為8元錢一斤,要比市場賣的其它雞肉好吃得多。

不過這種雞最多隻能長9斤左右,目測現在這個體型,至少也有7、8斤了吧,再餵養下去只會白白地損失飼料。不過奶奶餵養它的目的並不是想讓它長重多少斤,而是想讓它排排體內的有害物質,然後再慢慢食用。因為這些雞都是吃飼料長大的,體內可能會含有不少的激素,吃下去可能對孩子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現在皖北地區很多家飯店都有一道叫做“地鍋雞”的名菜,如果採用這麼大個的“九斤紅”做原料的話,一鍋雞肉的價格至少在200元以上。而在農村幾乎家家都在使用地鍋做飯,用劈柴做燃料,做好的飯菜有一種不同尋常的香味,比用電磁爐做出的飯菜好吃多了。


奶奶在做這道菜的時候還加入了一種特殊的食材:粉皮。它是用綠豆澱粉做成的,首先在澱粉中加入適量的水分並攪成麵糊狀,然後將麵糊倒入一個類似平底鍋形狀的容器之中,放在開水裡面過一遍,等澱粉固定成形之後拿出來曬乾,就製成了這種圓形的粉皮。

奶奶做飯老伴燒鍋,這種模式已經陪伴他們走過了70多年。廚房中支的這兩口地鍋,大點的一般用來蒸饅頭、熬稀飯,而小一點的則用來炒菜,就這樣一日三餐將子孫們都拉扯大,而自己也邁入了古稀之年,直到有一天自己再也幹動了,才會停下來休息。

這道名叫“小雞燉粉皮”的家常菜在其他地方並不多見,做法可以說是非常稀奇,有點類似東北地區豬肉燉粉條的味道。浸潤著雞湯味道的粉皮吃起來滑嫩無比,而且非常筋道,簡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你們那兒有這種吃法嗎?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草根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